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教研是教师合作文化的创建平台。校本教研可以使教师从孤独型文化走向对话型文化,从工作者转换为学校的主人,从被动走向主动。在校本教研中创建一种理想的教师合作文化,主要通过培养教师的“专业对话”和“合作研究”;激活教师的合作意识;创设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关注校本教研就是关注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创新校本教研就能以立体多元的教学实践场景和多彩平台,让校本教研文化无声地流动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教师的教学心灵和智慧。青岛台东六路小学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立足高起点、提出高目标、追求高品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探讨构建"尊重差异、彼此欣赏、自由表达、共同分享"的多元化校本教研模式,形成了"以说教为乐事、以研课为趣事、以论教为常事"的校本教研文化。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7,(15)
校本教研使研究工作重心下移,让研究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校本教研制度,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更是构建新时期学校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活动是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提升教育教学效能,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式。建设校本教研文化,是促进和保障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选择。名师工作室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既是校本教研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也将因其特有的资源和禀赋而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从校本教研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名师工作室建设,就要优化名师工作室的组织形式,营造教研组织文化,完善激励机制,做实常态教研,并搭建网络平台,以名师工作室建设带动校本教研文化。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校本教研建设的核心。在新课程理念下,校本教研要实现价值观念的转换、文化功能的转变和制度文化的转型,并最终完成文化的重建。文化的再造需要包括更新价值观念、建设学习型的教研共同体和强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等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文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春兰 《教育研究》2007,28(4):72-78
校本教研文化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关键。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制度层面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物质层面的条件创设、群体的行为、个体的态度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只关注局部,不顾其他,不但难以把握校本教研发展的真谛,更难以保持其健康发展。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由技术取向转向文化取向,加强文化建设的探索,不但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践引向深入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核心是培育校本教研生态文化。校本教研生态文化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物质文化体系、精神文化体系和制度文化体系。校本教研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不是单向的,而是要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双向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才能发挥校本教研生态文化系统的最大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学期有幸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的展示评比活动,走入8所学校的教师集体之中,亲历一次次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对话文化,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教研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形态。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教研方式与学校文化之间有着血脉关系。而作为我国新的学校文化构成要素,校本教研的核心在于改变已有的学校文化,建构一种适合于新时期师生共同生长的新的文化土壤。因此,关注校本教研文化特征,关注如何建构新的学校文化,就成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研活动中存在管理者和专家的霸权行为,对话是校本教研革新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基于对话的校本教研具有民主性、差异性和实效性的特征。当前校本教研中还存在着过度的行政干预、校外专家霸权和教师主动性缺失等问题。基于对话的校本教研需要转变学校管理者的角色,推动校外专家与教师积极互动,让教师做校本教研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所以我们说,教师即课程。只有教师在文化范式和教育行为等方面的革新,才能更好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在学校文化重建中,教师文化范式的重建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探讨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文化的建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应赋予校本培训时代内涵.并采用新策略(自我反少策略、专家引领策略、同伴互助策略、校际合作策略)。新时期教研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和研两手都要硬,要建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研文化。  相似文献   

13.
沙育红 《教育导刊》2013,(11):53-56
跨学科合作校本教研打破传统的学科本位,实现了学科间思想、方法和资源等的整合,对良好教研文化的形成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主就跨学科合作校本教研模式、跨学科资源合作、跨学科课堂教学策略、跨学科作业设计和跨学科创新校本研修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它决定文化的发展取向,制约文化内部人们的行为方式。因此,校本教研文化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更新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更新要关注3个方面:一是要确立新的价值取向;二是要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三是要生成文化愿景。  相似文献   

16.
陈家尧 《今日教育》2005,(12):38-39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的素质成为一个事关新课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大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教育部提出“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以制度的形式推进校本教研的开展。但是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实施,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校本教研追求的目标不能只是一种制度的建立,它更应是一种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都不可能不受到社会化的制约和影响,教育是一种化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化背景上或化传统中进行,履行着保存、传承与创新化的使命。校本教研也不例外,当新课程改革经过活动化、制度化阶段后,校本教研实质上已进入了化构建阶段。  相似文献   

18.
校本教研的学校文化视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本教研实践歧义产生的根源是校本教研作用和功能理论的模糊.校本教研的实质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校文化研修活动,是学校文化创新的基础和先导.要搞好校本教研,需树立校本教研兴校理念,以制度建设推进校本教研,建立学习型的校本教研组织,打造合作型的教育团队.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如何深刻理解与把握课程改革精神实质、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已成为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为此,学校需要将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在组织、制度、课堂、评价、管理等方面加以调整和重构,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学习培训等有机融为一体,构建校本教研文化,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实施提供全方位支持和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包含三层含义:“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教学为本”。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支持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不断学习是教师自我反思的基本前提;宽松和谐的教师文化是教师集体同伴互助的基础;建立平等、对等的对话体系是专业引领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