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一书有“三言”之说,研究庄子文章的人似乎都无例外地要谈到它们,无论探讨庄子的文章风格,或是论及创作方法,或者是讲求修辞效果,又或者是讨论体裁样式,这些都已作出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但是,就“三言”本身的认识,虽然也取得了许多一致的意见,特别是对“寓言”“重言”的看法,不过,依旧还有不少见仁见智的地方,所依所据又多他书旁证,似乎从《庄子》一书自身的论述和文章来加以探究的较少。本文拟从这一点出发,发表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庄子》文中的“三言”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寓言、重言、卮言的区别、在内七篇中所占的不同比例及“三言”不同的表现特点,认为在阐述庄子思想时,“三言”各有其独立作用与地位,既相互独立,又共同作用,成为庄子文章主要的构成形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庄子》文本,论证了"三言"中的"重言"、"寓言"是一种文学样式,相当于今天的寓言文学艺术;"卮言"则指庄子寓言文学"无心"、自然的艺术风格,它们之间是文体和艺术特征的关系,从而证明了主张"三言"是三种表现手法观点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三言"是打开庄子哲学迷宫的钥匙,而隐喻是庄子"三言"表达方式的本质.庄子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和言说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这一表达方式决定了对<庄子>解读要采用"体"与"悟"的直觉方法.庄子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庄子>文本的建构上表现出哲学与文学、思想与艺术的水乳交融.庄子隐喻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再创造的可能,也使<庄子>一书成了一本有待读者参与书写的文本.但是,任何解释者都必须尊重原著,尊重作者,以正确解读文本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就会失去阐释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战国初年,伴随七大诸侯争霸天下的急骤马蹄声,儒、墨两家论争所煽起的百家争鸣之风气,使一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这时,从老子的“众妙之门”走出了一名宋国蒙城漆园小吏庄周。他就是《庄子》这部道家著作的立论者,史称庄子。他及其追随者,以《老子》的“无,名(谓之)天地之始,有,名(谓之)万物之母”的基本观点为指向,“循道而趋”,以洋洋十余万言构筑了道家思想体系,并形成了独特的表述形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三言"概念是对《庄子》文本中"寓言"、"重言"、"卮言"概念的合称。通过对"三言"术语的历史考察与分析,认为"三言"具有"名称"和"概念"的双重性。"三言"作为名称,它指庄子所运用的表达思想的基本形式——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作为概念,它指阅读和研究《庄子》文本时所运用的解释性工具。  相似文献   

8.
解庄的金钥匙——《庄子》“三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三言”即寓言、重言和言。本文认为,要打开庄学的大门,必须从弄清庄子的“三言”入手  相似文献   

9.
庄子主要以“三言”即寓言、重言和卮言为言说方式来说理,用卮言统率寓言、重言,传达深邃的哲学道理,以虚传虚,含蓄有味。“三言”说理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无论是在教学思想还是教学内容、方法乃至教学语言方面都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庄子》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卮言”。分析了“卮言”的内涵,比较了“卮言”与“寓言”和“重言”的特点,指出它是一个与“寓言”和“重言”并非处在同一个层面的范畴。认为“卮言”体现了庄子开放求新的学术态度,并以“无”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三言"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一书中,《寓言》篇“三言”之说可谓具有导论性质。但古今对此争议较多,故笔者通过字面本义阐释、实质功用阐释和三者关系阐释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梳理、辨析,以求对《庄子》有较为明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三言"这部古代白话小说,对商人这个特定阶层可以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小说竟有五十多篇。小说描写了当时商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商人的经商活动和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生活特色和道德观念,特别是细致而翔实地描写了中小商人的价值观念,塑造了丰满的商人形象,展现了商人多姿多彩的活动画面,不仅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商贾生活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形象地总结了商人们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商艺术。  相似文献   

13.
《庄子。天道篇》曾以析辩眼光从独特角度关注世所珍视的语言本质问题:“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认为语言有它可珍视称道处,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万物齐一、因任自然的自然观,决定了《庄子》一书行文表达上采用了“三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寓言”,“借外论之”,借寓言以论“道”;“重言”,借重“往古佐证”以申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学说;“卮言”则为“无言之言”,是庄子表达“道”的“言”之最高境界。庄子的自然观与“三言”的表达方式的高度统一,正是庄子“以天合天”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佟春丽 《课外阅读》2011,(12):359-359
作者受小说集《三言二拍》启发,总结出文章写作的“三言二拍”,即:“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和作文的题目要求合拍、和时代进步的潮流合拍”。为学生的写作总结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易懂易记,操作性强,是一篇实践性很强的作文指导论文。  相似文献   

16.
爱情婚姻是"三言""二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如实地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宣扬了婚姻原则、道德标准突破了宋元话本的局限,流露出了有别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其爱情婚姻观有了新的发展,提倡了追求自由爱情,主张婚姻自主,强调了人的感情和尊重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三言二拍”中的“商家女子”是明代小说一类特殊的人物形象 ,它形象地反映了明中叶后期商业和手工业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意识。她们由于商人家庭的影响 ,有的独立经商 ,有的协助丈夫经商 ,有的因忍受不了长期分居生活的寂寞而失节 ,作品都予以肯定或同情。“商家女子”形象表明了明代商业对妇女解放的促进作用 ,以及商业发展带来了市民阶层伦理、道德等观念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创作的最高成就,反映了他的价值观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明代中晚期涌现的大批商人,既是那个时代的导演者,又作为主演者活跃在当时的舞台上.他们勤奋上进,重义轻利,同时也不拒绝世俗的享受.在婚姻爱情方面,他们渴望得到真挚的爱情,抛弃了讲究门当户对的传统婚姻观,充分展示了性的美.  相似文献   

19.
鬼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言"中关于女鬼的作品与其本事相比在故事人物、内容情节、叙述方式等方面有了新发展。与六朝志怪唐代小说、《聊斋志异》相比在其身份、对礼的遵守、与男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性。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梦境描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着悠久的传统,由于多数梦境描写偏离现实,充满荒诞迷信的色彩,过去人们对它的评价通常不高。“三言”、“两拍”中写到梦的故事多达六七十篇,占全部篇数的三分之一强,但少有人对其梦境描写作直接研究。虽然这些梦境描写大多只是散落在许多故事之中,通篇描写梦境的故事不多,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叙事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