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文中通过对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生活化”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必然性与开发价值的论述,突出此类实验的趣味、品位与情味特点。强调既可以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生活化”物理创新实验过程中,也可以将“生活化”物理创新实验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生成教学资源;论述信息技术融合“生活化”创新实验开发的策略为开发课前预习型、课堂型与优化创新实验教具型。  相似文献   

2.
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长江边建设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创新教育基地——新世纪“地球村”。使教育活动与生活结合,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双手和大脑,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主题实践、专题研究等探索性、体验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许新海  祝禧 《学科教育》2000,(1):12-13,20
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长江边建设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创新教育基地-新世纪“地球村”。使教育活动与生活结合,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双手和大脑,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主题实践、专题研究等探索性、体验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基于此,“大历史教育”的创新学习模式以课堂创新学习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历史同教做人,学习历史知识同发展历史思维能力、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  相似文献   

5.
孙红芳 《考试周刊》2012,(46):136-136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落脚点。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要么侧重理论阐述要么照本宣科采用书本上案例”的现象。单纯侧重理论阐述,离开鲜活的生动的案例,使课堂陷入形而上的境地,难以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照本宣科采用书本上的案例,学生感到这些案例“远离”自己,激发不起共鸣。作者有机采用南京本土有关创新方面的案例,用活本土资源,有利于学生在“身边”的情景中生成、把握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自我”的学习与生活中敢于创新、积极创新、主动创新。  相似文献   

6.
如何化解学科本位情结?创新教育大课程观倡导:重视选修、倡导实践。国家课程变成学生课程的策略是什么?创新教育提出,“活化”“与开发”。如何让学生富有创新精神与人文情怀?需要“读书成长、感悟自然、生活科技、走向社会、人生设计”。  相似文献   

7.
袁瑞新 《教师》2010,(20):103-10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顺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以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而开设的两门新课程,对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调整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语文课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非生活化”倾向,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这样的课堂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教师应坚持以创客教育理念来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具体可以采取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用“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用“教育游戏”引发学生的创造快乐、用“交流互动”分享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有效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预测 2 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加强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基础教育来说 ,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服务 ,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打下广泛、深厚的基础。因此 ,教育创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素质教育的核心。当前 ,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是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改变束缚创造力发展的传统教育观。在课堂生活中 ,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 ,追求教育的“民主”、“开放”与“创新”,使课堂生活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创新作文?我认为,只要能用我笔写我心,抒我情,写出了真感情,真体验的,就是创新作文;只要是有新意的表达就是创新作文。如何教会学生写“创新作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从情感入手奠定思想基础教学中老师要促使学生树立“为情造文”“因情而感,因情而发”的写作观点。教育学生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让学生感受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点缀,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二、从深入生活和阅读积累入手奠定材料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的扩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汪霞 《福建教育》2022,(4):54-56
<正>《创新改变生活》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的第一目“感受创新”侧重对创新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创新处处皆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有创新,理解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体验创新带来的积极情绪和情感,指明创新可以让生活更美好;第二目“创新引擎”侧重对创新的理性分析,阐述创新对人类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框内容对应《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3.
陈怡 《江苏教育》2024,(10):73-77
目前,创新素养已经成为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南京市梅山第二小学锚定目标,整体架构,形成“科艺小玩家”课程体系,实践“科艺小玩家”创新教育。“科艺小玩家”课程以美激发学生想象与创造,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的融通中实现以玩促学、玩中创学、创新成人,领略充满积极意义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4.
“儿童生活习作教育研究”是我校参加的一个省级课题。儿童生活习作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赋予教学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情实感,使习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习作教学研究是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的习作教学,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习作教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习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5.
王双 《教师》2010,(20):105-105
《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物教学要遵循“联系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和“突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总体思路,将教学内容中和学生生活相联系的部分作为主要内容,构建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即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人手,从生产生活实际入手,强调教学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每次批阅学生的作文,“生病”“钓鱼”“做饭”“考试”等材料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学生们为何对这些材料乐此不疲?他们的生活就这么单调吗?不,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他们对生活缺乏关注,没有发现新鲜的、有独特体验的生活片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教师应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创新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引进叶圣陶先生“写作生活化”理念,对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能开拓学生的取材范围和途径,在不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中提升写作能力。围绕统编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怎样选材”专题,从关联生活和品味生活角度,对初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分析和解读,创建“写作生活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中语会“十五”重点研究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的领导下,开展“开发写作教学的资源”的研究,引导学生亲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到比他们自身更宽广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生活大舞台上放飞心灵,天马行空,自由飞翔。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程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着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教学,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理念,贯彻“教、学、做”合一的精神,把学生生活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驾驭数学思想方法、思考周边事物及问题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优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有效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在操作层面体现劳动技术课程的价值内涵、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变“一般授受”为“主动探究”,变“浅层合作”为“深度参与”,变“有限课堂”为“无限生活”,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