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大学文科建设 促进大学文科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具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势,深入研讨新世纪新阶段大学文科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不仅对理工科院校发展文科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文科强势高校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一二十年来,文科在大学发展中越来越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一批理工科背景的大学也相继办起了文科,并明确提出了向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转型的理念,其中有一些理工大学的综合化转型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本文拟结合国内外著名理工大学办文科的经验以及我国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历史和现实,对于理工科大学怎样办文科,如何办好文科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认知科学是一门文理工大交叉的综合学科,在清华大学创建认知科学绝非偶然,创建全学科覆盖、多学科交叉的认知科学是势所必然。近年来,由于人类认知五层级理论的建立,认知科学从交叉学科发展为成熟的单一学科。清华大学的文科建设和认知科学发展,可以说是发学科交叉之先声,开学科综合之先河。为探讨文理交叉学科建设的作用及意义,本刊约请清华大学首任文科处长、教育部“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新基地主任、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蔡曙山教授谈谈他参与创建认知科学的体会,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理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而言,在促进人才培养、优化学科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社科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此类综合大学的整体水平与综合实力,对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从文化建设、全面素质教育和优化学科结构方面,探讨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科的必要性,并从高等教育的职能,分析指出文理交融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理工科为主综合大学文科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障碍和困境的总结和归纳,提出了要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文社科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完善人文社科的管理机制,并以学科间的合作带动人文社科的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是理工科大学在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和模式选择,最后提出了加强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理工科大学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工科大学究竟要不要办文科,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理工科高校建设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议题,反映了理工科大学对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深入思考,也提出了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理工科大学办文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姜志兵 《科教文汇》2014,(32):209-210
理工科大学文科专业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一直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的就业创业工作水平,通过对理工科大学文科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的调研分析,从拓宽渠道、营造氛围、增强指导、加强援助、推动实践等方面探索了理工科大学文科专业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机制,全面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为切实增强理工科大学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胜  韦冰  韦欢文  张倩勉  黄广君 《大众科技》2021,23(10):128-130
从新文科背景出发,提出新文科应当是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具有天然的技术应用特质和理工科特点,符合新文科建设特点.文章针对当前南宁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新时代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不适应,提出在实际能力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三方面进行改革的建议,积极探索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现学科交叉融合,提高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的相关能力.  相似文献   

9.
要重视大学文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各种类型的高校都在以不同方式加强文科建设,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走向。正如教育部长周济所说,当今世界文理兼融的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将成为高校新的增长点,高校领导要抓住机遇,有战略眼光,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同步发展。下面着重结合清华的实际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中国大学文科发展研讨会于6月19日在江西省新亚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研讨高校如何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大学文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中国大学文科发展研讨会于6月19日在江西省新亚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研讨高校如何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大学文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理工科大学应成为教育、科研和技术辐射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工科大学应成为教育、科研和技术辐射中心。这是世界大学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际经济发展和竞争的迫切要求,也是为实现我国跨世纪战略目标所赋予理工科大学的历史使命。所谓“三个中心”,是相对于全社会而言的。“三个中心”意味着大学具有三种功能。即教育、科研和技术辐射三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1996—2017年SciVal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计量信息,选取中国42所"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其中9所顶尖高校组成的C9大学作为国内大学样本群,以美国常春藤盟校和英国罗素大学集团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参照样本群,分别从科研产出的数量、质量、影响力、学科发展态势和科研合作方式五个维度对比国内外顶尖大学的科研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中国大学在科研产出数量方面已经实现对英美大学群的赶超,尽管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和C9大学的科研产出质量和影响力整体呈现提升趋势,但与英美大学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通过对细分学科领域的科研产出影响力分析发现,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和C9大学的学科领域可区分为优势学科、中间学科和非优势学科,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对科研合作方式和科研产出质量的考察发现,国际合作方式对应的科研论文质量和影响力更高,而中国论文产出目前以机构内部合作为主,未能充分享受国际化科研合作带来的知识红利,应更加注重国际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14.
行业特色大学是指为了适应早期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对专门性技术人才的需要,形成的众多行业部门管理的单科性高等学校。随着经济全球化,近年来学科之间呈现出综合化的发展趋势,社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系列因素推动了行业特色大学发展文科的进程。本文在分析行业特色大学兴办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行业特色大学兴办文科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制约文科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并在分析行业特色大学发展文科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业特色大学兴办文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理工科大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赞  郭剑坤 《大众科技》2006,(2):142-143
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在理工科大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需要社会科学作支撑。文章阐述了理工科大学社会学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七年来的实践证明,科学基金制在加强基础研究,发展新学科和高技术,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它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步骤。南开大学是一所以理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理科有13个系、所和中心、文科有经济学院。现有十多个重点学科。有一支素质良好的科研队伍.因此,在科学基金制所开创的竞争环境中,我校发挥了学科和人才优势,获得较多的科学基金资助。  相似文献   

17.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作为高校科研典型的组织模式,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系统中科技产出与知识创造的主力军,其组织行为模式应当与科研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本文从地方财经类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以管理学学科商务智能创新团队为例,对团队的建设、发展、提升三个阶段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财经类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作为高校科研典型的组织模式,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系统中科技产出与知识创造的主力军,其组织行为模式应当与科研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本文从地方财经类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以管理学学科商务智能创新团队为例,对团队的建设、发展、提升三个阶段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财经类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使用SciVal科研管理分析平台数据,以世界四大一流湾区的高水平大学集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科研产出数量、科研产出影响力、产学合作占比、学科发展特点和科研合作形式等多维度评价指标,比较分析其基础科研生产力发展状况,挖掘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的优势与劣势学科,分析科研合作形式对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媛 《科教文汇》2010,(34):6-7
加强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关键,高层次教师是学科建设的必备资源。当前,为了建立高水平的学科,各高校竞相争夺教师资源。华中科技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其文科体系建设中的人才引进、管理的策略,总结成功经验,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