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的价值     
或许是因为刚刚结束的俄罗斯绑架人质事件,我开始觉得生命的无常,开始探索生命的价值。对于生命,有时实在不忍谈“值”与“不值”。当空难发生后,面对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看着那呆滞的眼神,默默流淌的泪水,有哪一个人能为那个刚刚逝去的生命定价?无论多少赔偿,都不能弥补失去亲人的痛苦,面对伤心的家属,有谁能将有限的钱送到他们面前,硬起心肠说一句,“这是对生的赔偿”?对于生命,有时也难以谈“值”与“不值”。有时即使将一个人的生命与一队人的生命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也会摇摆不定,因为两头都太重。当看到《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战士一个…  相似文献   

2.
古梦曦 《辅导员》2014,(21):47-47
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有时是一种偶然。 “小蝴蝶”是一只小狗,它是自己撞进家里来的,爸爸说是吉兆,便收留了它。我和它并没有一见如故,因为它很脏。可是当爸爸给它洗漱、打扮好带出来,  相似文献   

3.
夕阳西下。看衰草连天。游子问:家在何处?大漠荒芜.看黄沙飞舞。浪者问:路在何方?浪花滔滔.看大江东去。诗人问:我在哪里?“问”是生活中、生命中最常出现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问天问地。问古问今,生命因“问”而精彩。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是我们在某个时刻对于一块遥远地方的猜想,还是一首新边塞诗在我们内心想象的伸展?对于许多人来说,她也许仅是个人想象力的文化代码。但对于作家甘建华来说,她却是他西出阳关向大漠进军的一个序曲。西部之西,是他生命中最美的花,也是他心底里永远的痛。* 在那块遥远的地方,尽管黄沙漫漫,寒风呼呼,气候异常干燥,鼻孔里结着血痂,然而五十年来英雄无悔,人们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家园,虔诚而惨淡地营造着,为主义与号召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佐证。他们笃信“人定胜天”这一哲学命题,艰难地破除了“生命禁区不可能出现奇迹”的…  相似文献   

5.
海浪     
yMffcy);wwhN“7arwapN”NtapW—y海 泊轻轻地吻过黄沙我俯下身抬起一枝残花 、酚ti—;t.F.是谁 ”这么不小心把生命的台词_遗失在天涯海浪@陈珂$山东新汶矿业集团一中  相似文献   

6.
雨什么时候下?风什么时候起?只一个“等”字。 等待即是整个生命,有时是盲目的,有时是清醒的。 当希望未到来之前是等待,当它到来以后还是等待,因为那时又有一个新的希望了。但是有些希望的不会到来,于是生命在不断等待中还有失望。不过不会彻底失望的,因为人的一生当中不止一个希望。  相似文献   

7.
王蒙 《新读写》2009,(7):106-107
“生命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它能够感动。”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涌现着感动:有时被一件事感动,有时被一句话感动,有时被一部戏感动……同样记叙感动,王蒙的文章,洋洋洒洒,收放自如;文馨的小品,细腻集中,韵味隽永。  相似文献   

8.
生命中总有这样的长辈,用“带你去吃东西”来表达他们简单的爱和宽容。他们是你的父亲、祖父,有时则是叔父、舅父,有时是亲朋挚友,有时只是偶然邂逅的陌生人。但在成长的路上,你总需要他们告诉你何谓美味,何谓亲情,何谓知遇,何谓你可以感受到的更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在陶渊明的生命体验中,孤独意识是最为强烈的。孤独是对现实生活和庸凡生命的否定与抛离,代表着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孤独不等于孤单。孤独是深层的精神状态;孤单则是浅层的情感体验,有时可能作为孤独的一种表现方式。孤独是个体生命与群体的隔离状态,是高迈的精神追求无所寄托的虚空境界,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便是面对宇宙时空和社会的“茫然与无家可归之感。”  相似文献   

10.
邓忠 《学语文》2005,(1):i001-i004
就语文高考应试而言,“金”在哪里?如何在“黄沙”中淘得那“金”?  相似文献   

11.
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采用强制手段执行的行为规则。人道是什么?人道是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在一个法律健全的国家,法律条文会非常全面、精细、严格,以保证国家机器的有序运行和公民的基本权利,这就是所谓的“依法治国”。但是,法网恢恢”,也依然不能涵盖和解决千变万化的各种人间事务,在执法过程中,还需要以人为本,奉行人道主义精神,这是“以德治国”中的题中之义。法律与人道,有时是统一的,但有时又是矛盾的。我们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中,就常常看到法律与…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新的课程资源观,它要求教师从社会中、生活中、教学中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存在着错误,有时是教师的,有时是学生的,有时是教材的。“错误”也是一份资源,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会使我们教学相长。一、“错误”让人性流露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学习的过程诠释为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萤火虫     
夏日的夜晚,我慵懒地躺在草地里,看近处灯火通明的教室,听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有时举头望明月,慨叹生活的碌碌无为;有时徜徉于河边草丛,顿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是的,我只是一只萤火虫,一只“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萤火虫。生命如此的脆弱卑微,我悲叹弱小的身躯无法让我光彩。  相似文献   

14.
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成长中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有时,这种变化是截然相反的。孩子是变化发展的,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也应跟得上孩子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成长中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有时,这种变化是截然相反的。孩子是变化发展的,可是教师和家长的观念是否跟得上孩子的变化发展呢?  相似文献   

16.
“生命诚可贵”。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生命的力量更让人震撼和感动。但可悲的是,如此悲壮惨烈、惊心动魄的赤诚有时也不足以撼动一颗冰冷的人心。  相似文献   

17.
漫漫黄沙隔不断阵阵驼铃,悠悠岁月遮不住琅琅诗声。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婉,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优雅,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悲凉,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强烈呼唤,即使穿越千年的雨雪风霜,它们都还鲜活在你我的心中……(编者)  相似文献   

18.
大树的自述     
吴宇  胡建新 《辅导员》2014,(17):60-60
我的名字叫大树,是森林大家族中的一员。我的家族是人类的“特别卫兵”。我们像魔术师一样,有时变成“氧气工厂”,有时变成“隔音板”,有时又变成“集尘袋”……  相似文献   

19.
寂寞红柳     
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的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的历史性转向——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试图建构“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学。主题词“言语生命”,意思是人的生命最本质的特性是“言语”;人的言语行为发生,源于人原始的生命冲动与言说欲求;以言语表现来证明生命的存在,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原欲”,也是人类这一物种的“原欲”。“言语生命”,作为我们认识语文教育与一切语文现象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颠覆和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