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焦丽君 《今传媒》2004,(1):23-23
2003年10月10日的《中华新闻报》刊登了安徽《新安晚报》记者刘文章、童建明写的调查专访《暗访“酸牛奶”》,文章说记者在2001年春节后不久就得到举报:合肥市有的供奶站每天都把卖不完的牛奶换个标签,第二天当鲜奶卖。记者暗访多家供奶站后证实了这一消息,可是并没有马上披露,  相似文献   

2.
3.
4.
冯莉 《新闻知识》2002,(12):11-12
“暗访”在中外新闻史上可以算得上是一把威力无比的“尚方宝剑”,闪烁着扬善除恶的“正义之光”。而在我国,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利的名义下,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鳞次栉比的批评报道中,通过暗访镜头曝光了社会的阴暗面,也的确让我们大叫痛快,酣畅淋漓。但是,近期的“黑镜头”有被滥用的现象,“曝光”所涉及的范围也开始无限扩大,逐渐从有关公众重大利益的“大事”转移到一些个别人身边的“小事”。这种现象,在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和职业道德约束的情况下,的确会引发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电台、电视、互联网纷纷在时效上抢占先机的时候,报纸这一传统的传媒开始了对深度报道的探索。挖掘其潜力,使其最终成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给办报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三峡晚报》社近年来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尤其是深度报道中的暗访新闻,以其现场感、可信度、新奇性,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成为《三峡晚报》的一个拳头,被誉为版面的亮点、报纸的卖点、读者的看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6.
《南方周末》对中国民生疾苦和社会流弊的长期关注与揭露,是它赢得许多人认侧的重要因素。这些揭黑报道除了题材本身足够吸引读之外,准确的事实、翔实的内容、到位的细节和恰当的风也非常有助于扩大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今 年第4期的《新闻记者》刊登了王建和夏萌先生的文章 ,就《海口色情交易大曝光》报道涉及到的职业道德问题进行了争论。据笔者所见 ,这是《新闻记者》第二次就隐性采访中的道德是非开展讨论了 ,前一次是关于2000年湖南嘉禾高考舞弊案的讨论。这两次讨论说明 ,使用越来越频繁的隐性采访方式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正在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一、记者“隐身”应有严格限制一般说来 ,假扮身份是隐性采访前的第一道“工序”。从许多采访事例来看 ,记者“扮演”的角色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羊城晚报》曾于1998年8月25日头版刊出…  相似文献   

8.
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必要,做好舆论监督重要,这是大家的共识,记者采写的新闻监督稿件要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让党、政府和人民群众都满意,就必须具有以下意识。  相似文献   

9.
所谓参与式报道,是指传媒根据报道需要,派员以特殊的社会角色或公开体验,或隐蔽暗防,或参与报道的活动之中,对需要报道的对象或过程,采取接触、参与等方式进行深刻地体验、感悟或组织,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普遍规律,以独特的社会身份予以反映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新闻队伍有一万多人,年轻一代的记者、编辑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活跃在新闻采编第一线,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这是很可喜的。然而,也不得不看到,从新闻规律和受众需求情况来分析,部分传媒采编队伍的“青”一色未必都是好事。  相似文献   

11.
张兵  闫加吉 《军事记者》2005,(11):28-29
7月4日,兰州军区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拉开帷幕。作为军区年度军事工作的重头戏,此次比武竞赛是自1964年全军大比武之后,军区组织的一次规模最大、兵种最全、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科技含量最高的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2.
如今,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在理论上大家已经达成共识,但一涉及实际,又往往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常德日报》所发表的批评文章《吃谷的秤》虽然早在2001年的8月,但当时舆论监督的环境如今依照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发表这篇批评报道背后的采访记,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民主权利,开展舆论监督已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  相似文献   

14.
冯越 《新闻知识》2000,(4):15-16
冯越1949年生,广东省阳江市人,1982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物理专业。1982年夏天到大连日报社工作。1993年被评为主任编辑职称。1988年获全国好新闻奖(言论《一个人真能承包一百个厂吗?》,二等奖);1998年获中国新闻奖(言论《另一种溃堤》,二等奖)。 当我得知,我写的言论《另一种溃堤》获得1998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之后,不由得回想起那场亲身经历的抗洪斗争,回想起在抗洪前线度过的日日夜夜。自己得以参加这场永垂史册的伟大斗争,感到特别荣幸,而这篇作品则是面对滔滔洪水追根求索的思想结晶。 一…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进新闻报道工作抓得很紧、很实、很具体。包括根据两个“务必”的精神,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根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三贴近”为“突破口”加强对人民群众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报道;根据十六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健康,有力的舆论监督工作;也包括从新闻规律和把握报道的主动权及国家和媒体的责任,形象出发,积极改进对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从《一名新记者的困惑》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新闻记者》2005,(1):38-40
新闻晚报记者李宁源在采访阿富汗中国工地遇难者家属时.遇到了采访新闻重要还是尊重遇难者家属的平静更重要的困惑(见《新闻记者》2004年第11期《一名新记者的困惑》)。类似的尴尬,不少记者采访中都曾遇到.李宁源提出的问题也是带有普遍意义的。近两年来,各种灾难事故报道在媒体上日益增多。但是如何处理好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如何把握灾难报道的重心,  相似文献   

17.
磁场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与新闻报道似乎并无关联。但实践证明,成功的新闻策划往往能够产生磁场效应。 通常来说,新闻策划是对新闻传播过程的一种谋划设计。这是一个从内涵上把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看似零碎片断的事物,通过严密的设想和规划联系起来的过程。成功的新闻报道和有声誉的新闻媒体,无不注重和得益于精心的新闻策划,并把它作为争取读者的重要手段。 新闻策划大致可分为主题性策划和遭遇性策划两种形式。主题性策划是指预先确定了某个主题,而后围绕这一主题实施的策划行动;遭遇性策划则指遇到突发事件,认定它有重要新闻…  相似文献   

18.
19.
纳葳 《今传媒》2004,(3):19-22
记者的使命就是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为真理呐喊。为正义呐喊。也只有这样。记者才能笑傲一切权利和金钱。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