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教育》2004,(4):5-5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都买回家,因此必须作出取舍。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能够数大量硬币。7岁能看价格标签。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  相似文献   

2.
无论大人小孩生活都要消费。消费就要花钱,花钱也有学问,所以,学习消费必须从小抓起。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消费教育对幼儿到青少年都有明确要求:要求儿童3岁能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5岁知道每枚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7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零钱,能够数大量硬币;8岁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9岁能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大额开销;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成年人对孩子理财的具体目标要求与训练项目是: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认识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他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5岁时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样来的;6岁能够数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7岁能看价格标签;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  相似文献   

4.
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都买光,因此必须做出选择。 5岁:找到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些中小学生口袋中的零花钱越来越多,花钱也 是大手大脚。对此,有关人士呼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已 刻不容缓。 理财教育即对孩子讲授管理财务之道,培养学生理财 能力的教育,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还是空 白。而理财能力,这是21I世纪的孩子不可忽视的生存必备的基本素质。 教育家戈弗雷专门为孩子们写了一本书《钱不是长在 树上的》,十分畅销。作者认为, 12岁以前的孩子应该逐步掌握 消费的知识,比如:8岁时知道 可以通过双手的劳动挣钱,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9岁 时能够制定简单的开销计划,购物时知…  相似文献   

6.
幼儿期:犹太人从3岁教花钱 小孩儿3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时父母让他们知道。钱可以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么赚来的。7岁时他们得看懂商品价格.8岁时父母教他们可以通过打工来赚钱、用劳力换取报酬,并教孩子把钱存在银行里,让他们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家长认为让孩子从小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合理使用钱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我们家的主要作法是: 一、教孩子认识钱的用途和来源孩子两三岁时就给他硬币作玩具,让他认识1美分、10美分、50美分和1美元等不同面值的硬币,并告诉他:5美分可以买一个苹果,2美分买一块巧克力,39美分买一盒鸡蛋,很多很多钱就可以买汽车、买房子——让他们知道钱是很有用的东西。大人临上班时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去上班,去挣钱,不上班不劳动就没有钱。”公司举办“家庭同乐日”,我们把孩子带去,向他们介绍父母的工作、收入等情况——让她们懂得劳动与金钱的关系,懂得“君子爱财,取之  相似文献   

8.
.1.小孩儿3岁时,犹太父母就开始教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时父母让他们知道,钱可以买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么赚来的。7岁时他们得看得懂商品价格。8岁时父母教他们通过打工来赚钱,用劳力换取报酬,并教他们把钱存在银行里,让孩子从小养成  相似文献   

9.
童言 《家教指南》2003,(5):34-35
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俗话说得好:“吃不穷,用不穷,计算不周一世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如果不善于预算消费,就会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因此,让孩子逐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6~12岁孩子理财计划的重点。为了使你的孩子富有预算消费的智慧,不妨注意以下几点提示:一、需要达到的目标了解家庭的预算计划。学会管理和使用零花钱。懂得花钱消费的技巧和方法。6岁能点数小额钞票,会找钱。7岁会用小额零钱消费。8岁能识别各类广告。9岁学会编制零花钱预算。10岁学会记账。11岁能从广告中发现事实,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  相似文献   

10.
一、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教师让学生回忆:平常我们到商店购物时需要付出什么?当学生指出“需要付出一定数量的钱”后,教师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钱叫做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人民币。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 1分的硬币,并闪烁。] 教师让学生说出“这是几分钱”。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1分钱上面有大写的“壹”、汉字“分”和小写的数字“1”,表示它是1分钱。 认识2分3分的人民币。(略)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5角的硬币和纸币,并闪烁。]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多少钱?…  相似文献   

11.
尚忠志 《河北教育》2003,(10):18-18
在美国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把对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内容。他们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按不同阶段由浅入深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观,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美国孩子理财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美元;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我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做出选择的道理;5岁时基本知道硬币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校的美国目前已经摸索到很适合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财教育方法。这一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3岁时就能够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4岁时知道每一枚硬币值多少  相似文献   

13.
在加拿大付款,大多使用信用卡或支票。人们外出时衣袋里、皮夹内不装硬币。尤其是面值一分的硬币,人们几乎不把它当钱。有的年轻人把商店找给的硬币随手扔进垃圾箱。冬天抛雪球打雷仗,有的男孩在雪团里揉几枚一分硬币,花廉价成本制造了“新武器”。无怪乎马路边、草丛里常有闪闪发光的一分  相似文献   

14.
一分钱     
杨汉光 《湖南教育》2006,(10):41-41
阿明把一枚硬币放在铅笔盒里。课间休息的时候,他发现那枚硬币到了同桌阿华的手里了。阿明大叫:“啊,你偷我的钱!”边叫边扑过去抢夺。 阿明不如阿华力气大,无法把硬币抢回来,他只好去报告班主任李老师。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钱该怎样花》。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学生具有家庭责任感,懂得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2.能力目标: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懂得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3.知识目标: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教学重点、难点懂得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教学准备课前调查家…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富裕国家比利时的孩子们,却从八九岁起就懂得了如何“精打细算”地支配自己有限的零花钱。在比利时,记者常听到孩子们说“我还没有攒够钱,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的钱要等到商品降价时才能用”之类的话,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在给零花钱方面是绝不会迁就他们的。在比利时家长[中,零花钱是孩子们初学理财的工具,而不是提供单纯的物质享受条件。零花钱要算计着用在比利时,通常从8岁开始,孩子们每周就能从家长那里得到零花钱了,但金额不多,多是几枚硬币。孩子们要想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一点一滴地慢慢积攒。虽然每个家庭给孩子零花…  相似文献   

17.
一、谈话引入课题同学们 ,你们知道我们用什么买东西吗?(钱)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世界上的钱有好多种 ,如美国使用的钱是美元 ,日本使用的钱是日元 ,我国使用的钱是人民币。你能说出一些我们常用的人民币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说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认识人民币)〔评 :教师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引入“钱”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及新知 ,过度自然、贴切。〕二、讲授新课师 :人民币分硬币和纸币 ,我们先来认识硬币。1 认识分。教学例1。师 :你们手中的硬币都有哪些?(学生说出后 ,教师用投影…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孩子,相当多的人只知道接受父母长辈的爱,而不懂得自己对父母也应该实施爱。请看事实:1.一个清洁女工,从微薄的工资中抽出一点钱买了两把香蕉带给心爱的女儿。当这位母亲把其中一只破了皮的香蕉剥开放进嘴里时,女儿竟然大叫着,要妈妈吐出香蕉,说:“这是我吃的。”2.某校门前有一座拱形桥,每天上学放学时,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家长接送孩子上桥时,要费很大的力气蹬车,而坐在车上的孩子却不满地唠叨着:“哎呀,太慢了,快点儿不行吗?”3.当一个母亲看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颤巍巍地挤公共汽车时,双眼满含渴望关爱、…  相似文献   

19.
女儿理财     
陈东梅 《早期教育》2004,(11):34-34
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她有了许多新的需求。一天,她兴冲冲地跑回家,对我说:“妈妈,请给我准备一个钱夹,我要把我的钱(几枚硬币)放在里面。”女儿要理财了这是好事,我马上买了一个新钱夹,连同一周的零用钱一起送给了她。第一天,放学回来,女儿说:“妈妈。我用一元钱买了两根雪糕。”我吃惊道:“你怎么可以一次就吃两根雪糕呢?”  相似文献   

20.
罗本的秘密     
商店橱窗里的那样东西让12岁的罗本怦然心动,只是那东西要200卢比。 200卢比差不多是他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费呢。罗本知道他不能向爸爸要这笔钱。爸爸靠捕鱼养活全家,挣钱非常不易。妈妈为了让五个孩子有衣穿、有饭吃,恨不得把爸爸挣的每一个卢比都当两个卢比用。他走进商店,对店主说:“我的钱暂时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