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中师语文教材每册都配套有《课外阅读文选》 ,编者的目的是补充和延伸《阅读和写作》 ,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供阅读材料 ,使学生通过自读 ,巩固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 ,熟练课堂上形成的技能。但这样一来 ,教材的份量明显增加 ,指导阅读的课时却不够。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以最少的教学时间来完成最大量的教学任务呢?一 抓住学习重点 ,掌握点拨时机。每篇自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 ,对本文所要掌握的重点有所说明。要求学生自读 ,不需要面面俱到 ,只要紧紧抓住“提示”中所提出的问题 ,就基本上达到了自读训练的目的。但学生阅读时往往…  相似文献   

2.
<正>课程改革的深度实施,对于语文教学有更高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要求教师以学习任务群作为导向,利用阅读项目作为载体,帮助学生整合学习内容,创设阅读情境,运用丰富的阅读资源,提高语文素养。“1+X”群文阅读模式的研究契合教改要求,“1”为教材内部精读文,“X”指自读文或者课外文,借助“1+X”阅读模式,整合文本,形成完整的结构,帮助学生打开阅读视野,感受阅读重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依据教材.在引领学生立足文本.“精读一篇”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合作“略读一组”。所谓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略读一组”.即将课内的知识、学法迁移到课外.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一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读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本地区为地方教材《自读课本》和《课外阅读》)中的一组文章,“一篇带多篇”.不断扩大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渐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4.
敖小东 《读写月报》2022,(31):35-40
<正>当代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会读整本书,成为真正的阅读者”。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也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语文教学要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在新课标、新教材中,整本书阅读位列高中语文学习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能读会读整本书,已成为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下册分别指定《乡土中国》与《红楼梦》为整本书阅读的首选必读书,但要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仅仅阅读这两本书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5.
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使学生喜爱语文进而学好语文?采用“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术”,灌输给学生大量的现成知识?非也。俗话云:“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又曰:“授之鱼不若授以渔,赠之金不若点其术。”作为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更有必要引导学生独立钻研语文教材,积极探索学习语文的方法,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进而培养其自学语文的习惯,促进语文教学的大面积丰收。如何引导培养?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读目录。针对许多学生读语文不读目录的实际,我向学生强调读目录的重要性:许多行家认为目录是整册课文的基本框架和主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名著作为人类思想的精髓和世界文化的精华,更是语文阅读学习的必要内容,名著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对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经把名著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在小学高年级段(5-6年级)的教材中专门设立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每学年推荐2部名著。本文从  相似文献   

7.
学好历史的首要任务就是读好历史教材,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介绍了目录式阅读、语文式阅读、地理式阅读、线索式阅读和比较式阅读等方法,以提高学生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叶圣陶先生也曾对“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作出精确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当前推进的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驾驭能力。一、注意“读”法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内容,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等方面下功夫。1.掌握读懂课文的四个基本点。一是…  相似文献   

9.
<正>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习之道”,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的教学要求,笔者在《劝学》《师说》联读的教学中创设情境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学习之道”,展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  相似文献   

10.
翻开《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教材》)的任何一册,在《教材说明》中都有这样一段话:“自读课文×××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每课一般用一课时。少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文的自读提示中所提的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课文后的练习,可灵活掌握,不要求全做。课文注释从简,有些生字生词.由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这就告诉我们.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的阅谈课文(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是“九义”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点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他提倡教师要以教材为示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把教材视为一种“抓手”,用比较、鉴别、选择、加工、拓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一、对文本阅读要有鉴赏性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多元鉴赏,用课文所蕴含的美好情愫,点燃学生的理想火花。如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我让学生默默读课文,在书上圈圈点点,想想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拉萨天空的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其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 ,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与能力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并能把这种能力迁移至学习其它学科 ,乃至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在语文实践中学会阅读有目标地读是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有效策略。这里的“目标” ,首先是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和任务 ,如配合课文学习的拓展补充阅读计划、跨学科的知识性阅读计划等 ,让学生明确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其次是指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及文章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关注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 ,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有区别地阅读…  相似文献   

13.
《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就体现了读的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要想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就应重视“读”,语文学习以读为先。应怎样读呢?首先教会学生读好文本,这也是广大教师十分熟悉的教学法。其次引导学生读会生活这本无字大书。文本的阅读,除了切实执行梁永荣曾在2004年10月《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版61页发表的《整体理解阅读方法例谈》中所提到的整体浏览,重点研读,重点段落“三重视”的学习方法指导外,更应重视课外阅读———社会生活这本大…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修订对正在进行的“小学语文导读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 ,又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学习、试用《大纲》的过程中 ,我们本着“以读为本 ,致力于导 ,感悟自得”的十六字方针 ,重新构建了小学语文导读教学模式体系 ,现简介如下。一、导读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导读 ,就是教师致力于“导” ,学生循导学“读”。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阅读。这里的“读”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方法 ,学生的“读”是基础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里的“读”又是广…  相似文献   

15.
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储存、积累语言、知识的需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等意识和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编写说明”里也明确提出:“课文后面的练习突出了朗读、背诵、写字和读抄词语等内容……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费时多,负担重,学生读写能力不尽人意,严重地阻碍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明确:“读”是“写”的基础,无论是词汇的积累,句式的掌握,修辞方法的应用,篇章结构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而要把上述诸方面知识变为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学到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达到“读”为“写”服务的目的,反过来,“写”又能促进学生有目的地阅读相关的材料。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近年来,我进行了《凭借教材,  相似文献   

17.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目录尾注:阅读课文分“教读”和“自读”两类,篇名前标有*的为自读课文。单就七年级上册篇目统计,带有*的“自读”课文6篇,占总数近1/3,成为统编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好“自读”课,落实“三位一体”的阅读理念,教师需要教授一定的自主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本文以《动物笑谈》为例,教学生以“渔”求“鱼”,实现自主阅读能力的获得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今年贵刊第2期刊载了刘伦斌、支玉恒老师的《反思“带着问题读”》一文 ,拜读后本人也对“带着问题读”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想法。一、一分为二看“带着问题读”。“带着问题读”这一方法之所以会成为“多年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自有它的生命力所在。其一 ,在阅读中“设计附加问题 ,控制学生的注意”是提高教材可懂度的技术。“带着问题读”目标明确 ,通过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 ,增强了信息采撷的针对性 ,避免学生走弯路 ,提高了阅读效率。其二 ,“带着问题读”也有创新。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  相似文献   

19.
借助阅读任务单,通过“身临其境”式还原典型环境,“角色融入”式演读典型人物,“蒙太奇”式联读典型情节,使学生对《红岩》从浅读走向入境、入情、入心的深度阅读,既充分落实它作为教材推荐阅读名著所包含的“语文要素”,又充分发挥其作为红色经典作品所承载的“革命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提出:“注重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语文学科内部整合,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同时,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展开“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结构,穿插“活动·探究”的单元学习任务,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在一线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出现以下问题:(1)认知错误。不少教师错误解读“大单元”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