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浅入深出.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段: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浅显易懂,但是教师如果巧设问题: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他望到哪里,望到了什么?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展开讨论,从解放隆化想到祖国解放,想到新中国的建立,展望美好的未来.这样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扩散了思维,发展了想象力. 相似文献
5.
郑汉友 《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2011,(27)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问题,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要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6.
邓维礼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16(10):1-2
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征是求异性。即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不满足于惯见的一般现象或已有的结论 ,而是用分析的、批判的 ,甚至是怀疑的态度 ,多角度地去发掘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和现象与本质间的不一致性。“求”则思 ,思而生疑 ,疑而再思 ,这种反复的思维过程就是一个求异的过程。古人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就是指人们在认识新事物、接收新信息时 ,如果与原有的知识、经验不相吻合 ,心理上就会不平衡 ,进而产生一种力求统一矛盾 ,解决疑团的强烈愿望 ,这就是求知的动力 ,即求知的内在积极因素。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人类知识的更新 ,就是… 相似文献
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小学生来说,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营造自由想像的氛围,让学生“疑中生趣,趣中生奇”,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创新学习中去。一、在课题激趣中,诱发创新思维在《骄傲的孔雀》一课教学中,开课后我采用激趣导入法,以问揭题。如: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一提出,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思考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孔雀为什么骄傲?骄傲的表现是怎样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这一系列问题抓住了学生认知上的心理特点,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8.
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激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激发他们积极思维,诱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学习研究,进而解决问题,是优化课堂教学,搞好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从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改变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以学生为本,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互动互学等四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爱学,乐学。 相似文献
12.
13.
15.
自立德树人教学改革根本任务提出以来,如何立足课堂指引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师要解答立德树人难题之一.其中,创新思维作为学生理应具备素养,亦是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的发展要求,为此受到教师重视.文章从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方向出发,以新型教学方法及育人思想的运用为导向,探析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方略,以期贯彻立德树人并助力小学生增强核...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会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之,如果滥用或用得不当,就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知识的源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首先要使学生喜爱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一位著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把学生教得都讨厌数学 !”怎样使学生摆脱厌学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我认为,课堂上乐学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现就简要介绍我在课堂教学中以疑激趣创设乐学情境的几个环节: 1.新授阶段置疑激趣。置疑即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知识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8.
好奇好学是少年儿童一个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奇异的刺激物常常引起他们强烈的关注,而这种定向的关注无疑会给教学活动及其结果带来积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