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导行,是深化学生道德认识,提高学生知行统一自觉性,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四种导行办法。一、依照插图,激发情感,辨析导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许多插图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想象图,在学生从插图中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图文配合,点出明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猴子做客》一课讲小仙鹤和小猴子到小狗家做客,一个礼貌做客,一个不礼貌做客。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看图…  相似文献   

2.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教学,让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激发健康的道德情感,树立坚定的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让小学生在人生道路的第一步不出现丝毫偏差。统观小学思品课教材,析事、明理、导行的课文占了较大比例。在教学中如何突出思品课独具的导行性的特点,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3.
<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是品德教育中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环节,而导之以行即道德行为的训练,则是更重要的一环。因为没有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都不能凝结为道德品质。这里的行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或社会所作出的一种反映,它包括一般行为和多次行为训练所形成的习惯。哪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呢?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导行凌云松《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并且明确地提出了“实践性”的教学原则。因此...  相似文献   

5.
教学《体贴孝敬父母》一课时,要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体验父母的殷殷爱心,并养成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教学时,可设计“父母平时怎样关心你,而你怎样对待父母”这样的讨论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提高道德认识,明确为什么要体贴孝敬父母的道理,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关心父母,养成体贴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仅要教会他们求知、健体,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学生各方面正处于形成时期,心理不够稳定,可塑性较强,自制能力较弱,常常会在外界诱惑或内部不正当需求的推动下,产生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的导行,即正确指导学生道德行为实践的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引导学生实践是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一、在明理的基础上导行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关键。我们面对的朝气蓬勃的小学生,正是初步建立价值观、人生观的时候。教学时要把握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随着老师的讲解,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然后再指导他们去实践。比如讲(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明理、激情、导行”,绝大多数的课文中都相应地包含了明理、激情、导行三方面的内容。有人根据其侧重点的不同,把课文分为明理课、激情课、导行课三种类型,但不管是哪一种课型,都具有导行的任务,这是不庸置疑的。明理和激情,归根到底是为了导行,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知行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特点。怎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把认识化成行动呢?关键在于“导”。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导行六法陈福(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行”即道自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道德信念和情感的指导下所采取的行为,“导”是教师依据思品教材的“观点”和“道理”等,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其付诸学生实践的教学活动。在思...  相似文献   

10.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思品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导行”成为思品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按照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但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步地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谈谈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导行尝试: 以理导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围绕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从感性到理性,把有关知识和道理正确而又透彻地加以讲解,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真正为学生所掌握。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以达到以理导行之目的。例如,小学思想品德课第八册第七课《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借用一个寓言故事讲一棵骄傲的小白杨虽然身上已经生了虫子,但它不承认,也不愿意让别人指出,更不愿意接受帮助。于是,最后被虫子蛀空了树干,枝叶枯黄。  相似文献   

12.
记得我刚教书时,老教师便给我介绍思想品德课的授课过程:导入→学习新课→明白事理→深化观点→导行。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导行是最重要的。学生的日常行为,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讲一套,行为又是另一套,则说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只停留在道德认知上。如何让学生在获得道德认知的同时产生良好的道德愿望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呢?一、跳出书本,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为  相似文献   

13.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导行”□洪玲兰陈丽娜□学科天地“导行”,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讲”与“思”的继续,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导行应符合学生情趣,并进行科学的安排。本文试从低年级教材本身的特点入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14.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低年级思品课教学采用下列导行法,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事事导行 根据小学生记忆的特点:具体的形象的记忆占主要地位,给他们讲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故事,使他们既明白道理又很容易地掌握正确的道德和行为的要求。例如:教学第二册第九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给学生讲《小花猫的故事》。通过小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阵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品课教学,必须由传统的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这已成共识.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积极主动地接受全方位教育,这对思品课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即导行),是提高道德认识(明理)和培养道德情感(激情)的目的所在,亦即明理、激情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导行。二、导行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系统工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持久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怎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的导行。思品课教学不单是让学生了解“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样做”。因此,教师提高教学技能,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是导行的一条主要途径。情境法导行。如教《爱护名胜古迹》一课,教师可将教材后的练习题综合起来,制成一个小品。学生身临其境,认识到片中小男孩阻止别人乱刻、乱画、乱丢烟头、摇栏杆,本是对的,但为了提醒大家要爱护名胜古迹,自己也在廊柱上写起字来,行为却不妥。榜样法导行。如《尊敬和照顾老人》一课,可先组织学生评出本班的“尊老标兵”,再让这些标兵具体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相似文献   

19.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一般政治常识教育的学科,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因此,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重视明理,落实导行是思想品德课的两项最基本的任务。 一、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事理  相似文献   

20.
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要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怎样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做到知行统一呢? 一、情景置身法。当学生懂得了养成某种行为习惯的道理以后,教师应根据行为习惯的实施范围设计出学生觉得新鲜但却是常见的情景。在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