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瑞山 《云南教育》2003,(25):40-41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的教学内容之一。学习这部分知识,要使学生很好地认识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乘、除法验算、求未知数x和解答有关的应用题,从而提高计算、解题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教学要重视思考和推理过程,从总结中概括出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学会灵活应用。一、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乘、除法的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学习了乘、除法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可以从一些口算引入。如:30×3,90÷3,90÷30等,目的是引发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间联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李军  秦小玲 《四川教育》2002,(11):30-30
【活动设计】一、搭桥引线,故事激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有一次猪八戒想戏弄孙悟空,于是拿来两个数字卡片(20、140),让孙悟空自由组合几个乘法算式。猪八戒十分得意,心想一定会难住孙悟空。机灵的孙悟空眼睛一转,随即写出了几个算式:20×140=()140×20=()20×()=140 ()×20=14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提出问题: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孙悟空是怎样想的?紧接着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二、引导感知,探索规律。活动(1):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出…  相似文献   

4.
1 设计思想 1.1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即平等性的考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但不是将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之对立或降低前者的要求作为代价.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但又与教师的设计问题与活动的引导密切结合,强调"活动"的内化,即在头脑中实现必要的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从而引起真正的数学思维,提高思维活动的效益.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真正感到数学是有意义的,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明确肯定"日常数学"(非正规数学)的合理性等;另一方面,在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又应努力帮助他们清楚地去认识超出生活经验并上升到"学校数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万微 《云南教育》2002,(28):46-46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指的是因数与积的相互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指的是被除数、除数与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使学生对乘除法中已知数与得数之间的关系有个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利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乘除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后求未知数,使学生明白求解的算理,为学生学习解方程打下基础。教学这一内容时,有的教师往往习惯于死扣教材,原封不动地按教材的顺序、内容进行教学。先出示例题,让学生看图列式,一问一答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将结…  相似文献   

6.
7.
众所周知,复数加法、减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这样的几何意义就是以两个加数所对应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8.
〔一般教法〕(一)复习。让学生填数 :78=80-□99=100-□87=90 -□101=100 +□302=300 +□(二)学习例题。1 出示例1 :276+98,教师启发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多加了要减去”的思考方法 ,并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速算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2 出示例2 :165-97,教师继续启发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思考方法 ,并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速算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三)巩固练习。教师将加、减速算题综合在一起 ,让学生练习。听课中我发现…  相似文献   

9.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那么各部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邱廷建 《云南教育》2002,(10):42-43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精神,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内容删去了“珠算加减法”,保留“口算加减法”。教学建议如下。一、掌握特点,明确要求本单元的口算教学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以及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或整百数三部分。教材按由易到难,分四个层次编排,每个层次的安排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和发展学生思维。这四个层次是:①例1~2为两位数加减法,可以转化为两位数先加减整十数再加减一位数,要求引导学生想过程,探索别的算法;②…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四册第47页,例6、例7、例8。教材简析:1、几百几十的加法口算内容包括不进位或不退位及进位或退位的两种情况。本节所讲授的是第一种口算,即计算时不涉及进位或退位,为今后学习万以内笔算做铺垫。  相似文献   

12.
战玉香  谢毅 《山东教育》2004,(25):44-44
一、创情激趣1郾引入教师先板书“()+98”,请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加数,教师脱口而出说出得数;再板书“()-98”,请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减数,教师迅速说出得数。学生提出: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呢?师: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小窍门,这节课咱们一起来研究好吗?2郾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评析]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奇”,感到“疑”。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悬念,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兴致勃勃地进入了学习活动。二、合作探索1郾出示例1113+59师:仔细观察,第二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放手让学习小…  相似文献   

13.
盛赟 《四川教育》2001,(10):21-21
一、联系生活实例,复习有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认识单位名称。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依次出现一把直尺、三只羊、两支铅笔、五朵花。 让学生边观察边表述,引导他们认识“把”、“只”、“支”、“朵”等都叫“单位名称”。然后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物体的单位名称。 2复习表格式应用题。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8只羊,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羊”的表格式应用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应用题?你能分析这道应用题的结构吗? 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操作计算机,依次闪烁屏幕上…  相似文献   

14.
15.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是单元内第12课时的教学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之前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分与合、9以内的加减法,并能够根据情境图列出一图四式,因此学生并不难掌握例题提供的情境图以及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本课时重在通过编故事方式进一步整理加、减法意义,同时梳理有序排列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有序排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17.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2页的例4、例5,是一年级第一次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减法文字应用题。它对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掌握加减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学习应用题知识,起着打基础的重要作用,因此,应精心设计好这一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罗霞 《湖南教育》2000,(17):50-51
9加几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第一堂课,也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后续的8加几、7加几等内容教学的思路同9加几教学的思路是一致的,多位数的加法教学也可迁移运用9加几的思想与方法。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学习进位加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注重凑十法的引入凑十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算法,运用它的关键是将两个加数分拆,使之有两个数的和是整十。而这种分拆凑十的算法,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因此,进行本课教学时,有必要使学生了解一点生活中如何算一些很简单的数的知识,引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比如,奶奶买了9…  相似文献   

19.
20.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2.使学生能正确、比较迅速地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3.培养学生的初步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