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诗情画意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古诗就是这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的独特魅力在于用精练的语言展现精彩的画面,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几幅图(出示)。它们使你想到了哪些诗?生:《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儿垂钓》《咏柳》。(背诵诗)师: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浑然一体。(以图  相似文献   

2.
一、诗情画意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古诗就是这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的独特魅力在于用精练的语言展现精彩的画面,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几幅图(出示)。它们使你想到了哪些诗?  相似文献   

3.
题目的意思是:寻访一位隐士,却没有见着他。隐者:又叫隐士,大多指不满社会现实,隐居在乡村不出来做官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4.
初读古诗交流资料还未开课,悠扬婉转的笛声在课堂上空飘荡,屏幕上,远山、丛林、碧潭……那么悠远、静美。孩子们微微闭着眼睛,完全进入了意境,台下一千多名与会者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讲台,整个大厅静静的、静静的……只见执教的张笔春老师优雅地来到孩子们中间,一会儿摸摸这个的头,一会儿拍拍那个的肩,一会儿又亲亲这个的脸。孩子们一脸幸福地笑着,老师和孩子之间是那么融洽、和谐,情谊融融……台下的听课老师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之感动,都赞许地直点头。“铃……”上课铃声响了。课,在诗意般的氛围中开始了———师:中华民族有着…  相似文献   

5.
手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快快:妈妈,题目是不是说找人没找到?妈妈:对。作者要去找一个隐者。快快:我知道,隐者就是隐居山林的人。跟王维一样,不喜欢做官,喜欢和大自然住在一起。妈妈:对。  相似文献   

6.
一个初秋的早晨,晴空万里,云雾漫天。阳光把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一群群美丽的小鸟,在绿树的枝头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着动听的歌儿。诗人贾岛被鸟儿的叫声吵醒,推开了窗户。啊!空气多么清新,令人振奋。诗人想:天气这么好,今天就去拜访一下隐居在山中的老朋友,和他一起吟诗喝酒吧。于是他整了整衣冠,动身上山了。  相似文献   

7.
8.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胡军  相似文献   

9.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唐  相似文献   

10.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相似文献   

11.
想像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井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要创造各种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古诗《寻隐者不遇》采用问答体,通过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回答的形式写的。在理解全诗意思之后,我启发学生说出从诗中可以  相似文献   

12.
诗人贾岛要去拜访隐者,却发现隐者不在家,他去了哪里呢?贾岛只好询问松下的童子。同学们,如果你能把右边的20张小图片按照下面的这幅大图排好,就能拼出一首古诗来,这首古诗就是《寻隐者不遇》了。  相似文献   

13.
唐诗《寻隐者不遇》久认为系贾岛杰作:文章在前人质疑基础上,结合《长江集》版本情况,对该诗流传试作梳理.并认为诗的作者很可能为孙革。  相似文献   

14.
曾孝义 《现代语文》2006,(5):105-105
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不遇》,从寻而不遇落笔,描写出了一位飘忽不定的隐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板块:知内容,明诗意师:同学们,你们好!在我们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古诗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古诗就是其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很多古诗所描述的情境都像一幅画一样,所以也有人说:诗就是画,画就是诗。下面我就来  相似文献   

16.
<寻隐者不遇>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全诗寓问于答,平自如话,表面简单易懂,实则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8.
《寻隐者不遇》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全诗寓问于答,平白如话,表面简单易懂,实则意境深远。因此,  相似文献   

19.
初读贾岛的诗《寻隐者不遇》,一问三答,平白如话,却被编排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教学这首诗,到底有什么难点值得挖掘呢?从题眼"寻"字深究:诗人到底在寻什么,仅仅是隐者吗?诗,浅显易懂,而诗人,历尽沧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个"只"字,近在咫尺;一个"深"字又遥不可及。情感在强烈的对比中  相似文献   

20.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是有名的问答体诗作。文字虽清淡如水,问答艺术却精湛高超。概括起来,可有下列四方面特色。一、用问领起篇首的问,领起全诗。无此一问,就无童子连串的答。第一句的问。更引出二、三、四句的隐性问,为诗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问问答答,促使诗的内容向前推进。全诗由问始,以答终,寓问于答,架起了与众不同的问答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