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奇石》是一篇图文并茂的说明文。课文用描述的方法,依次介绍了黄山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还点出了“天狗望月”、“猴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课文特点鲜明,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山河教育的好文章。教学这篇课文时,除看图外,应抓住“奇”、“趣”两个词语教学。课文第一段紧扣“奇”字,告诉我们“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尤其”一词强调说明黄山风景的神奇,主要体现在那些奇奇怪怪的石头上。而石头的“奇”则表现在形状上。“仙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想]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可以起到纲举目张、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神奇的黄山风景画“,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留给了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从课题中的“奇”字切入,在解题中知“奇”,在初读中找“奇”,在品读中悟“奇”,在想像中赞“奇”,紧扣“奇”字,辐射全篇。  相似文献   

3.
黄山奇石     
【应用过程】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读书,让学生首先了解奇石的所在地──我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风景区,因此称黄山奇石。然后,通过观察课文第一幅“黄山风光远景图”,对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当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及时转入对黄山奇石的学习兴趣。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借助学生被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教师一边口述课文,一边几笔勾勒出一个“山顶的石盘”,然后画出好像从天上飞落下来的“仙桃石”。画完后,让学生对照“仙桃石”读书,争取当堂熟读成诵…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十册23课《难忘的一课》时,我们抓住“题眼”、“文眼”、“字眼”,引导学生“粗读”、“细读”、“研读”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抓住题眼,引导学生粗读课文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这节课是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主要描写黄山的奇石、怪石。教学本课应紧扣“奇”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阅读课文来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一、观察图画,感知“奇”1.整体观察。黄山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你觉得黄山的风景怎么样?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观察第一幅黄山全景图。通过观察比较,从整体上认识黄山高耸入云,怪石奇踞的特点,从而对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留下初步印象。2.部分观察。引导学生依次观察第二、三、四幅图,边看边想:处于图画中央部分的岩石像什么?你是…  相似文献   

6.
人们习惯上把文章标题中的关键性字或词称之为“题眼”。透过题眼可以窥视文章之核心。在小语教学中,我们总结出几种从题眼入手向全篇辐射的提挈型“扣题眼”教学法。(一)平推式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标题的题眼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题眼平推着一段一段地理解,逐步领悟文章的中心,例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就可以采用上述平推式,以题眼“珍贵”  相似文献   

7.
《草船借箭》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应紧扣一个“借”字,引导学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点出“借”字,揭示课题在揭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根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哪些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主要突出哪个字?”通过审题,学生初步了解了“借”字的重要性。二、围绕“借”字,理清脉络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借”字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借”箭的原因是什么?②“借”箭的经过怎么样?③“借”箭的结果如何?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相似文献   

8.
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爬天都峰》是新选的一篇课文,课题中的“爬”字就是题眼,教学中可以紧扣“爬”字,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一、由题眼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 文章的课题为什么不用“上”、“登”,而用“爬”呢?这是因为天都峰高而陡。“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  相似文献   

9.
教法一:导学导练步步深入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一篇课文组成。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其中无数的奇岩、怪石更是十分有趣。课文共六段。第一段总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与怪石。第二至第五段重点介绍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其构段方式有所不同:二、四段先介绍奇石的名称,后介绍样子;三、五段先介绍奇石的样子,后揭示名称。这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课文的最后一段告诉我们黄山奇形怪状的岩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着对黄山趣致的岩石和秀丽的景色的赞美,令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由三幅图和一篇课文组成的看图学文。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其中无数的奇岩、怪石更是十分有趣。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与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重点写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其构段方式却有所不同: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名称,后介绍样子;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样子,后揭示名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黄山奇形怪状的岩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着对黄山奇石和秀丽景色的赞美,令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1.
文泽芝 《湖南教育》2003,(11):37-37
抓住“题眼”,引导学生粗读课文。教学时,抓住题目的中心词———题眼。例如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甲”字就是“居首位的,第一”的意思。由“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出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让学生具体感受它们的美,最后可获得清晰的感受:桂林的山水确实天下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抓住“文眼”,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文眼”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在文章中常常能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熟读“文眼”所藏的段落,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地扩展开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起到事半功…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语文第六册《黄山奇石》是一篇文字优美、图文并茂的课文。文中描述 的黄山是我国名山之一,由于景色秀丽神奇而素有 “人间仙境”之称,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其中黄山的奇石尤为著名。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经历的限 制,学生难以理解本课所描绘的黄山怪石的神奇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为此,我借助于声图并茂、形象 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鲜明的视听形象,集声、形、图、文、动、静、色、光等为一 体,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悟课文描写的石之 “奇”,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由三幅图和一篇课文组成的看图学文。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其中无数的奇岩、怪石更是十分有趣。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与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重点写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其构段方式却有所不同: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名称,后介绍样子;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样子,后揭示名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黄山奇形怪状的岩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板画不但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头脑里想象的景物由模糊、缥缈变得清晰、明朗,以帮助学生领悟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教学《林海》这篇课文谈板画的运用。一、以画会意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能使学生准确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运用版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林海》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怎样“大不一样”呢?大兴安岭的“岭”是那么“温柔”,而秦岭的“岭”却是那么…  相似文献   

15.
朱细英 《江西教育》2004,(15):69-69
抓“题眼”进行突破..“题眼”。是指题目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字眼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字眼进行质疑,必然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心理。如教学人教版(以下同)第十一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可抓住“壮”字切入:看到这个“壮”字.你有什么疑问?霎时.教室里沸腾了。将其理顺后,按难易可概括为五个问题:(1)“壮”是什么意思?(2)什么样的人可称作“壮士”?(3)文  相似文献   

16.
巧导入题,激发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要靠教师的巧妙引导和激发,以巧激趣,才会产生乐学效应。无论是以何种方法入题,教师都应突出自己的“巧功”。准确、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随机应变和借题发挥的能力,是实现巧导入题、激发兴趣的关键所在。   巧用插图,增加引力。历史教材中每课都有 1~ 2幅突出课文重点内容的插图或地图,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得当,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学实效。如教《金和南宋的对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图讨论,激励学生对问题深入研究。我边问边导,…  相似文献   

17.
我在课堂教学中运出“导读法”,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由课文“三眼”引导学生“三读”.(一)抓住题眼,引导学生粗读课文.文章的题目不是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教一篇课文,首先要善于帮助学生从题目的结构上确定所读课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每篇课文的阅读要领,从而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例如,教毛泽东同志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文,我只是提示分析一下构成课题的短语结构,指出:“文化”是中心词,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对它分别加以修饰,是所要着重  相似文献   

18.
窦超 《河北教育》2002,(12):33-33
《灰雀》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回归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及小男孩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本文以“爱”这一情感主线贯穿全文,是一篇思想教育性很强的课文。为了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采用抓主线、创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读自悟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用多媒体映出画面:三只美丽的灰雀在枝头跳跃鸣叫,飞舞追逐,梳理羽毛,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自由与…  相似文献   

19.
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下面以课文《闲情记趣》为例,初略谈一下文言文“三步教学法”。一、以奇导读,以读增趣初中生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我们不妨借助学生新奇感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化解疑难,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巧妙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研读课文教学中,具体做法是“三读”课文:第一、提出“200多年前的儿童其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这一问题,由此,学生开始一读课文(粗读、朗读),并顺利完成了“扫清字词障碍”、“揣摩朗读的语气、节奏、速度、停顿”两个任务。第二、提出“200多年前的小…  相似文献   

20.
在《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教学中,结合课文特点紧扣“文字”,引导学生说“文”解“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咬“文”嚼“字”,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熏陶;识“文”断“字”,掌握读书的方法,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