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海侠 《知识窗》2014,(16):75-75
虽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口号提出了很多年,但实际情况却是在很多时候,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突出或者体现出来。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总是习惯性地主导课堂,并且常常用“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去掩盖“一言堂”的教学实质;二是当有些教师尝试让学生充当学习主体时,学生并不像教师预期的那样,能够很好地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众多的原因,体育教学大纲的出发点立足于教学内容和教师,使得教师的教学只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男女分班分组”、“教师提供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3.
浅谈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媛媛 《科教文汇》2009,(21):167-167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师讲”为“学生展,学生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达到学习目的,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快快乐乐爱学习,扎扎实实打基础.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沈小妹 《科教文汇》2008,(29):138-138
新颈布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维就是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方法。彻底摆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极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把握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和社会特征。完成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学生课堂心理环境。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李斐  刘宗柱 《内江科技》2009,30(6):48-49
“学答”式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违背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规律,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结合不同类型知识的认知特点,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知识构建的主动性,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鹏 《科教文汇》2010,(12):49-50
随着升学考试压力的加大,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解决由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厌学、逃学等问题,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教育引导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提升"学力",基础教育改革应以学力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的身心真正地回到课堂,促使学生的学力不断地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升学考试压力的加大,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解决由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厌学、逃学等问题,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教育引导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提升学力,基础教育改革应以学力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的身心真正地回到课堂,促使学生的学力不断地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地理新课程标准和地理新教材适应时代潮流,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的培养,精选了一些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降低了理论难度,打破了原有的较完备的学科体系,增加了时代感,强化了实践活动环节,使地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师生双方的地位关系也随之变化,不再是单纯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而是成为共同发展,共同创造的“交互主体”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强调师生双方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需要教师打破陈规,改变过去旧的教…  相似文献   

11.
熊瑶 《科教文汇》2007,(4X):55-55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它转变了许多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观念,把学习由静止的“反映”观,即强调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所具有的客体性和符合性,转变为动态的“建构”观,即强调主体性和选择性,指出了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是主体能动选择、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中心在于学生“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由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忽略了学生应为主体的事实,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个性化”教学法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一、“个性化”教学法的内涵所谓“个性化”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在学习方面呈现的个体差异而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基本原则是教师面对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个性化”教学参与性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学…  相似文献   

13.
张泽军 《科教文汇》2009,(30):147-147
如果实施“开放教育”,那实际是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否定,最终将导致教师无用,教育无能,那后果是很可怕的。从理论和实践来说“开放武教学”不是放开什么都不管。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还应该有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只说不听。新课标强调的教学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协作”。所以,教学活动应该是双方参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研究和探索,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保证,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必须得到应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李明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4):138-140
伴随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动性地位不断提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通过将“物流客户服务”课程内容与角色扮演法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进行角色扮演和实践,有助于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目的。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广大教师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变成新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方式就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大家一起合作学习。互动教学模式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构建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6.
“主体教育”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的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应逐步适应“课改”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保使每一位学生在自主、自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在化学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的几点尝试:一、增强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15)
学生主体意识开发是基于中职医学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中职医学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课堂互动。本文对中职医学教学课堂现状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如何基于学生主体意识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沈燕丽 《科教文汇》2009,(34):174-175
小学英语教育应该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是学的主体,教的对象,教与学密不可分,“教”与“学”,如同“买”与“卖”。要使“教”的成功,除了教师的自我素质和能力,更在于学生参与的兴趣有多高。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教学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给答案、学生背答案”灌输式模式,注重体验式学习,加深学生的亲身感受,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辅相成,成为构成现代新课程的统一元素.大力开展第二课堂,让社会生活成为科学学习的得力载体,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  相似文献   

20.
张志明 《科教文汇》2009,(14):198-198
在实施化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考虑的问题不是单纯的如何“教”,更重要考虑的是学生如何“学”。在化学教学中,只有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