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该是什么样?三个做了十来年记者的记者,就记者的外在和内在的素养扯了一番。形象问题李鹏飞:先说个故事:陕西省有个县的县委书记,到苏南考察,中途掉了队,—个人在路边苦等。正巧公路上驶来一辆拖拉机,县委书记就和开拖拉机的农民商量,要求把他带回县里,那农民打量了一回,摇头说:“你不是县委书记,县委书记哪会坐拖拉机?”扬长而去。再说陪同的人回到县里后,才发现把书记给丢了,就马上派人开警车回去找。书记命警车赶上拖拉机,警察下车就把开拖拉机的农民擒住  相似文献   

2.
卫星车转播开了邻里纠纷,记者比110警车到现场还早,百姓DV成为重要的新闻内容……最近流行的《南京零距离》热,让我们不得不对民生新闻重新审视,尤其是山东电视媒体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3.
吴立群 《新闻记者》2008,(10):91-92
2008年5月4日,沪宁高速无锡段发生6车连环相撞事故,事故造成该高速公路半幅路面绵延3公里被堵得严严实实,无锡日报记者获悉后迅速前往采访.途中,记者遇到了另一个情况:许多车辆违规占用应急车道,导致警车和120急救车被卡在路中间动弹不得.记者意识到这是一个新闻点,便在<"沪宁高速"堵车一小时>报道中提及.  相似文献   

4.
近日,网上流传着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英国道丰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许为平对享受警车开道深表不安的帖子.很快,这条微博被迅速转发,引起讨论,不少网友赞其有"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5.
5月6日中午1点10分,一个不寻常的电话打进了宜兴电视台新闻部:宜兴经济开发区蒋笠村有一名持枪歹徒开枪拒捕,打伤了数名公安民警和武警战士。电话就是命令,新闻部立即派出两组记者:一组(周郁春)赶赴现场,另一组(蒋财明)则赶到市人民医院,了解受伤战士伤情。1点15分,记者周郁春匆匆准备之后就上路了。车到蒋笠村,从排得长长的警车队伍和近似凝固的空气  相似文献   

6.
龙丽纤 《今传媒》2010,(8):112-113
在南京奥体中心北门一带,经常有"富二代"车主深夜在此疯狂飙车,不少人开着豪华跑车,跑车的轰鸣声让附近小区内居民不堪其扰,大家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昨天凌晨,记者对此展开暗访。富二代非常嚣张,开着无牌豪车不说,还扬言要拿钱砸死记者。(据4月11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7.
2003年12月26日,是世纪伟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作为毛主席的家乡的湖南省及湘潭市、韶山市,都安排了展览、研讨、歌舞等系列活动,来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新华社湖南分社将"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作为2003年12月份的报道重点.女记者刘非小承担了这一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8.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12,(13):41
记者到了四五十岁,往往会被无情地"逐出"新闻一线。在李锦看来,四五十岁,深度的思想性新闻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他仍然活跃在新闻的一线,在不断书写新篇章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加开阔与壮丽的新闻生命。请看本期"传媒骄子"《李锦:工作着是美丽的,贡献着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9.
出青田县城向南,不久便遁入崇山峻岭中,窗外三两隐约的桃花向人们透露着早春的讯息.抬头远望,山间云雾绕缭,道路崎岖逶迤,直向遥遥百里素有"青田西藏"之称的万阜乡.3月16日,记者随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从杭州赶赴青田,寻访一位可敬可爱的同事--在浙南偏僻山乡扎根两年多,敬业奉献,以做一名优秀党报记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一颗赤诚之心回报山乡百姓的全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浙江日报地方新闻中心记者俞佳友.  相似文献   

10.
想当一名好记者,必须具备十八般武艺,能采访,能写作,精通各种知识,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但在所有这些技能和素质之上,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就是新闻敏感.它要求记者大脑的“雷达”随时开着,随时过滤身边的一切事情,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相似文献   

11.
12月6日,在紧张繁忙的三峡工程建设工地上,新华社湖北分社副社长、三峡支社社长施勇峰头戴安全帽,攀登到三峡右岸大坝110米高程浇筑现场,采访大坝质量控制情况。十几年如一日,施勇峰在三峡认真地履行着新闻记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李建国 《今传媒》2011,(6):127-128
中国的重要通讯社和媒体都在境外设立了分社或记者站,大批驻外记者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承担着繁重的工作,随着国内受众对国际资讯全方位需求的逐渐增加,要求驻外记者成为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多功能复合型"记者。具体说来,驻外记者有三项基本任务要完成,一是采访发稿,二是调查研究,三是广交朋友。为完成这些任务,驻外记者须从多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是吉安电视台一名记者,最近,在一些乡村采访,部分农民朋友和乡村干部向我反映了这样一件事,一些记者到基层采访喜欢摆"官"架子,没有一点"土味":一部小车开进村,一身名牌入家门,一双皮鞋到田头,一口"官腔"问民情.他们说,和这样的记者在一起无形中有一种距离感,因此他们见到这样的记者老早就会躲开,也更不愿把心里话说给这样的记者听.他们还是喜欢那些"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身便装,脚下一双解放鞋"有点"土味"的记者,这样的记者看起来就像是老熟人,觉得很贴心.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字上:"新"、"快"、"广". 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这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一篇文章.魏巍当年在志愿军某部采访构思"最可爱的人"时,<人民日报>社记者李庄(后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也在同一部队采访,并很快写了通讯<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在<人民日报>发表.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多数人只知"最可爱的人",而不知"万岁的部队";笔者曾将这两篇文章对比着读,毋庸讳言的是,后者确实逊色得多,作者本人也曾坦承"质量平平".  相似文献   

15.
韬奋去世以后,周恩来"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此"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的设立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 向"模范"学习,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做好我们的工作,而不能仅仅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把他捧出来,行礼如仪地"纪念"一番了事.作为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编辑记者.如果真想学"模范",做"模范",最起码应该读一点韬奋的书,多少了解一点韬奋的生平和思想,懂得一点什么是韬奋精神.  相似文献   

16.
曲是捷 《青年记者》2008,(16):58-59
"现代懒"是现代新闻队伍里的一种慢性病,在"很现代"地侵蚀着新闻队伍的肌体.其成因复杂,戒除不易,应当综合辨证.中西结合,医患同心,多策并用,治防并举.  相似文献   

17.
刘海 《新闻天地》2004,(1):47-47
警车是玩具吗?恐怕很多人都会摇头。我们知道,警车是用来执行公务的,不要说不能被孩子用来玩耍,即便是那些警务人员平时也不能随便驾着警车到处逛。然而,这样的常识却被一个年仅9岁的男孩给推翻了。  相似文献   

18.
平时为选题、报道和版面忙碌着,别说"双休"经常变成"单休",连奢侈的年假也因加班而放弃. 能趁报纸春节期间减版偷得浮生数日闲,回湖南老家与父母兄弟一起过年,对我这样在广东揾食的新闻民工来说,无疑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报纸对新闻图片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为此,有人预言,21世纪的报纸面临着"读图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把驻地新闻转化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闻,需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全局意识,也考验着驻站记者的沟通协调能力。一名优秀的驻站记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扬长避短,避免出现"灯下黑"、业务水平下降、失去相对独立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