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数学?一般认为,数学是最与空间的科学.所以,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就是教给学生量和空间的科学知识.而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忽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七桥问题被广泛收录到各学段教材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常把它当做一个题型来教学,而忽略思维的教学,最终导致数学味乏,理性思维淡,数学科学精神培养缺.本文就“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一课,分享带学生共同品尝数学味,领悟数学科学精神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数学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数学习题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笔者在甘南藏区数学教育滞后的成因分析研究中发现,甘南州七县的各级各类学生,其数学的演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述问题等能力非常差,  相似文献   

4.
黄伟琴 《广西教育》2013,(18):75-75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急功近利的思想太重,常常为了解题而解题,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之中,忽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这些都有悖于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方法是科学地解决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数学公式,掌握解题的方法,更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需要通过正确的路径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而数学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包括命题、问题、语言、方法、思想等。一、在生活与数学、经验与探究、形象与抽象的实践中把握教学的本质1.生活与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博弈体现学生数学与学校数学的矛盾诉求。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其本质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探索问题环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引导学生去“发现定理”,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变式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人类所关心的一个永恒主题.数学教学如何从教的富营养、题海战术、频考中解放出来,走向自然、自由、和谐;走向科学发展;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是当今数学教学发展研究的主题.数学教学的自由就是对数学教育和学习规律的必然认识,在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由能力、塑造自由精神、养成自由人格而让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造.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发展精神,就是要给数学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的空间,更加宽松的学术氛围,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机会,更加丰富多样和更具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数学教学通达理性自由、精神自由、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13):59-60
"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课程内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空间观的培养一直是教师教学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而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难上加难,它依靠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来有序科学的促成和培养。而交互式白板的出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巧妙应用交互式白板,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有效课堂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课堂中实行个性化思维建构教学,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为学生设计提供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及方向,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数学规律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数学学习环境的重建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数学教学应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然而却有3个因素影响着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与分数的权威性;高强度、大题量的训练;学生的参与程度,从数学教学角度看,为了改变这些现象,必须重建数学课堂学习环境,以充分拓广学生的自主探索、互动交流的现实空间和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1.
李周发  杨志 《中学生电脑》2020,(2):112-112,114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发展,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它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渗透过程.文章首先提出了崇左市部分地区小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环节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最后从提高“教师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和“立足课堂教学,培养科学精神”两个角度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育生活化"是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如果我们将数学教材与生活作为两...  相似文献   

14.
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它是一门较为抽象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关键途径,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体现出学科优势,所以"一带一路"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本文首先指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关键作用,阐明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武双喜 《考试周刊》2014,(29):72-7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科学构建数学问题情境,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说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情感教育的基础上,以情感教育为依托.加强数学情感教学的方法主要有:挖掘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精神的理解;利用情感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支持而阻塞。《数学课程标准》对如何认识数学教学有明确的阐述,“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浅析数学实验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手段 ,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 ,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 ,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 ,逐步掌握认识事物 ,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 ,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培养学生形成“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即“做数学”的现代数学学习观 ,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促使其全面认识数学两个侧面的重要途径 ,并可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数学实验教学可有效地摈弃以往教学中过…  相似文献   

19.
“STEM”是当下热门的教学理念,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与科学、技术、工程的融合,来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可以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构建过程变得更立体、更生动,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与思想的掌握也将更全面.同时,将数学与科学、技术、工程联系起来,还可以让数学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而这正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石红珍 《教师》2008,(12):87-8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些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科学,当然也要处理有关生产关系的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影响,教师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宁可一遍遍地去重复那些严谨的数学概念,讲授那些主要为解题服务的技巧,却很少去讲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价值、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等内容。这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狭隘化,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