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羊羊羊,跳花墙,墙墙破,驴推磨,猪挑柴,狗弄火,小猫儿上坑捏悖悖。 (二)风来了,雨来了,和尚背了鼓来了, 这里藏(问词,扰言 哪里藏也), 庙里藏。 一藏藏了个小儿郎, 儿郎儿郎你看家, 锅台后头一个大西瓜。 (又案:此歌当风雨将至时,小儿群集而唱之。)抄写附记: 一九八四年三月三十日在上海参观鲁迅纪念馆时,见“鲁迅手抄民谣”展品,喜不自胜。先生如此重视搜集民谣,诚对吾辈关心儿歌的创作和搜集,殊有教育启迪的意义。鲁迅先生手抄的民谣二首@葛德生 ~~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一贯重视儿童教育,对与儿童教育有关的民谣儿歌也给予了充分重视。早在一九一四年二月六日,他曾把搜集到的六首儿歌抄寄给周遐寿,供其作进一步研究之用。贵刊八四年十期发表的《鲁迅先生手抄的民谣二首》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鲁迅先生手抄的民谣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它的学术价值用不着笔者赘述。可惜的是这六首儿歌一经搬上书刊就每每出错,有  相似文献   

3.
这首诗的主题,各家说法不一,分歧很大。大致分为这么两种意见:一说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即红色苏区),一说前四句歌颂后四句揭露,有转折。笔者认为这是一首深刻的揭露诗。理由是: 一、“左联”的外围刊物《文艺新闻》(周刊)于1931年7月27日和8月3日出版的第二十、二十一期上,发表了先生的杂文《上海文艺之一瞥》,又于同年9月28月出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一生中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尤其是他的打油诗,融讽刺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辛辣有加,妙趣横生,且入木三分。现撷取四首,以飨读者。其一: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夫妇邀鲁迅饮于聚丰园,同席有柳亚子夫妇等人。  相似文献   

5.
6.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是孔子编写的,名曰《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了。它历经时间的磨砺,非但没有褪色,反而光彩愈艳。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诗歌大半来自民间,是流传于人民口头的歌谣,有的歌颂与天斗与地斗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象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里不生火炉,也不冻死?”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  相似文献   

8.
一天,鲁迅先生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随便,便不太在意,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过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喜不自禁,以为鲁迅  相似文献   

9.
我曾经自豪地拥有一本硬面的发黄的手抄版的《唐诗一百首》。没听说过《诗经》《楚辞》,不知道李白、杜甫;没听说过唐诗、宋词,不知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相似文献   

11.
悼鲁迅先生     
<正>10月19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yàn)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悲痛!。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诞生百年纪念日快到了。我想起了一些与鲁迅先生交往的往事。岁月匆匆,那已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我与鲁迅先生交往,开始时是与美术有关的。我年轻时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那时对鲁迅先生一点也不理解(还曾经吵过架,可参看《集外集拾遗补篇》上鲁迅给我的两封信)。后来有了好感,一方面是因为看了他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的那些尖锐的杂文,虽然不大懂,但喜欢那个调调,甚至想模仿一下;另外,则是由于看见他也介绍木刻、版画、谈论美术。一九三三年秋天,我在叶紫家里和陈企霞谈起上海街头巷尾旧书摊上儿童看的连环  相似文献   

13.
理发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当时他工作很忙,有时连理发的时间也没有,因此头发经常是乱蓬蓬的。有一天,他路过一家理发店,正好有点空暇,便走了进去。理发师见鲁迅穿一件旧长衫、一双黑布鞋,就不当回事地马马虎虎剪了几下,没几分钟就完事了。鲁迅也没有说什么,伸手到口袋里抓了一把钱,数也没数就给了理发师,转身走出了理发店。理发师接过钱一看,这顾客给的钱比规定的价格多出几倍,心想,这顾客还挺大方呢。大概过了一两个月,鲁迅路过这家理发店,又走了进去。事情也巧,给他理发的还是上次那个理发师。理发师认出鲁迅是上回那位顾客,这下可…  相似文献   

14.
致鲁迅先生     
<正>二、书信《致××先生》尊敬的鲁迅先生:您好!蹚过时光之海,您的光芒引我游入文学之洋,品味生活的悲烈;您的文章领我攀上思想之巅,感受民族之血的热烈;您的名言邀我稳踏人生之路,享受世间真理的盛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经常是几个月才理一次发.有一次,先生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的师傅看见他长发垂耳,衣着寒酸,心中看他不起,便马马虎虎地一理了事.理完之后,先生不动声色,随手抓了一把铜圆,数也不数,直接塞给那师傅,然后飘然而去.那师傅接过铜圆一数,发现竟然比牌价多出几倍,一时又惊又喜.  相似文献   

16.
大先生鲁迅     
鲁迅先生的相貌先就长得和他们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卖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鲁迅的时代,中国的文艺差不多勉强衔接着西方十八、九世纪末。人家西方十八、九世纪文学史,法国人摆得出斯汤达、巴尔扎克的好样子,英国人摆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样子,德国人摆得出哥德、席勒的好样子,俄国人摆得出托尔斯泰或者妥斯托也夫斯基的好样子,印度还有个泰戈尔,也是好样子——现代中国呢,谢天谢地,总算五四…  相似文献   

17.
读鲁迅先生     
冷吟 《山东教育》2006,(1):113-113
一位在北非街头游荡的阿拉伯少年,虽衣衫褴褛,却聪明可爱,你相信吗?那可能是被埋没的莫扎特;一个相貌平平,在草丛里捧着露珠欣喜万分的孩子,你相信吗?那可能是未来的泰戈尔!  相似文献   

18.
笔尖在纸上不停地驰骋,留在纸上的是最纯的鲜血;洒下的是汗水,永驻的却是精神。他一次次地从口中呐喊出来自心灵深处的无声的宣言,更是一遍遍地经过挣扎于水深火热的人民而彷徨,他的心,变为一滴滴血,留下了这张为后人传颂的药方。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生命是闪光的,他从事教育工作的业绩也是辉煌的。鲁迅早期即有志唤起民族精神,留日回国后尤其以教育为己任。他“时时想到中国,想到未来,愿为大家出一点微力”。他总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民族尤其为青年,毫不吝惜地贡  相似文献   

20.
学习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之前,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怎么检查呢?突然记起了几年前的那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