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推进舆论监督的三类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但新闻媒介对坏人、坏事,特别是腐败行为的揭露和批评,是中国现阶段舆论监督的主要的和常见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从广义上看,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3.
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从广义上看,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电视这一重要舆论工具的社会功能,结合电视具有的特点,论述了它在舆论监督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所谓舆论监督,就是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的决策、施政以及行为实施的批评、建议、检举和控告等等,还包括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揭露与批评。中外新闻学者都认为,新闻媒介的功能主要包括传播新闻、传递信息、提供娱乐和推销商品四种功能。而舆论监督就是传递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一种职业化的舆论监督,通过新闻传播者以新闻的形式将社会舆论在新闻媒介上代言出来,它构成了目前舆论监督的主体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今天,批评人民群众和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揭露少数党政机关及个别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已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任务。那么,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就在于这种批评,这种揭露吗?就笔者看来.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更在于批评和揭露的同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引导是新闻舆论监督的起落点,起…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社会公共政策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揭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监督具有反应快、影响大、震动大等特点。因此,它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对保障和促进法律的实施有广泛和重要影响。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近年来,舆论监督对端正党风、匡正时弊严肃法纪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与群众监督、政府监督、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的有效结合,保证了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舆论监督也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新闻媒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揭露、批评、抨击时弊。抑恶扬善。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行为:人民(包括新闻媒介)随时对政府机构及其领导人的活动进行了解和评论(批评、赞扬或提出建议)。狭义的舆论监督特指新闻媒介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以及对于政府和政党的批评,促使其修正错误。新闻舆论监督的理论依据,通常可追溯到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马列经典作家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马克思曾写道:“唯一有效的监督──报纸。”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二天就宣布:“我们愿意让政府时时受到本国舆论的监督。”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谈话时说,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  相似文献   

9.
牛永刚 《当代传播》2007,(4):116-117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民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和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也是现代社会赋予新闻媒介的一种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的政治功能与市场功能 舆论监督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生动的实践性,这使它面对着一个参与性极强的社会大市场。在这个社会大市场上,包括新闻批评在内的所有新闻,都是一种精神消费品。积极、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职责,又是新闻媒介增强权威性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就是说,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不能仅仅理解为宣传、导向、监督等政治功能,同时也包含着一种适应社会大市场需要、满足读需要的市场功能。  相似文献   

11.
徐一雳 《声屏世界》2008,(12):24-25
舆论监督是公众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依法表达和传导具有普遍性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组织和个人)、公共政策以及社会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其重点对象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应该说,正确的舆论监督对于我们揭露问题、批评缺点、纠正失误、改进工作、防治腐败和抑制邪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而媒体自身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也密切了同群众的关系,扩大了在群众中的声誉和影响,提高了自己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曲玉清 《记者摇篮》2007,(10):39-39
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和批评的一种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监督是新闻舆论的基本功能之一。积极有效的舆论监督不仅能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进行制约,还能对公众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明显地体现在新闻媒体的批评、揭露报道之中。正是因为批评、揭露报道具有明显的、强烈的监督特性,久而久之,业内人士便把舆论监督与批评、揭露报道画了等号,使舆论的监督功能狭义化了。笔者认为,舆论监督功能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换句话说,舆论监督功能具有“显性”和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一种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公开监督,它比起一般的内部批评监督、组织管理监督和纪律检查监督等有其特殊性。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是党报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保证。然而,运用新闻媒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还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相似文献   

15.
侯智 《新闻知识》2006,(7):29-30
近年来,舆论监督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和思考的热点。舆论监督被看作是增强媒介权威的关键、揭露社会弊端的利器、正确决策的先导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动力。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监督。对这一性质的认识,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有人亡政息。建国以后,在新闻媒介上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实际上就是舆论监督概念的另一种表述。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日益活跃,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一…  相似文献   

16.
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闻媒介同受众的联系渠道之一。加强新闻批评,对于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提高新闻媒介的声誉,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新闻批评,既是揭露和针砭社会不良倾向的有力武器,也是疗治和纠正落后传统与习俗的良药忠言,它不仅需要秉笔直书、仗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新闻报道进行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明确肯定和支持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新闻媒介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建设性的立场,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揭露和批评,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意向和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舆论监督触及社会现实的过程中,新闻媒介因刊发批评性报道而招致诉讼官司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自1998年“刘兴中诉《工人日报》名誉侵权案”和“陆俊诉《羊城体育》名誉侵权案”一审判决以来,有关单位抗诉、上诉的余波至今未平,成…  相似文献   

18.
孙泽 《新闻传播》2010,(9):144-144
所谓经济新闻的舆论监督,是指经济新闻在传递大量经济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对经济工作的过程、结果进行监督,对各类经济行为进行批判,以激励先进,批评后进,指导经济工作。经济新闻对经济行为的监督,是舆论监督在经济报道领域的具体体现。这种监督,其本质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通过新闻媒介的形式对经济工作的监督。这种监督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披露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揭露经济建设和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9.
王文  小明 《新闻前哨》2003,(12):55-56
就社会功能和作用而言,舆论监督不仅是对社会上各种落后、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批评,更是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途径。它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等方式一道,共同构成民主法制社会完整的监督体系。实施舆论监督,是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能对社会上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揭露,其性质是社会传播活动,是新闻媒介中的一项重要功能.新闻媒介监督具有较广的监督范围,不同的监督方式具有不同的效力范围,国家的新闻舆论监督与其法治水平有密切联系.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记者应不断加强个人的法律修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为切入点,就提高记者法律意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提高记者法律意识的途径,希望对相关记者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