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是一个以多元文化并存为特征的移民国家。文化会影响到教学、学习及学生和教师的行为,如何从教学上对学生种族与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做出有效的回应,是美国教师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文化回应性教学是一种回应学习者社会文化背景和整合学习者的文化内容来塑造有效的学习环境的教学方式。在美国,文化回应性教学常用的教学策略有:探究式教学、批判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交往、利用身体和直觉的方式进行教学等。  相似文献   

2.
3.
在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代诉求下,“文化回应性教师”伴随着“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发展逐渐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话语体系中生发。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内涵体现出对教师应当具备综合、系统的文化回应性素养的要求,具体包括多元文化知识体系、多元文化情感、多元文化意识与态度及文化回应性教学技能。基于对国际经验的梳理发现,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培养可归纳为“课程—认知”“体验—实践”“批判—反思”“引导—支持”四条路径,呈现出“职前—在职—可持续支持”的“全程性多路径”发展特点。未来文化回应性教师培养还需关注对文化回应性教师概念的修订发展,并开展本土语境下的内涵建构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认为,当前外语课程教学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语言知识教学,忽视中西方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导入、缺乏文化理解力培养的局限性。语言与文化具有发生学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外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念、文化差异的导入,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理解力。文化回应是基于语言学立场与文化立场整合的外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简析文化回应性教学——兼评文化与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3):54-62,71
产生于美国社会土壤中的"文化回应性教学"(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虽然发端于异域文化,但由于它涉及多元文化背景的课堂教学问题,涉及教学与文化的内在关系问题,因此,在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办学体制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关注和了解这种教学观念的精神实质、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及其实践意向,对于观照和审视我国当前或今后的课堂教学不无裨益。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对近10年来美国教育界盛行的"文化回应性教学"作了分析与评介。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教师回应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活动规律和原则,对学生的答问和问答行为给予巧妙而有效的反馈和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师课堂教学回应艺术应遵循过程性、空间性、时机性和立体性等原则。教师课堂教学回应艺术的方式可分为以评为主的回应和以答为主的回应。课堂教学回应艺术要求教师应具备合理的预见、良好的反应、灵活的思维和优秀的表达等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9.
文化回应性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成,注重学生情感需求的满足以及家、校、社区之间的合作.在教学主体观方面,文化回应性教学主张尊重人格,承担责任;在教学文化观方面,主张文化平等,注重多元;在教学实施观方面,强调探究,注重生成.文化回应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教育机会均等化,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发展学生的潜能.文化回应性教学对于学生个人文化经验的处理、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以及保持与家长和社区的紧密联系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0.
所谓回应,是指幼儿在回答问题后与教师之间的一种互动,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或随机反应的反馈。回应是维系师幼互动的重要纽带,对触动幼儿思维灵感,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提升,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我园从2017年4月开始开展苏州市规划课题《基于童话精神下的幼儿主体审美发展的实践研究》,在实际的童话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常常忽略幼儿的回答,或是用一些笼统的语言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日益多元的今天,文化回应性教学备受关注。应用计量可视化软件HistCite 分析Web of Science检索平台SSCI数据库收录的文化回应性教学研究文献,绘制了文献引证关系图谱,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文化回应性教学研究自2006年后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美国是该领域学术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研究聚焦于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内涵理解与课堂实践,文化回应性教学与教师教育;研究内容不断细化、深化与多元化。加强文化回应性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重视本土建构与国际视野的互动研究,增强基于证据的文化回应性教学实施效果研究,推进教师文化回应性教学能力培养的追踪研究是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幼儿阶段的教学活动采取集体教学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幼儿的主导学习模式是各类有趣的教学活动。由于幼儿的基本认知能力不高,对于外界的事物存在盲目感,在参加教学活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较多疑惑,并迅速地向周围的大人询问为什么。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做出最切实有效的回答,很容易降低集体教学活动的可行性。探讨在现阶段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回应幼儿疑问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化回应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文化境脉、生活背景、交往方式等对学习产生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使学生形成文化适应能力。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存在文化回应教学理念的缺失、文化回应教学内容的片面性、教师缺乏文化回应教学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偏低等问题。依据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文化回应教学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建构民族地区“融合多层回应”的文化回应教学结构模型,有助于文化回应教学实践路径的生成,其中“融合”体现的是文化整合理念,“多层”指民族地区文化回应教学的结构要素,“回应”指文化回应教学的运行过程。依据此结构提出落实立德树人,达到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文化回应教学的教师;联系生活境脉,生成文化回应教学的内容;整合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回应教学的环境建设等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教学文化危机”的提出,是在当前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对社会文化忧患的一种教育呼应。而“教师文化自觉”的提出,则不仅是对教学文化危机的应对,更是对教学文化使命的揭示。教师的文化自觉,是教师对教学文化活动中自身文化存在状态和文化生存方式的一种文化反思、文化批判、文化追求和文化实践。它不仅是对教学文化危机的拯救,更是教学文化的本性复归。  相似文献   

16.
文化回应性评价作为近年来多元文化教育的重点,倡导充分考虑文化之于评价的意义,将文化纳入评价之中,其影响日益扩大至学前教育评价领域。本研究通过对美国12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进行文本分析发现,美国幼儿园教师文化回应性评价素养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重视文化影响的评价理念,教师须了解并尊重儿童的文化多样性并将其纳入评价设计,即“尊重性评价”;适宜文化情境的评价实践,教师须采用文化适宜的评价方式以适应儿童的文化多样性,即“适宜性评价”;强调文化沟通的评价结果,教师须吸纳熟悉儿童文化背景的家庭、社区人员、其他专业人士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即“协作性评价”。由此对我国幼儿园教师开展文化回应性评价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一是建设适宜我国多元文化背景的评价体系;二是构建吸纳多元文化主体参与的评价共同体;三是加强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文化回应性评价素养培训。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文化回应性教学理论在我国的引入主要集中在提出背景、内涵、内在依据、特点、内容、实施策略等方面,并对其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的适切性、内涵、内容、策略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国内应用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还较少,主要集中在对教师文化意识现状、教材文化内容现状、文化回应的微观策略等研究,未来要着重在家庭、社区和学校协同教育、设计融入文化理念的课程,民族学校推发展适切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本位课程、增强教师多元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文化回应性教学理论在我国的引入主要集中在提出背景、内涵、内在依据、特点、内容、实施策略等方面,并对其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的适切性、内涵、内容、策略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国内应用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还较少,主要集中在对教师文化意识现状、教材文化内容现状、文化回应的微观策略等研究,未来要着重在家庭、社区和学校协同教育、设计融入文化理念的课程,民族学校推发展适切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本位课程、增强教师多元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化回应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取向以及一种行动方案,有其提出的理论背景、思想脉络和实践意向。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文化差异,没有关注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仍是以主流文化的标准及方式要求他们,因而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学业低落。教师应该理解学生成长的母文化、学生文化行为所暗示的文化意蕴以及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将学生的母文化作为学习的桥梁,而不是学习的障碍,学校教育应适度反应学生的母文化,使学生的学习经验更具脉络意义。教师需要关怀学生、与学生建立多种沟通方式、开发多元文化课程以及保持教学与文化一致性的教学架构。  相似文献   

20.
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对幼儿的回应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回应语言简单贫乏、教师掌控意识过强、不能较好把握预设与生成、回应挫伤幼儿等。针对上述问题,老师应在活动的全过程中就如何有效回应幼儿进行深入思考与科学实践,争取做到活动前,精心设计,充分预设;活动中,认真倾听,细心捕捉;活动后,勤于反思,提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