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性是政府的本原属性,也是政府制度设计彰显人权、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等政治伦理的合法性依据。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以公共性的实现作为度量的价值坐标。实现维护社会正义、保护公共利益、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等政府公共性,防止政府公共性的迷失,必须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政治实践中正确处理好政府公共性与自利性、市场经济与政府公共性的实现两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是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公共性要求政府以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公共伦理为公共活动提供伦理规范和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尚存在较为严重的政府公共性流失现象,例如寻租行为、部门利益化、地方保护主义、公物私用等等.实现政府公共性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从伦理角度对政府公共性流失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在行政文化、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制度和行政主体的层面上找出治理政府公共性流失对策,从而彰显政府公共性,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在这种批判性继承中显示出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的黑格尔主义来源;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作明确区分是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与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共同基础;两者都属于自由主义批判的共同模式.通过对近代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国家理想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了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双重超越.研究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特别是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当前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多元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的政府公共性问题:审视、反思、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政府的根本属性,也是其合法性的基础。然而,在社会转型期,实然与应然仍然存在着的差距甚至背离,使政府公共性日益成为问题。反思其原因有传统行政模式的弊端、缺乏良好的行政伦理、公共权力缺乏监督制约、公共精神缺失等。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解决政府公共性问题的路径选择。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将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进蕴涵公共行政精神的新型行政文化的转变和发展、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等是提升政府公共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避免"以人为本"脱离实际沦为说教而做到科学地关爱"人",是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话题。现实性原则要求"以人为本"应当满足"现实的人"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以"过去人"或"未来人"为本;生产力原则要求人的解放符合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世界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统一性一面,向他者学习和以全球为鉴应作为"以人为本"之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南;民族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对不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来说,实现"以人为本"的内涵会面临不同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性原则是把思想蓝图转化为社会现实的中介环节,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和变革才能改变现实中人的奴役,实现人的价值的提升。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五项原则为中国社会全面的现代化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相似文献   

6.
都市型村庄建设过程中,为实现公共服务与村庄社会管理的转型,以公共服务为出发点,通过现代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四位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形成服务信息互动、社会资源共享、全程动态监控的管理新模式,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信息化,全面提升都市型村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保持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共性,使行政权力按照预定的轨道运行,实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目标,就必须要对行政权力运行实施控制.深刻认识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共性,明确行政权力运行的控制结构和功能机制,掌握行政权力运行的控制方式,有效地实现对行政权力运行的控制,这对于防止行政权力运行变质或异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行政权力是国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最直接.最广泛地与社会公共事务发生作用,而社会公共事务是直接与人们的共同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相关联的,这决定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是一种公权而不是私权.公权与私权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公权满足的是公共利益,是维护公共利益并且为公众服务的手段,而私权则满足的是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是高等教育的内在属性,也是其实现公共利益与公共价值目标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关系着社会资源的使用,影响着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不可避免地与教育公平、公共服务等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要素产生关联。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赢家通吃”与高等教育公共性式微问题尤为突出:市场化经济改革和全球化的环境消解了高等教育的公共性,私人利益僭越了高等教育的公共性。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凸显公共性并通过高等教育公共性的价值定位以促进共同富裕,即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坚守参与公平的底线,保障公正的结果。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重申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回应社会公众对平等关切与实质机会的要求,有益于在公平正义的维度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职能缺失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强、发展农村经济力度不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效能不高、社会管理实效性不强"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各种原因,要采取"建立服务型政府,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服务理念,实行政务公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化解乡镇债务"等对策,加强基层政府职能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娜 《文教资料》2011,(8):112-113
"以人为本"的思想肯定了人的价值,承认了人的生存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此外,"以人为本"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BT模式是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应的重要机制,在我国地方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被广泛采用。地方政府在采用BT模式过程中,暴露出了牺牲公共利益以吸引投资者,或牺牲政府公信力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问题,对政府公共性造成了严重损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府财权事权分配不合理,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公共性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为充分发挥BT模式的作用,防止BT模式下公共工程建设对政府公共性造成的侵蚀,需要明确"经营城市"的目的,限制BT模式适用范围,在重大工程决策中建立权力分工制衡机制,增强重大工程项目决策的透明度,引导公民参与决策,并完善重大公共工程的监督与追责制度。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作为"文化强国"与"体育强国"建设以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其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等一般意义上的公共服务特征之外,理应还拥有自身的一些特征。笔者立足于"文化强国"视域,以现有的体育公共服务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特征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探析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社会性、福利性和自主性等特征,旨在为不断建设和完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有效促进群众体育快速健康及全面发展等提供一定思路。同时,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与改革事业步入新征程、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和实现新发展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无锡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无锡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平台以服务全体市民为宗旨,力图建设一批丰富的、多类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涵盖社会教育、远程开放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平台采取"自建、共享和引进"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模式。为保证此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形成政府、高校、企业、社会、个体等纵横一体的多主体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实现多元合作,并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这对于无锡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和实践原则,指导志愿服务事业,既要求志愿组织在开展志愿服务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又要求志愿组织在建设和管理中必须坚持体现"以人为本"。在志愿组织建设中解读"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志愿组织建设的价值目标并不断创新,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
政策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特征,它是由政府这样的公共机构对社会问题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手段,是指公共政策总要体现最广大民众的意愿和代表最广大民众的利益以及解决民众最关心的公共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性已成为政策的主要特征。在我国,政府制定的政策越来越体现出公共性的特点,这是政府职能转变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主要职能应包括以下内容: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以2003年我国抗击“非典”为例,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共性,是确保这场斗争胜利的重要条件。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实现政策的公共性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6.
《孙膑兵法》提出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理念,体现了孙膑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性与科学性。"人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人际、身心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维护了中国的多民族和谐统一,"人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人和"思想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以经济增长为要务,以和平发展为指导,以"富国强兵"为基础。建设强大的军队,可有效地化解国际矛盾、减少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人和"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人和"思想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发展战略,提供了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深层理念支撑和极富价值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又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维护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以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为确保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之路。"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在于"公共服务反哺"。农村公共服务并非城镇公共服务的简单延伸,只有以需求为导向,固本、创新,并对服务结果进行绩效评估,才可能真正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民分享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旨在消除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分配不均等的现状,它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决策,是促进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良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法治视角探讨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加以梳理的基础上,从"城乡差距"的角度切入,探寻法治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理念中公共服务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更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从探讨公共服务型政府所应具有的公共理念出发.提出公共性的实现要求政府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