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子 《知识窗》2005,(2):48-49
泰国盲人拉克·普努亚今年2月和6月在新加坡先后做了两个阶段的先锋性眼科手术后,目前终于重见光明.不可思议的是,新加坡医生竟是用他的一颗犬齿(虎牙)制成了一个人工角膜,植入他的眼睛后让他恢复了视力!据悉,普努亚是东南亚地区首位接受到这种手术的失明患者.  相似文献   

2.
黄敏 《金秋科苑》2009,(15):54-54
英国人马丁·琼斯10多年前意外失明。10多年后,医生在他眼内植入一小块牙齿和人工晶体,使他得以重见光明。首次见到妻子,琼斯深感幸运。重新打量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他觉得一切是那么美好。  相似文献   

3.
黄敏 《今日科苑》2009,(15):54-54
英国人马丁·琼斯10多年前意外失明。10多年后,医生在他眼内植入一小块牙齿和人工晶体,使他得以重见光明。首次见到妻子,琼斯深感幸运。重新打量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他觉得一切是那么美好。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创新》2009,(9):9-9
近日。英国科学家首次采用了干细胞疗法来治疗常见的失明。医生预计,该方法将变成一个1小时就可完成的常规手术,并有望在6-7年内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饶丹婷 《科教文汇》2012,(20):76-77
若泽.萨拉马戈带着对人类在文明世界中逐渐丢失人性的不安和疑虑,创作了在其众多作品中内容最为冷酷、主题最沉重的作品——《失明症漫记》。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虚构一种通过目光对视传染的失明症无情地败坏人类和文明的特征,通过这个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失明世界来凸现医生妻子呼唤人性回归的使者形象。医生妻子的两个特征——拥有一双正常的眼睛和对人性的执著感情,使医生妻子的形象具有多重意义。医生的妻子以自己的眼睛和具体的言行举止,在生活上无私地帮助周围的盲人,在精神上给盲人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得以在失明惨剧中慢慢找回人性,体现了其呼唤人性回归的使者形象。这也正是萨拉马戈关切人类命运和探索世界前途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一凡 《发明与创新》2009,(10):59-59
从小,他生有一双人见人爱似乎会说话的明亮大眼睛,可在他22岁那年,他双目完全失明,成了一个盲人。  相似文献   

7.
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长年吸烟的人,每到冬天总要犯咳嗽病,吐大量粘痰,而且越来越严重。他看过很多医生,但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后来,他经别人介绍来到一个特殊诊所,诊所里有一位专用耳针给人治病的医生。这位医生问过了病情,检查过身体之后,只见他拿起一只小盒子,上面连着两条电线,每根电线连着一个小棒。医生把一根小棒交给此人,让他捏在手心里;另一根小棒在病人的耳朵上面划来划去,只听见小盒子发出“嘟嘟”的响声。这声音时大时小,时快时慢。医生听到响亮而又急促的声音,就在小棒所指的那个点,画上一个记号。就这样,…  相似文献   

8.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称:“我的同学戴美瞳去烧烤,烟和火加上高温使美瞳片在眼睛里熔化了,去医院救治,医生说终生失明。”随后,该微博被疯狂转发。另外有网友也在论坛发帖称,去年夏天,他的朋友戴着美瞳去逛街,结果可能是天气太热的缘故,一只眼睛的美瞳熔化在眼球里,后来眼睛发炎,发誓永远不戴美瞳!美瞳真能熔化吗?  相似文献   

9.
一把雨伞     
《科学与文化》2006,(4):41-41
一个93岁高龄的老先生娶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妻子。结婚不久,他去拜访一个医生,兴奋地透露,他们快要有孩子了。  相似文献   

10.
正视卑微     
卢素玉 《知识窗》2007,(12):10-11
20世纪40年代,一个10岁的男孩胆怯地走进意大利北部小城莫迪纳一家为贵族子弟开办的音乐学校。这个男孩刚出生时就能发出独特明亮的嗓音,当时医生认为他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男高音。童年时代,小男孩一直生活在要成为歌唱家的期望中。但是他出身卑微,一个靠卖面包为生的家庭是不可能让子女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好在这所学校的校长看中了男孩的天赋,破格让他在这里学习,作为回报,男孩每天最早到学校为学生们烧上开水,下午做完全校的卫生后才能最后一个离开。  相似文献   

11.
能救一个是一个。就凭这个意念,新加坡医生陈来荣放下这里的工作,带着妻儿,随志愿团体远赶中国云南,展开培训乡村医生以及免费为山区村民施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一个吸食麻醉品成瘾的人瘫倒在大街上,并被匆忙送往附近的急诊室。他已处于肺炎的末期。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处治医生怀疑为艾滋病但并未对吸毒者的血液进行HIV病毒检验。医生并不设法救活这个病人,使他在花费不能保险的几千美元代价的条件下,借助强化治疗得以苟延残喘几个星期,而是让他死去,并将死亡原因记录为肺炎。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07,(23):36-37
英国伯明翰市68岁男子彼得·霍顿2000年遭遇了严重的心脏病,医生为了拯救他的生命,在他的心脏中安装了一个钛金属设备,帮助他的心脏泵输血液。尽管装上"金属心脏"的彼得幸运地活了下来,甚至还能和妻  相似文献   

14.
<正>他说: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就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他是第一个投身病毒研究的中国人,是开辟了微生物学新篇章的医者,是推翻日本人人尊崇、号称"发现沙眼病毒体第一人"医学家野口英世论断的中国医生。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称他是"预防领域里一位顽强的战士""他祖国的优秀科学公仆""一个必须写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中国人"。时至今日,中国知道他名字的人,依然很少。他就是世界著名微生物专家汤飞凡。  相似文献   

15.
15年前,当女儿因高度近视几近失明,林文便立誓要发明一种能纠正学生不良写字姿势、让天下孩子不近视的防近视笔。15年里,他经历下岗、离婚、负债……一连串的打击没有击倒他。如今,他的"防近视笔"已获得5项国家专利,多项国内外发明奖。  相似文献   

16.
珍惜     
流沙 《知识窗》2006,(8):9-9
堂伯患了绝症。医生说,堂伯的生命最多只有一个月了。 于是,所有亲人都开始以一个月为限,来度量他的生命。一天,两天……堂伯竟然挺过了一个月。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03,(7):32-35
抗击SARS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字——姜素椿。作为一名医生,他参与了北京第一例SARS患者的抢救工作;作为一名病人,他完成了全国首例用血清治愈SARS的实验。  相似文献   

18.
摸星人     
摸星人徐有张译他虽然生下来便失明,如今却是美国在搜索外太空生物方面的杰出科学家。他就是肯特·卡勒斯。卡勒斯1949年在俄克拉荷马州出生,是个早产儿。他一出世,视觉就因意外而丧失。他的父母发誓要令儿子觉得自己残而不废,虽双目失明,却一样可以做任何事。于...  相似文献   

19.
一位"法定盲人",双目近乎完全失明,却在今年3月成了美国的州长,由此创造了两项纪录——纽约第一位黑人州长和美国第一位"法定失明"州长,他就是戴维·帕特森。  相似文献   

20.
今夏,我曾去某部队讲学,来接我的一位营长英姿勃发,乐观开朗。在车上我们一路聊着,非常开心。突然,我注意到他深色的眼镜片后面,右眼呆滞而无神。他觉察到我目光中的困惑与疑问,非常坦然地告诉我,右眼已经失明,是在一次军事演练中被手榴弹的碎片击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