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文个性化 写“我”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包括激情、心境、信心等心理状态.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组合不同,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重视国民人格教育,培养孩子具有诚实、正直、勇敢、公正的良好品质,充分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使孩子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共同合作、主动操作、大胆实践,在知、情、意、行等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具有高尚、健康的人格,是我们教育的重要职责。所谓人格,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是这样解释的,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这个定义出发,人格大致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爱好、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多种因素。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由地方…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人格是指教师的道德品质及其心理面貌。而教师的动力则是一种美好而动人的力量,是教师个体综合素质的外部表现,教师高尚人格是美好魅力的决定囚素。所以,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当前西宁市中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的调查与分析王清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的内在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中学生学习动机与理想、兴趣有着紧密联系,从而构成了学生的个性意识倾向和心理面貌特征,又成为人格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相似文献   

5.
朱佳芳 《文教资料》2008,(29):116-117
人格也称个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教育卷称人格"从广义上说,人格与个性同义,二者均指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合,即个人的心理面貌."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语文人格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教育灌输法、情意渲染法、情感体验法、引导感悟法、审美熏陶法等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主体人格发展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题的提出 人格,即个人的心理面貌,个人的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学上也常常把人格同于“个性”。社会学、伦理学则把人格看作个人的道德行为倾向的总和。我们用人格来表示人的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质。 儿童处于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认为,儿童期是心理和行为方式形成的敏感期、关键期,0至6岁儿童自我意识开始启蒙,6至12岁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10岁左右儿童性格开始形成,而至  相似文献   

7.
浅议教师人格和教师的角色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师人格 人格分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两种。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般指个体人格,通常被定义为个体具有的特质模式和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它可以反映一个人总体的心理面貌,可用以区别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个体人格是以个人的先天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和对环境的适应、改造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各个方面互相联系而构成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现有各种个性 (人格 )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义,认为个性 (人格 )是指心理意义上的人,是一个人心理的整体组织,是人活动的心理主体。  相似文献   

9.
家庭气氛对一个人各方面发展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心理发展上,而人格是个体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为揭示其重要性,结合已有相关研究,从人格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业成就水平这两方面来探讨家庭气氛与人格的关系。发现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培养良好的性格、对健康的心理和高学业成就水平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从中思考并归纳总结出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符合人格差异理论的要求。人格差异又称个性差异。教育心理学认为,个性差异是指人格特征在个体之间所形成的不同品质。处在同一年龄段的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心理及思维特性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家庭环境、生活际遇、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其在上述诸方面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教师若忽视学生在心理特点、人格特征、个体能力等诸方面的差异性,教育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从严格的心理学来划分,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所有心理因素归结为这样三大类,即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类型和情感类型)、个性心理倾向(理想、爱好、兴趣等)和个性心理能力(对知识体系把握的程度与方法)。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把一个高中学生健康人格归结为健康的心理,具体表现为:有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对弱者有同情心、公德意识强烈、爱好文学与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科学与真理,等待。一句话,表现为三种个性心理因素的统一。相反,不健康人格则表现为不健康心理,也就是三种个性心理因素中的某项或两项因素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李伟明 《中国德育》2004,(12):41-42
人格,是人的一切品质的总和,具有整体性和共性特征。它包括人的道德、思想、政治品质、性格、气质、能力等。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心理卫生学认为,作为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主体的人,其人格发展状况、人格所展现的面貌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质量,而且也间接地关系着整个人类社会是否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韦志成 《湖北教育》2003,(19):42-43
个性,指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从综合性来看,个性的构成是一个系统,能力、气质、性格是个性的心理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表现出个性的心理倾向;激情、心境、信心是其存在的心理状态。从独特性来看,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差异性。 中小学基础教育12年,如果人60岁退休的话,那么,它就占了人生有效光阴的1/5。这12年是学生生理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综合分析得出:心理健康与创造力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为创造力的发展和发挥提供必需的认知、人格等心理条件;创造力是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和基本内容,并促进认知、个性及适应性等心理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创造性,创新人才还具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及个性心理结构。高等学校为了培养和造就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就必须以创新为核心目标,进行整体、系统和综合的改革: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塑造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增强高校教师的创新精神,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同伴交往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湘荷 《中学教育》2002,(10):19-20,18
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是一种重要的素质,也是形成其他各种素质的心理基础。个性的发展是指个性品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包括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发扬和消极个性品质的矫正、克服。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不仅是德育的直接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是复杂的、独特结合的整体,包括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调节。这几方面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也是形成其他各种素质的心理基础。个性同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在一起,综合构成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力量;又给人的其他各种素质打上印记,使他们具有个性特色。个性对于一个人的各种素质产生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持久…  相似文献   

18.
要谈自主人格,我们首先须搞明白什么是人格.据心理学定义:人格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构成.这样一来,自主人格就不难理解了,那就是个性倾向、个性心理和自我意识中,独立、自主、民主、责任、批判、创新等意识更为突出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高素质的人,最佳的体现是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对培养人的当代教育提出的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要注意在教育体系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20.
荣格的"个性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独特的、独立的个性和重建心理的完整与统一是荣格个性化思想的两个方面的内涵,其现实意义在于指导人们克服个性化进程中存在的追求物质利益和人格面具的障碍,进行个性化教育,促进心理健康,从而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