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研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明确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结合学校实际案例分析,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加强对小学生文明礼貌和行为的训练,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也对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并于1991年8月20日正式颁布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小学生现阶段教育中,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对策来引导小学生养好行为习惯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本文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参考性的应对策略,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于小学生来讲,需要应用良好的方法来进行体育锻炼,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使得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他们成为有理想、有素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良好的体育素质是学习的基础,是他们进行文化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需要引起广大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的重视。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主要的表现有:学生没有积极地参加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注重体育学习的成绩、不重视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普遍存在身体羸弱的问题。因此,主要就影响小学生体育锻炼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应用体育锻炼形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意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小学班主任任重而道远,而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除了学习以外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班主任是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观学生实际,设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计划;重学生意识,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观念;定学生干部,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助力;树学生楷模,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风帆;开学生活动,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舞台;引多方共助,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对于人们来说,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以后的人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后继者,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与改变。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身素养的学生对于社会来说可以产生巨大的价值,虽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教育系统中的主要内容,但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们今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现在学生们来说,自身确实存在一些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因此,教育者们应该加强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使得小学生能够从内而外地接受这种教育,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只有周末才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甚至有很多小学生是留守儿童,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父母见一面,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父母会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因此养成了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吃懒做,不懂礼貌等的不良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小学生交流,从而帮助小学生渡过心理适应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际操作中,我认为可以从"具体教育,规范行为;以身作则,指导行为;反复训练,养成行为"这三方面入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他们的行为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相似文献   

9.
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生自动化行为,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养成教育 ,力求体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达到的目的 ,加强对小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基础行为的训练与养成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将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注重养成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真正地将其落实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扎实抓好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调查研究,是一个品德建构的行为过程,可以提升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存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纠正错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什么?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小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行为习惯、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启蒙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一、寓养成教育于各科教学中,把握其规范性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课堂教学既是培养学生智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相似文献   

15.
养成教育,力求体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达到的目的,加强对小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基础行为的训练与养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伊秀红 《文教资料》2014,(35):101-102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其受益一生。因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小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五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谓习惯,指由于无数次地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如认真思考的习惯,认真观察的习惯,每日读书的习惯,劳动卫生的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不断地重复训练,使之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自控能力差,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就有可能养成不文明、不道德的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徐丽 《班主任》2010,(7):26-26
一年级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帮助他们学会遵守班级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另辟蹊径,巧用“苹果林”助推学生成长,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如果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讲文明、懂礼貌,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 的普遍共识,也是我们在小学生的教育和行为管理中一直强调 的内容。但是如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促进学生 行为习惯的养成,人们的理念和主张各不相同。本次研究对小 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进行分析,体现了对小 学生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的高度尊重,具有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