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衡水地区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和基因型均影响未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在M2培养基上平均诱导率最高.高浓度的2,4-D不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邯麦6172和石麦14在2,4-D浓度为2mg/L的培养基上诱导效果最好,良星99在2,4-D浓度为1mg/L的培养基上诱导效果最好.邯麦6172最适于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2.
以3种周小麦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激素浓度对出愈率、愈伤组织质量及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小麦在一定2,4-D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得到较高出愈率,但愈伤组织的质量有差异;在诱导分化阶段,周18分化率较高,且其分化率受不同激素配比影响,在2mg/L 6-BA,0.5mg/L KT及0.5mg/L NAA三激素共同作用时取得较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研究继代培养时间、外源激素及叶片大小对小麦试管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培养1~6个月的胚性愈伤组织,有较高的再生苗频率;当生长素浓度为2,4-D2mg/L+NAA1mg/L、叶片高度为4cm时,小麦试管苗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从而建立了小麦试管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怀山药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叶片、茎段、零余子)对愈伤组织形成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茎段、零余子在KT2(mg/L,单位下同)+NAA2激素组合培养基上均能产生愈伤组织,且出愈率最高,分别为47.7%、79.5%和100%。零余子和茎段均能培养一次成苗。零余子KT2+NAA2激素组合培养基上成苗率最高,达到50%;而茎段成苗则以6-BA2+NAA0.02效果最好,其成苗率为25%。叶片不能成苗。  相似文献   

5.
怀山药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形成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怀山药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叶片、茎段、零余子)对愈伤组织形成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茎段、零余子在KT2(mg/L,单位下同)+NAA2激素组合培养基上均能产生愈伤组织,且出愈率最高,分别为47.7%、79.5%和100%。零余子和茎段均能培养一次成苗。零余子在KT2+NAA2激素组合培养基上成苗率最高,达到50%;而茎段成苗则以6-BA2+NAA0.02效果最好,其成苗率为25%。叶片不能成苗。  相似文献   

6.
以四个小麦品种的幼胚为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培养,研究了影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结果表明:小麦幼胚的出愈率在品种间和培养基间差异均不明显;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形成量、以及绿色芽点的发生率和产生数却存在基因型效应,同时也受培养基组成的影响;培养基中添加0.5mg/L的ABA不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中添加0.5mg/L KT和低浓度的2,4-D却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17个小麦品种(系)幼胚脱分化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麦54、百农矮宝、周17等17个小麦品种(系)的幼胚为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培养,以筛选出脱分化特性优良的小麦品种(系)及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出愈率在不同小麦品种(系)间差异不大,但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却存在明显的基因型效应。17个供试小麦品种(系)的出愈率变幅为82.09%-98.3%,而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的变幅为5.13%-67.5%.从形成的愈伤组织质量与数量综合分析,17个小麦品种(系)中,以徐麦038,抗条温6,豫麦49三个品种(系)的脱分化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除虫菊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诱导除虫菊愈伤组织,结果显示:除虫菊愈伤组织从第8d开始迅速生长,20d达到最大生长量;并对除虫菊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每一个植物细胞经过组织培养都可以形成新的个体.但不同细胞的分化、发育程度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外植体中基因的表达也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培养材料如幼穗、幼胚、成熟胚、花药、叶片等对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培养基的不同类型、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及浓度等培养的环境条件对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也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玉米幼胚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10个不同的玉米品种于大田栽种并自花授粉,采其授粉后14~24d的幼胚进行培养,筛选出了5个较易诱导体胚而再生植株的品种.在影响玉米幼胚培养的许多重要因素中,如2,4-D,KT,NAA,6-BA,ZT,ZiP,Ag+,水解酪蛋白,琼脂糖,脯氨酸和谷氨酰胺等,2,4-D和Ag+是最关键的因子.以华农超甜42号玉米幼胚为材料进行培养时,2,4-D15mg/L与Ag+10mg/L浓度下的MS培养基(再结合其它因子的适当组合)比较易于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从而有利于其植株再生.以琼脂糖代替琼脂粉对体胚诱导也有较好效果.本文还对玉米幼胚培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附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琼脂、肌醇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pH值的MS培养基上,接种甘薯茎段、叶柄、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蔗糖的质量浓度为25-30g/L;琼脂的质量浓度为8.0g/L;肌醇的质量浓度为1.0g/L;pH值5-6有利于甘薯愈伤组织的生长。基因型、外植体间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间诱导的甘薯愈伤组织产量和质量有差别。1.0mg/L2,4-D与1.0mg/L KT(或6-BA)搭配有利于诱导高质量的甘薯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2.
茶树愈伤组织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组织培养手段,快速、有效诱导茶树愈伤组织多倍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无患子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无患子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芽苗生根以及植株再生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出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0.5mg·L^-1 TDZ+0.4mg·L^-12,4-D+6.0mg·L~AgN03,诱导率为86.4%。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是MS+0.5mg·L^-1NAB.+1.0mg·L^-1TDZ,分化率为42.5%。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3MS+0.5mg·L^-16-BA+0.5mg·L^-12,4-D,生根率为45%。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17,(4):169-172
以8398甘蓝的子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组合的NAA、2,4-D和6-BA,探索诱导甘蓝胚状体的方法。根据胚状体的诱导率和生长状况确定诱导甘蓝愈伤组织胚状体的最优激素及浓度组合,试验结果表明,8398甘蓝愈伤组织在0.1 mg·L~(-1)2,4-D、1.5 mg·L~(-1)6-BA组合的培养基中胚状体诱导率达到最高,为70%,胚状体长势最佳。  相似文献   

15.
16.
以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幼嫩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L9(3^3)考察6-BA,NAA,2,4-D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薄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1.0mg/L+2,4-D0.5mg/L+蔗糖30g/L.在此培养基上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增殖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荷愈伤组织继代增殖适合且经济的培养条件为蔗糖20g/L,液体浅层静置培养.  相似文献   

17.
以黄山花楸成熟胚为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上萌发,在不同激素组合的诱导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统计萌发率及诱导率,结果表明去掉种皮剥离出的成熟胚在MS培养基上均可萌发,提示黄山花楸种子萌发的障碍因素是种皮的物理束缚;诱导愈伤培养基添加6-BA和NAA均可诱导黄山花楸合子胚产生愈伤组织,但愈伤出愈率存在差别,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100%。  相似文献   

18.
以小偃22幼胚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取样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取材时期对小偃22幼胚体细胞胚性无性系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偃22未成熟种子占颖壳长度比例在60%~80%之间时,幼胚处于"半透明向淡黄色过渡"状态,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5.6%以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39.4%~46.1%,是最佳培养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以白花假龙胆的胚轴、幼叶及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并进行继代培养。试验选用MS、B5和N6三种培养基 ,其中以附加 2 ,4-D3.0mg/L +KT1 0mg/L的MS培养基诱导率最高 ;以附加 2 ,4-D3 0mg/L +KT0 .5mg/L的MS培养基愈伤组织的生长最好。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培养基、激素、培养条件等对假龙胆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优良的无惠子愈伤组织无性系,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2种外植体、基本培养基、2,4-D、6-苄基嘌呤(6-BA)4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成熟度的外植体,其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明显优于茎段,最适合的愈伤组织形成的培养基为MS+6-BA2mg/L+2,4-D0.5mg/L+蔗糖20g/L+琼脂9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