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褒奖孩子,应注意言辞适中。言过其实的夸奖会使孩子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例如,被夸为“小机灵”的孩子,可能会产生“必须获胜,不能失败”的心理压力;或者相反,使他得意忘形,目无他人。而被誉为“小数学家”的孩子,可能会自觉地压抑自己爱好艺术的情趣,甚至有可能会钻牛角尖,深深陷入虚幻的冥思苦想之中。对孩子的天赋要有洞察力。你觉察出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长,可多多鼓励他,而不要过分抬高他,鼓励比过分抬高要有益得多。比如对孩子说“你是聪明的孩子,我知道你能够做好这件事的”就比说“你是个  相似文献   

2.
陈国萍 《成才之路》2014,(19):13-13
正我们都知道,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但是,如何来夸奖,夸奖的奥妙是什么?我们既担心夸奖过少让孩子得不到动力,也担心过多的表扬会让孩子骄傲。到底应该如何来夸奖孩子,家长们感觉束手无策。其实,夸奖孩子有技巧,而这个技巧我们很容易掌握。如果能够找到夸奖孩子的技巧,很多教育中的问题就能很好地解决。一、夸奖要让孩子感受到真诚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点,老师要在夸奖时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家长情绪不佳的时候,是很难发现孩子的优点的。这就要  相似文献   

3.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不错,但是,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的夸奖和赏识仍有可能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人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受到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结果会害了孩子。  相似文献   

4.
你想让孩子聪明吗?那么找出孩子聪明的“星星之火”,吹风鼓气,它就会成“燎原之势”;你嫌孩子写字慢吗?那么他哪天有进步,你就“小题大作”“无限夸大”地表扬他,一定会有惊人的结果!反之,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 一个叫苏文的初一女生,原来考试在班上是中等以下,爸爸妈妈提到她总是摇头,骂她笨。她觉得所有的人都用鄙视的眼光看着她,整天抬不起头来。一次苏文在赏识成功培训班上学习快速记忆法,速度很快。周弘夸奖她:“你比周婷婷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需要”,这是关系到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可将他们的需要分为两类,一曰“心理需要”,一曰“规范需要”。心理需要是孩子自身对欲求的体验,比如想吃饭,想看电视,想得到老师的夸奖等。当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烦燥不安,吵闹哭叫,甚至出现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影响幼儿园的教学秩序。反之,得到满足,孩子就高兴和轻松。规范需要则是别人(比如老师或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有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在中小学呆久了,“夸奖”便会被练就成一项坚实的基本功。因为普教界普遍迷信“夸奖”乃是促使学生健康向上的“利器”,以至于“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已成了流行于中小学的一句名言。有位叫卢勤的儿童教育专家更是将教师对学生的褒贬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阐释得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般顺理成章:“打开孩子的心灵有个秘决,当你说他棒的时候,他就棒给你看;当你说他笨的时候,他就笨给你看!”  相似文献   

7.
《小读者》2006,(1)
“表扬”和“夸奖”对于孩子,就像阳光对于小草一样重要。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常犯的错误就是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他们的做法刚好相反:总希望孩子成为谦虚谨慎、完美无缺的人,因此就不断地在孩子身卜挑缺点、找毛病,以发现孩子的不足。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应该把夸奖提升为一种观念,因为这是所有教育方法之中最简单、最科学的办法。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心理学家亨利·格达德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他设计了一种测量疲劳程度的能量定仪,他首先用这种仪器对一些感到疲劳的孩子进行了测试。然后对这些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结果发现疲劳程度显…  相似文献   

8.
百家观点     
夸奖孩子太聪明弊大于利 夸奖孩子智力高,例如“你太聪明了”,通常会弊大于利——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更容易逃避那些可能损害他们“声誉”的困难任务,而被夸奖很努力、敢于冒风险的孩子更乐于接受挑战并获得更大的成功,相信智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可以通过学习新事物不断发展的孩子,其长期表现也更佳。  相似文献   

9.
最近,美国一些专家学者对美国社会赞美式的少儿教育方式提出了警告:赞美无过,但别走火入魔。美国人讲话喜欢用大字眼,赞美某人或某事时,经常会用诸如“我今生看到的最好的”“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等极限词来形容。不了解美国文化的人常常会对类似说法信以为真。其实,美国人教育孩子向来是以鼓励夸奖为主,从幼儿园、课堂到家庭,孩子无不在鼓励赞许声中长大。孩子把赞许当成了一种言行方式传承下去,就形成了全社会范围的赞美文化。一些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不实的夸奖和赞美非但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反而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之友》2014,(1):33-35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那些家长以粗暴的方式教养孩子时,爱的温暖、家的温馨也就离开了孩子,留给孩子的就会是粗暴处理问题的方法经验,攻击他人也就慢慢地变成了孩子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最初实施攻击他人的过程中父母没有有效制止而采取默然认可的态度。或者孩子打完架后,若赢了,则夸奖孩子好样的;若输了,则教育孩子“要先下手为强”“要厉害点”等,都会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因此,要避免学生攻击行为问题进一步深化,班主任就必须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相应的指导甚至干预。  相似文献   

11.
在父母看来,自己的孩子就是未来的院士、红歌星或者奥运会冠军。很多家长都这么想:在家教中对孩子不吝夸奖,能让孩子有“小天才”般的自我感觉,这有什么不对呢?的确,自信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然而“物极必反”的道理确也有必要拿出来强调,许多父母只顾盲目地称赞孩子,却没有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来给予恰当地表扬。越来越多的研究调查表明,这种过度夸赞对孩子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有些夸奖,适得其反父母常出于鼓励而夸奖孩子,其实有些夸奖根本起不到鼓励作用。一个幼儿园对在院儿童进行了测试,他们让孩子们做了一系列有难有易的题目。…  相似文献   

12.
称赞的原则     
刘爱萍 《山东教育》2004,(36):35-35
相信世上的每位父母亲都会褒奖或责骂自己的小孩。当然是小孩的所作所为值得称赞或责骂的时候,父母亲才会加以夸奖或斥责。如果说这些话的时候,达不到应该具有的效果时,那就失去做这一件事的意义了。所谓有效的称赞法、责备法究竟是指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读倪萍的《姥姥语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别舍不得夸孩子,芝麻夸着夸着就成西瓜了。”由此,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件小事。有一回儿子帮妈妈包饺子,弄得满地都是面。妻子顿时有点烦,开始责怪。这时我在一边提醒:“孩子喜欢动手是件多好的事啊!”妻子一想也是,连忙夸儿子。儿子听到夸奖更来劲了,学着大人的样子认真地包着每一个饺子。家长的一句肯定的话会激发起孩子多么大的动力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方法呈多元化趋势,赏识教育也随着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走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众人争先效仿,“赏识教育”成了一个热度颇高的词语。“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夸奖词句也频频出现在家长和老师口中。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困惑和尴尬:老师和家长开始注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了,但80%接受赏识的孩子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哪儿?赏识教育是否只是一个个体现象呢?清代畹的《潜庵漫笔》中有个关于“高帽子”的故事;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出一顶矣。”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受表扬和夸奖的,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其需要赏识、表扬和夸奖,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表扬和夸赞都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上面的小故事也启发我们:表扬孩子要讲究艺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并不是说表扬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15.
让赞美走进学生的心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评价,让我想起了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文章,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学者在北欧访问期间,到当地一位教授家中做客。问候之余,看到了教授五岁的女儿。学者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学者抚摸着女孩的头说:“你真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教授等女儿退走之后,严肃地对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说:“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说:“你因她的漂亮而夸奖她,可是漂亮不是她的功劳,完全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孩子还小,不会分辨,你夸奖了她,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会看不起长相丑陋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那天我和一位同事结伴带上各自的孩子去公园玩。同事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关注着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并且不停地用一种无比赞赏的口气夸奖着,孩子从地上捡起一颗小石子扔出去,他说:“宝宝真厉害,扔得这么远!”孩子把一个零食袋扔进垃圾箱,他说:“宝宝真聪明,知道扔进垃圾箱!”孩子无意中哼了一下“两只老虎”,他说:“宝宝唱得真好听!”……  相似文献   

17.
裴媛媛 《甘肃教育》2013,(21):66-66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的事例,有一位家长从女儿出生之日起,就对她进行赏识教育,孩子偶露微笑,就大加赞赏:“宝宝笑得真好看!”女儿刚呀呀学语,就又不失时机地夸奖她:“芳芳真聪明!”甚至她发脾气耍性子的时候也不放过赏识的机会:“芳芳真有个性!”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孩子长成了一个活泼开朗、  相似文献   

18.
某学者在北欧访问期间,到当地一位教授家中做客。问候之后,看到了教授五岁的小女儿。学者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学者抚摸着女孩的头说:“你真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教授等女儿退走之后,严肃地对学者说:“你伤害了我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说:“我一番好意,送了她礼物,还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说:“你因她的漂亮而夸奖她,可是漂亮不是她的功劳,完全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孩子还小,不会分辨,你夸奖了她,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会看不起长相丑陋的…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女孩.小时候很乖、很听话。因此,不仅父母经常夸奖她,就连父母的亲朋好友见了她,也免不了要夸上几句:“这孩子真乖,真懂事,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女孩上学后,学习很自觉,成绩也很好,时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更是将“赏识”奉为法宝,天天夸奖、处处赏识。即使她做错了什么事,父母也舍不得说一个“不”字。渐渐地,她一天听不到表扬,就心神不定;  相似文献   

20.
齐齐哭哭啼啼地告诉父母有人欺负他,父母齐刷刷地问:“谁?”而后教子一招:“人家打你,你干吗不还手?真笨!哭,哭有什么用?”接着就为孩子“壮胆”:“今后如果有人敢打你,你就大胆地还手,医药费我们会付!”这是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我们亲见的一幕。每个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被别人欺负、受委屈。然而,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就鼓励孩子“以牙还牙”却不是明智之举。这会让孩子觉得“武力”才是一切,会让他们耳濡目染地用拳头去解决所有问题。长此以往,换来的可能是暴力的孩子。有个这样的比喻:一个人智力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而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