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教育权已被《世界人权宣言》宣示为“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在我国,公民(包括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属于一项宪法性权利。我国《宪法》第46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受教育权应该说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应当是指公民有在依照国家教育制度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就学的权利。因此,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总是和公民当时面临的具体就学机会联系在一起的,应当是指公民到教育机构就学的机会和权利被剥夺的情况或者设置不平等条件使公民在相同的就学机会上受到不平等待遇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师法》第8条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一个称职的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尊严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我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也明确了这一点,《义务教育法》第16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该给予帮…  相似文献   

3.
高敏 《教育》2006,(23)
案例法律链接①《宪法》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③《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师法》第8条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一个称职的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尊严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我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也明确了这一点,《义务教育法》第16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该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中的一部分内容。该单元突出“权利”二字,目的是唤醒中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其对法律的亲切感和热爱之情。该节内容从理论阐述到活动设计均有助于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格权是法律确认的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使学生能够热爱法律,积极地运用法律为权利而斗争,在维权的同时履行义务。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我与他人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3.4:“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教学…  相似文献   

6.
陈亮上官丕亮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上访者控告申诉权的宪法解读》一文中指出,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他人以及国家的侵犯时,应拥有获得救济的机会。所谓“有权利必有救济”,其目的就在于使公民在权利遭受侵害时,  相似文献   

7.
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应有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幼儿园作为独立的法人,也享有名誉权,侵犯幼儿园的名誉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广东教育》2006,(6):58-58
事件:针对一些学校和教师将学生成绩进行排名公布的做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贺铿建议在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中增加条款,“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严禁将考试成绩排名公布”。“在美国,学生的成绩属于个人隐私。”贺铿说,“但在我们的一些学校,学生成绩不但要公布,还要排名次,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该从最近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司法解释《关于以侵犯姓名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责任的批复》来探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个非常敏感性的问题。“宪法条款能否作为各级人民法院断案的法律依据”,笔从法律适用这一角度,结合筷人事律师工作的办案体会来论证这一问题,认为,“宪法司法化”在法理上是得得通的,在司法实践中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法治社会,财产权作为基本人权受到国际人权公约及各国宪法的明文保障。国家对公民课以金钱给付义务,本质上是对公民财产权的一种侵犯,必须进行正当性论证并遵守相应的课征原则。在我国,政府对公民课以金钱给付义务尚未实现法治化,应当从“正义国家”公民宪法财产权保护的角度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1.
人格尊严是公民最基本的宪法权利,人应该得到尊重。国家赔偿中包括对人格尊严侵害的精神赔偿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要改变现状,必须在赔偿范围和赔偿方式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试说《教师法》中的法律责任闵敢1.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我国《宪法》第37、38条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民的人要自庄不受侵犯”、“中华人民风和国公民的人格有严不受侵犯。禁止用日间方话刘公民进方通后、诽语和...  相似文献   

13.
《政治课教学》2003,(7):43-43
近一段时间以来,保护公民财产权的宪法规范问题成为法学界的热点问题,《北京日报·理论周刊》5月26日刊文对此进行了介绍。一种意见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的保护与公共财产的保护同等重要,既然《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也应该写进宪法。一种意见认为,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是不适当的,即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也只是规定保护私有财产权,而没有说它是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在必要时,可以对私有财产进行征用,并给予合理的补偿。如果把私有财…  相似文献   

14.
一、高校学生的基本权利高校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个性和主体意识的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同时,其作为受教育者,在"学生"特定身份之下,又享有不同于其他公民的权利。《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是确认、保护、尊重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权利的基本法律依据,是其他教育法规法律制定的基本依据,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基础,明确规定学生的基本权利和特殊权利,其规定的基本权利为:平等受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属于学生的隐私,连名带姓地公布其成绩名次是一种侵权行为。而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在现阶段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二者的冲突如何协调?文章从侵犯隐私权的要件分析入手,提出如下对策,即公布不附学生姓名的纯成绩名次。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属于学生的隐私,连名带姓地公布其成绩名次是一种侵权行为.而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在现阶段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二者的冲突如何协调?文章从侵犯隐私权的要件分析入手,提出如下对策,即公布不附学生姓名的纯成绩名次.  相似文献   

17.
徐留军 《师道》2010,(3):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文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一条高压线,教育业内人士都知道。  相似文献   

18.
余华 《中学教育》2005,(10):50-50
据《北京娱乐信报》10月26日报道,半数的中小学生反对公布成绩。日前公布的“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19.
狡辩     
父:你的外国地理怎么得了零分?儿:因为我没去过外国嘛!父:历史成绩也很低!儿:我生得这么迟,怎么会知道许多过去的事呢?父:你的《公民》课也不及格呀!  相似文献   

20.
公民在教育服务方面有两个基本权利:一是受教育权,二是办学权.受到《宪法》的保护,政府应尊重公民开办“非公立学校”的权利.公民的办学权与受教育权并不冲突.私立学校越多,学生可以选择的范围就越大.在一般情况下,发展公立学校会挤压私立学校的生存空间.政府最优秀的业绩,不是大办公立学校,而是人民都得到充分的教育服务,私立学校又能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