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林是弗罗斯特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他笔下的树木抑或生机勃勃;抑或秃枝萧索;抑或秀色可餐,陶冶人的心情;抑或阴森恐怖,使人绝望。四季不同的树有着其不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不同的原型。树林成为了象征他反映自已真实的内心世界的一个媒介,它是其隐秘的心灵世界的象征,是弗洛伊德心理学说中的无意识世界,代表一个与外部社会相异的、隐秘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月亮意象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原始心象。月亮意象象征怀人与忧愁,象征聚散离合,又蕴涵有悲剧意识。它是一种原型意象,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弄清月亮意象的象征意蕴,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诗文文本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树林是弗罗斯特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他笔下的树木抑或生机勃勃;抑或秃枝萧索;押或秀色可餐,陶冶人的心情;押或阴森恐怖,使人绝望.四季不同的树有着其不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不同的原型.树林成为了象征他反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的一个媒介,它是其隐秘的心灵世界的象征,是弗洛伊德心理学说中的无意识世界,代表一个与外部社会相异的、隐秘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朝大部分象征意象表层象征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立自足性,其象征意义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形成一定的审美空间。其优秀的象征意象常常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诗人自我精神、境遇、人格、命运以及诗人心灵中双重自我的无意识投射;“转蓬”等象征意象表现了生命追求归根反本的时代的集体无意识和生命飘泊孤独的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5.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当代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凯瑟琳·安·波特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其小说征引了丰富的《圣经》原型、典故、意象和象征。文章依据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型场景、原型人物、原型结构与主题、原型意象和象征等方面分析出现在波特多部中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指出她对《圣经》原型有直接引用和间接的创造性"置换变形"或"魔幻变调",说明她借助如此多的原型旨在清晰地透视她笔下人物的精神现状和心灵世界,描绘精神生活的多样图景,从而表现她作为小说家对人性、对社会、对个体生命的精神生态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6.
荣格对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进行补充,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在他看来,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原型。原型是一种在人类原始文化里隐藏着的"原始意象"。现在有民间原型研究的称法。在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世界中,不论是作品内容还是人物塑造都体现着荣格的原型方法。有神话原型的借鉴,也有仙话原型和民歌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的原型体现。沈从文通过这些原型借鉴以及再创造,表达了自己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批评中,原型是个很重要的概念.这些在文学中反复出现的形象,不仅蕴含传统象征及隐喻意义,更能反映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这些思维活动.本文以"光"的原型意象为例,简单探讨文学中原型发展演变的过程,并以此反证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同时解释原型能够作为各文化之间可以传播的传统象征及隐喻的缘由,从而显示出建立在原型基础上的文学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的基本艺术细胞,它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即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有机融合。因此,从意象入手分析古代诗词是一种较切近诗词艺术本体、领略其美感的方法。在西方,还产生了一种专门的批评方法——意象批评。这里,我们不想一般地介绍有关意象的种种理论观点,而是结合具体诗词作品,来看意象运用和组合在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中的一些突出表现。一、原型意象:以《君子于役》为例“原型”一词起于文学人类学,在每一个人的无意识深处都沉积着人类世代经验的记忆,就是集体无意识形成的“原始心象”。原型常保留在神话、…  相似文献   

9.
怪诞不仅仅是审美的逻辑范畴,还是动态的历史范畴,它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是“集体无意识”原型的现代表述。作为一种“魔幻意象”,怪诞具有二重功能,既有对权威、真理的脱冕、解放力,又有复活、生育的再生力。怪诞丰富的意象特征是由充满“野性思维”的原型意象变调而成的,同时也受到了神话二元逻辑思维的支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怪诞就是一种结构,一种原型意象,一种包罗万象的世界般的感受,一种关于存在的特殊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古老的一种艺术载体,它是表示原始主题的方式之一。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寻根文学的首创者韩少功,在他的作品《爸爸爸》中,通过神话意象在丙崽身上寄寓着丰富的象征意味,隐喻着鸡头寨乡民群体在生存观念上的集体无意识,凸显了他们集体无意识的群体形象。韩少功的《爸爸爸》显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1.
神话是古老的一种艺术载体,它是表示原始主题的方式之一。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寻根文学的首创者韩少功,在他的作品《爸爸爸》中,通过神话意象在丙崽身上寄寓着丰富的象征意味,隐喻着鸡头寨乡民群体在生存观念上的集体无意识,凸显了他们集体无意识的群体形象。韩少功的《爸爸爸》显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2.
文学原型是人类文明的原始基因,“原型”本质上成为荣格所强调的人类精神的家园,弗莱所强调的一切文学现象的最初程式,柏拉图等哲学家所强调的世界本原,以及神学家所强调的人身上的上帝形象。因此,决定着原型与具体的文化概念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正是通过细致的分析梳理,区分了原型与母题与仪式、原型与象征、意象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把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认为心灵包含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而荣格的"原型理论"研究在艺术研究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在艺术作品中原型意象的存在为心灵无意识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其次,艺术作品中要表现出更加深层次的涵义需要对人类集体无意识做出说明。运用荣格"原型理论"研究和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原始意象的象征内涵,研究"原型理论"如何渗透到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者以及艺术作品受众等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阐述体系,实现在艺术研究中的一大主题。也是要求现在的艺术创作者要创作带有原型的优秀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4.
荣格的人格面具概念属于原型范畴,原型是通过原型意象或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人们在无意识中获得一种表达。恋爱面具是在恋爱交往中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个体适应恋爱交往活动的必要工具。高校女生恋爱面具的常见问题有四种:恋爱面具的过分认同;恋爱面具缺失;恋爱面具使用不当;恋爱面具异常。针对高校女生的恋爱面具问题,心理分析的任务主要是唤醒她们恋爱中的无意识,使她们认识并能够接纳自己的无意识,找回迷失的心灵,从而摆脱精神上的迷惘,恰当地运用恋爱面具。  相似文献   

15.
小说《纳齐斯与戈德蒙》以圣经为原型,建构一个完整的原型象征系统:爱和救赎的原型性主题、U型结构的原型性叙述和人类之母的原型性意象。小说使用U型结构表现主人公人生轨迹的起承转合,纳入富有意蕴的形象群体构成神话氛围,把读者引入小说的核心——隐喻的圣经世界,以求服务于解决灵肉矛盾的永恒主题。黑塞借用圣经中大量特别的已知联想物,构建起小说的象征框架,试图为主人公找到战胜虚无的精神宣言,为现代社会找到自我救赎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6.
雨这一自然现象承载着人类的文化情感,具有一定的原型意义并成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中外诗歌中的雨意象具有丰富的审关内蕴,不仅作为生命催化荆的喜雨符号沉淀于人类集体无意识中,也熔铸了另一种情感-愁雨,成为愁情别绪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梁亚林 《考试周刊》2014,(89):19-19
<正>在赛克尔看来,机器人和小丑是"现代的原型力量"。机器人的强大优势是一个变得呆板、僵硬的理性化和技术化世界的象征,它引起了小丑的"反抗精神",小丑则是自由游戏、随意性和荒谬性的象征。机器人的"原型"来自于代达罗斯建造迷宫的神话。他的对立面——小丑的原型则是"冥间的滑稽精灵",他的真正特征是嘲讽[1]。"在这里,第二十二条军规已经不是一条现实的法律条文,而是象征着统治世界的一种荒谬  相似文献   

18.
大量地使用典故、圣经和神话原型意象是艾略特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之一。在诗歌《圣灰星期三》中,艾略特运用意象、原型、典故、象征和残缺的情节等艺术手法勾勒出一幅诗歌图画,传达了渴望宗教救赎和精神复生的心声。本文通过分析诗歌中庞杂繁复的原型意象,解读了瑰丽的诗歌图景下诗人的感情经历。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的精神是有遗迹的,这就是原型。原型又称原始意象,它是精神的文物,是人类的"种族记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类祖先的经验经过不断重复后,便会在各种族的心灵上积淀成所谓的"原始意象"。它们被保存在种族成员的集体无意识里,世代沿袭,这样的"原始意象"就是"原型"。中国文学的艺术特征是以意象表现为基础的,而古典意象常常具有原型意义,她在时间上惯于感吟黄昏,在空间上乐于歌咏月亮,古典诗人  相似文献   

20.
大鹏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很高,并且极具生命力的意象。该文着重探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形象原型的内在涵义,以及后代文人在诗文中使用大鹏这一意象的两种价值取向──作为远大志向的象征和作为精神自由的象征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