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明清时期的徽州,彩礼在婚姻行为中必不可少,这是遵循古礼的体现。也是婚约关系得到法律保护、习俗认可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在“礼”、“法”的遮掩下,彩礼往往成为女方惟财是图的借口和契机。这深深地影响了徽州的婚姻观念、婚姻形态、婚聘年龄,徽州女性的婚姻状况、社会境遇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她们既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和权益,但其在婚姻行为中承受的风险往往增大。彩礼更成为徽州男性家庭。尤其是贫穷阶层、下层社会婚姻缔结过程中的普遍性困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西北农村回族村落以妇女为主导的离婚现象,窥探当代农村妇女婚姻观念变迁问题.区别于以往学者从城市化、人口流动等角度解释离婚现象,引入了女性主义的视角阐释西北农村回族妇女所主导的离婚现象.通过研究发现在打工经济的影响下,农村妇女的经济开始独立、婚姻观念开始转变,与此同时农村婚姻市场失衡下出现的以彩礼价格为标准的婚...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围绕婚俗这一主题,通过婚姻观念、婚礼仪式、过程以及婚姻、家庭、社会等视角对中国塔吉克女性社会角色进行考察和研究。在婚姻观念里,塔吉克女性的婚姻观反对独身,存在早婚现象;在婚礼仪式前,塔吉克女性角色在订婚、提亲、定亲和送彩礼中均有所体现;在婚礼过程中,更是通过新郎迎亲、神圣的"尼卡"、哭嫁离娘、揭面纱等仪式反映塔吉克女性的社会身份;在婚姻视角中,塔吉克社会保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和严格的家长制;在家庭视角中,塔吉克女性地位的成因与传统文化、社会性别观、经济依附关系和教育弱化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社会进程中,塔吉克女性自觉和塔吉克社会自觉是改善塔吉克女性地位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彩礼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所给付,虽然我国婚姻法认为婚姻是双方当事人自愿的感情结合,不支持缔结婚姻时给付彩礼。但是在各个地区依然盛行,最高院因此对彩礼纠纷处理问题作出了回应,制定了相关的司法解释。本文作者对彩礼的构成要件、相关法律术语的理解以及审判实践需注意的三项基本原则做了简要的分析,能够借此与同仁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5.
彩礼代表一种传统的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婚姻大事的慎重及对女性的尊重。可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彩礼具有"吉祥"的象征意义开始被贬化,不断地被赋予了物质含义,市场盈利性质也越来越显著。通过调查科尔沁地区大林镇M嘎查,以彩礼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时期婚俗彩礼的变化及象征意义。发现彩礼这一现象在M嘎查地区越来越普遍,已经演变成了M嘎查农民的生活压力,成为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羌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其中蕴含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和功能。但目前羌族地区中小学在开发羌族文化课程资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转变人们的观念,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多元的开发主体作用,在多样课程形态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建立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系统,形成多元的弹性评价机制,从而充分发掘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增强民族地区学校课程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7.
羌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其中蕴含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和功能。但目前羌族地区中小学在开发羌族文化课程资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转变人们的观念,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多元的开发主体作用,在多样课程形态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建立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系统,形成多元的弹性评价机制,从而充分发掘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增强民族地区学校课程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8.
从有关婚姻的歌谣中探讨妇女婚姻观念的转变及家庭、社会地位由桎梏走向自由,由卑下走向平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中原地区农村婚姻与彩礼密不可分,农村民众基本认可女方收受男方适当数额的彩礼。目前,农村彩礼的数额越来越大,彩礼的支付形式主要有现金与实物两种形式,但开始多样化;彩礼影响婚姻的成败和婚后生活;彩礼纠纷主要采取协商的方式解决;借婚骗彩现象严重。而彩礼作为一种婚姻文化,法律应正视并适当规制:完善现行婚姻法司法解释中有关"彩礼返还"的规定;对高额彩礼进行法律规制,同时加大对借婚骗彩行为的刑法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0.
生育是人类延续的最基本前提,生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系统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生着转变。婚姻行为模式作为生育文化的直接表现,自然也会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生育文化和婚姻行为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在我国农村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突出。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我国农村婚姻模式和生育观念的转变成为构建新时期人口生育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皖中大鼓村的通婚圈结构的变迁为例,讨论了农民分化与通婚圈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近年来,农民分化打破了传统的通婚圈,使得当地通婚层级化,进而形成了通婚圈内卷与扩大的双重趋势。决定这一现象内在的机制在于彩礼性质的嬗变,收入上层的农民推高本地彩礼的同时,使得收入中层和下层农民把目光投向了无需支付彩礼的跨省婚姻,由此形成了彩礼压力下婚姻选择的不同。另外,农民分化与通婚圈结构的变迁可能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性后果。  相似文献   

12.
卢梭在《爱弥儿》中的家庭伦理思想有助于当前人们重新认识家庭责任在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看待爱情与婚姻。在家庭中父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女性应具备的品质以及如何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等具体表现于家庭伦理观之中。基于家庭伦理观分析现阶段家庭子女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应该坚持孩子顺应自然的发展""保证和谐稳定的婚姻""突出父母的家庭责任感"等。这对当前家庭子女教育和子女在家庭中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随着离婚案件的增多,彩礼返还纠纷的数量随之攀升。现行法律法规并未明晰规定婚姻彩礼返还的具体措施。本文立足于司法实证视角,梳理并述评司法实践涉及的婚姻财产返还问题。彩礼包括礼金和贵重物品,但区分于一般赠与物。司法解释规定的彩礼返还规则已被司法实践突破。婚姻关系中的女方及其父母已经成为被要求返还彩礼的主体。未来立法改革应当明确规定婚姻彩礼返还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14.
订婚在农场地区至今而言仍然是婚姻成立的必要程序.彩礼的存在,必然是订婚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订婚这个习惯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彩礼金额的加大、悔婚数量的增多,也引发了彩礼返还事件的增多.本文针对这种解除婚约而导致的彩礼返还增多案件,结合习惯法与制定法,探讨关于彩礼在返还过程中的范围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后,在汶川、茂县、北川等重灾区出现了大量的地震重组家庭,其中有不少是由羌族同胞构成的重组家庭。羌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特殊习俗。研究表明,羌族特有的性习俗、性审美和家庭伦理观念使得震后羌族受灾民众的家庭重组阻碍更小,重组家庭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6.
陕西南部地区因历史上的移民活动、特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使得男到女家生活的招赘婚姻形式较之其他同类地区更为流行。招赘婚姻不同于传统婚俗中女子外嫁的习俗,已婚妇女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解决了农村无儿子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对农村妇女的婚姻自主权、财产继承权、生育权、土地承包权的影响巨大,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变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改善农村妇女的生存环境,提高其家庭、社会和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陈述了羌族传统性文化的发端、形成和发展衍生等历史过程,对羌族传统婚姻、家庭、生殖、宗教等性文化范畴的有关性文化的种种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尤其从美学研究的角度系统地对羌族传统性文化进行了田野考察和学术探究。  相似文献   

18.
"家庭细胞说""差序格局说""家庭伦理说""过日子说"是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差序格局说"承袭了西方古典社会中"家庭细胞说"传统,结构是其经脉,具有文化立场、社会本位的特征。"过日子说"是"家庭伦理说"的现代性洞察,以人为本,具有现象社会学旨趣。将本土化传统思想资源引入对现代生活的塑造,实现从结构到意义的转向,"家庭"到"家"的转向;"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的转向,是本土化家庭社会学研究值得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羌族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推动羌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伴随着羌族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给予了关注。通过梳理近20余年有关羌族民俗旅游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旅游开发影响、旅游开发模式和市场三方面。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视域,转变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0.
"男""夫""父""女""妇""妻"等汉字的形音义及相关典籍记载多方面印证了中国农耕社会男性在家庭的核心地位。"男""夫""父"字从男性角度折射出男权的独断,而"女""妇""妻"字则从女性角度看出家庭中的妇女服从及对丈夫的依附。男性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是男女工作性质的差异决定的,而男性耕作获得的收入是家庭中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