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香禾糯米、生产工具等器物在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祭祀仪式中的礼用,反映出少数民族在适应独特天地系统中的农耕禁忌和万物有灵的文化基因。透过祭祀仪式中器物的礼用,可发现器物已超越了其工具性而上升为神性、可以推断出有关人类活动的各种时间和空间信息,可探见少数民族社会结构与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学校作为实施社会教化的基地,有着历史悠久、仪式多样的学校典礼仪式。从汉代的"大射之礼"到隋帝的"问道之仪,释道之礼";从唐政府的"束氵制"到宋代书院的祭祀活动;以至金元之际的"庙学"。典礼仪式最大的影响在于形成了中国的传统学风和教风———"敬道"、"逊业"。这些对今天我国高等学府在学风、师资和大学形象等方面的建设,尤其在学校对社区的辐射影响作用的发挥方面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莉 《湖南教育》2008,(11):40-40
祭祀是古代的国家大事。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祭祀。甲骨文中的“礼”亨,指的就是“事神致福”的祭祀仪节。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祭各种神物都有一套仪式.  相似文献   

4.
祭祀是古代的国家大事。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祭祀。甲骨文中的“礼”字,指的就是“事神致福”的祭祀仪节。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祭各种神物都有一套仪式。  相似文献   

5.
马莉 《阅读与鉴赏》2008,(12):39-39
祭祀是古代的国家大事。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祭祀。甲骨文中的“礼”字,指的就是“事神致福”的祭祀仪节。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祭各种神物都有一套仪式。  相似文献   

6.
《五臧山经》是古代巫师祭祀山神的祀典记录,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祭山祀礼没有特定的时间,祭品简单且大体相同,祭祀仪式与程序简省,祀礼亦无明显的等级差别,它反映出了古时祭山祀礼的古朴特征。至今一些偏远地区仍然保留着这一风俗,这是远古民间祭祀的现代遗存。  相似文献   

7.
"礼"的起源与原始祭祀活动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的程序与礼仪演变为一种规则与规范,以协调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于是就产生了作为最初社会规范的"礼"。作为最初社会规范,"礼"起源于对神、对天的祭祀;其敬畏神灵、崇奉天帝的意义与"人神"之间、"人人"之间相互尊重、尊敬的精神,遵守公序良俗等等内容是通过祭祀礼仪得以传达的,所以,祭祀礼仪也就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礼乐教化"活动。  相似文献   

8.
《左传》一书所反映春秋时期礼制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吉礼。吉礼为祭祀典礼,包括一年四季的例祭郊、雩、蒸、尝及禳解自然灾异的祭。2.凶礼。凶礼为丧葬制度,有会葬、助丧、殉葬等。3.军礼。军礼为军旅征战之事,有训练军队,行军作战时的祭祀与占卜,战后的赏罚情况等。4.宾礼。宾礼是春秋时期朝聘、会盟的外交礼仪和制度。5.嘉礼。嘉礼乃婚嫁之俗,包括纳彩、问名、纳征、纳吉、请期、亲迎及媵婚等。另外,文中还简单介绍了春秋时期其它一些相关的政治制度,如宗法官制、城廓规模、告朔等。文章最后简单论述了周礼对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影响及礼制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礼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它最初是祭祀的仪式,为原始社会血族关系的反映,经过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的演绎、变为国家强制人民必须遵循的大法,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华孝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包蕴着丰富的内涵。《论语》中的孝经前人阐释主要包含敬亲、养亲、爱亲、谏亲等丰富含义。为亲人死后举办的丧葬之礼在现代具备寄托哀思、思想传承及精神慰藉等多重意义,追及丧葬之礼的最根本含义,《论语》中有关丧葬之礼的论述有所阐明。丧葬仪式是孝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孔子极力推崇的礼的重要表现形式,丧葬之礼是对逝者的恭敬。丧葬之礼和对祖先以至神灵的祭祀制度有相通之处,它们皆为孝的实现形式,可以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