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走向生活体验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攀峰 《教育科学》2003,19(5):15-18
教育研究是在真实教育情境中以个体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进行的研究;教育研究是研究者作为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价值负载活动;在教育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因此。当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叙事研究,关注教师的个体体验和个体实践知识,在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2.
让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的教育研究由于远离了个体的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本文认为,当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生活体验,走向生活体验。也就是说,教育研究是在真实教育情境中以个体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进行的研究;教育研究是研究者作为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价值负载活动;在教育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因此,当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叙事研究,关注教师的个体体验和个体实践知识,在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育研究由于远离了个体的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当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生活体验,走向生活体验.范梅南提出的"生活体验研究"是一种教育学研究方法.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是以人为中心的解释性研究模式,是解释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儿童与空间之间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嵌入与作用的关系。以往关于儿童空间的研究强调空间对儿童的制约和规训作用,遮蔽了儿童的主体性。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对空间向度的重视与空间理论的构建促使西方童年研究者开始采用感官民族志等研究方法,着重探讨儿童在多种日常活动空间与公共生活空间中的能动表现。结果发现儿童不仅以感官的、身体的方式认识和体验所处空间,用语言及视觉标志物定义空间,而且可以借助“非人”元素转化和建构空间。这启发我们应转变认识儿童的方式,提升儿童在社会中的位置;应基于儿童的空间体验,反思教育空间的构建;应鼓励儿童的参与,推动儿童与成人的空间共建;应引入地方视角,尊重多元化的儿童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5.
开展校本研究是当前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基于学校实践,旨在优化学校教育活动机制;它倡导学校教师参与教育研究,要求教师既是教育的行动者,又是教育的研究者;它直接指向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密切相关的、具体生动的实际问题,强调教师寻求解决学校问题的真实体验。可以说,校本研究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教师培训中,存在着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相互抱怨、培训效果差的困境。部分原因是研究者没有把自己宣讲的理论置于实践者的情境中,没有研究自己与理论的关系。理论与实践各有自己的优势范围,两者之间应该保持距离,相互从对方那里汲取力量,看到并修正自己的不足。抽象概念必须与具体的个体存在相联系,否则就会歪曲实际的生活。理论必须在个人生活中找到根基才能起到解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体验: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生态体验是生态德育和环境教育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研究者们进行学术自觉反思和超越的新表达。生态体验是研究者希望打开道德教育的新世界、新领域.进行道德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上的自觉创新。以往的传统道德教育偏向于一种“知性论”为主导的理念和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离和对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伦理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生之间、亲-子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的操作流程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8.
1 申报课题的缘由 长期以来,我们不能否认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的无形的屏障.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专利,只有教育理论工作者才能做教育研究,也只有他们做的研究才称得上是教育研究.这样一来,一线教师退避三舍,教育理论工作者掌握着教育理论的话语权;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生活的实践者和情境的体验者,只能停留于教育实践的操作层面,无缘涉足教育理论研究的圣地.庆幸的是,近来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学叙事”逐渐走进中小学.它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恰好我在浙师大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接触了不少新的教育理论,其中就有关于叙事研究的,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9.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成为研究者——给教师的三点行动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八次课程改革正逐步走向深入,“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口号好像也越来越接近泛滥的境地,但是这个口号中所暗含的指令性和被动性特征却还没有引起学术界和实践层面足够的重视和警觉;教师究竟应该成为怎样的研究者,到底又如何成为这样的研究者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教师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首先是教师主动而自觉的选择,那么研究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绝不是简单的研究方法策略的传授,而是“唤醒”:唤醒教师,认识自己内心尊严的价值基点;唤醒教师,回归反思的生活;唤醒教师,找到叙事的灵感和快感,并最终走上令自己幸福的研究之路……其实这才是各级教育研究机构最为本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需要学会教育研究。教师只有亲身体验研究过程,不断探索并解决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逐渐成长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专业人士。以特定事例为研究对象的案例研究则是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最直接、便利的研究类型。案例研究是定性研究中的一种,即研究者遵循研究程序,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融合研究者和参与者视角对自然情景中出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研究结论的适用性与效度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