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记 题目既平且直,这个编辑就是我。为什么不用“我”,而要标明“编辑”?因为一则,编辑是我的职业,我已经干了四十年,打算还干下去。  相似文献   

2.
我是南昌陆军学院的新闻干事。记得初次来军报时,一些老新闻干事便来传经:“找编辑编稿,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找版面编辑。因为编辑编的稿件太多了,而版面有限,不找版面编辑落实,最终会前功尽弃。”我想也是这个道理。院校组编辑姜宁了解我这个想法后,也许看到我这个“朽木”可雕也,于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今后采写稿件,我给你制订一个标准,就是要写我们编辑不得不编发的稿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什么是编辑不得不编的稿件呢?经过一段时间的采写实践和编辑的不断开导,我逐渐开窍了,注意从报纸上学…  相似文献   

3.
编辑工作一二三———我的编辑工作经验●王建辉我做编辑工作才15年,和中青年编辑年龄相仿,并没有多少资格谈这个题目。什么叫经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我毕竟干了15年的编辑工作,经验还是有一些可谈的。要说我的工作经验,我把它概括为...  相似文献   

4.
我当兵快44年了,干新闻工作39年多,在军报当编辑整整38年。我刚来时是23岁的小伙子,现在已是快61岁的老头子。是军报这只熔炉培养了我,是军报这个平台成就了我。我是为军报做了点工作,军报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对军报感情很深。我虽然编制上离开了编辑岗位,但我永远心系编辑岗位。如果还有来生,我还是想当一个编辑。  相似文献   

5.
祝贺与建议     
今天来参加这个会,非常高兴。中国编辑学会,是全国编辑行业的最高学术团体,是“编辑之家”。我作为一名从大学毕业即开始从事编辑工作的出版工作者,现在虽然离开了具体的编辑岗位,但我一直很怀念那段生动、难忘的编辑岁月。感谢学会邀请我参加这次大会,有机会向许多老朋友、编辑界的老前辈学习.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相似文献   

6.
组稿的艺术     
组稿的艺术徐兆淮据悉,外国的出版界曾有人把编辑工作分解为制定、实施选题计划和案头文字编辑两个部分,把编辑人员分为组稿编辑和文字编辑两种,并且组稿编辑的待遇往往高于文字编辑。看来,这样的安排并非全无道理。就我近20年的编辑经验而言,我觉得,编辑的组稿能...  相似文献   

7.
编辑心灵的一朵奇葩──评《编辑心理学》张勤之薛鸿瀛同志的专著《编辑心理学》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以喜悦的心情拜读了《编辑心理学》,教益匪浅。《编辑心理学》读后,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有很高的价值。一、编辑心理学是研究编辑活动过程中,有关人员的心...  相似文献   

8.
编辑作品概念重构●叶向荣【长沙】在研究编辑概念的过程中涉及到编辑作品概念,我发现我国《著作权法》的编辑概念和相应的编辑作品概念,存在逻辑矛盾和法理缺陷,应当纠正。我认为编辑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而形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著作活动,及从事这种...  相似文献   

9.
老鸣 《出版科学》2001,(4):79-80
1998年9月,我在台北诚品书店购得美国资深编辑格罗斯主编的《编辑人的世界》,这本由37位编辑写的论集,一下子吸引了我,几乎是一口气把它读完了。2000年9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中简体字译本,译还是齐若兰,内容完全一样,只是开篇为刘杲所写的中译本序《美国编辑怎样看待编辑工作》,代替了原繁体字版吴程远写的编辑笔记。2001年6月,北京的编辑同行为《编辑人的世界》举行了座谈会,有关报刊发表了消息和章.我从中受到很大启发,并产生了重读这本书的兴趣,读后觉得有些话还要说一说。  相似文献   

10.
我的“剪刀加浆糊”陈芳烈过去,听得有人说编辑的工作不过是“剪刀加浆糊”,我很是不平。心想,这些人真是太不了解编辑了。编辑的辛苦,编辑劳动的创造性,哪能是“剪刀加浆糊”所能涵盖得了的呢!我虽不赞成把编辑的工作说成是“剪刀加浆糊”,但对“剪刀加浆糊”却无...  相似文献   

11.
未圆的编辑梦鹤鸣【咸阳】百梦而不成其真,然而,这梦总不可泯灭,那么还得始终如一地做下去。象经年已久的嗜烟者无法戒烟一样,我很难戒掉我的编辑之瘾。我发觉我已“病人膏肓”,很难说出在我真正成为一名专职编辑若干年之后,这是否是迷恋、神圣这个职业。这之前,我...  相似文献   

12.
我看编辑工作朱永庚在一份编辑工作者的登记表中,有个栏目是“职业观”,也就是对编辑这个行当的看法。我猛一看到这个栏目时,脑中一片空白,因为尽管做了七八年的嫁衣匠,却从未对这个问题作过认真的思考。思付良久,我在那一栏目中写下了如下几句话:编辑一面当学生,...  相似文献   

13.
编辑要做“有心人”于伟英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我从事编辑工作已经五年有余了。从一个对编辑工作知之甚少的普通医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对书稿有独立的识别、分析、判断和加工能力的编辑,其间“酸甜苦辣”司算“味味俱全”,从中使我感受到,做好编辑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个...  相似文献   

14.
编辑之我见     
作为一名业余写稿者,常与报纸、刊物的编辑们打笔墨交道。其中也不乏关系密切者。经过多年实践,我深切体会到:编辑们不愧为默默耕耘、辛勤劳作的“园丁”;是发现人才、扶植人才、促人成才、助人为乐的良师益友。在我的心目中,也始终将那些编辑们视为老师并予以敬重的。认识、了解、熟悉、结交编辑对于一个热衷于“爬格子”的人来说,实属一大益事。时间久了,交往得多了,对众家编辑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印象。据我看,编辑大致分这样几个类型。一日“伯乐”式的。世人常道:“伯乐识骏马”。我回:“编辑爱良才”。在我所接触的编…  相似文献   

15.
铁匠之子     
铁匠之子阿农广州我父余是铁匠,技术很好,方圆百里内被人誉为“铁匠王”,打出的刀斧锋利无比。父亲希望我继承他的手艺,教了我三年,我却跑出来读大学,读完本科后做了编辑,且一做十年……其实我少年时期的理想也不是做编辑。编辑是什么,那时不晓得。那时想做的是将...  相似文献   

16.
在新华社的驻外分社工作了近10年之后,我于1998年年底回到了总社。回到总社后,我在亚太编辑室做过编辑,担任过英文编辑室主任、国际部副主任、新华社副总编辑,现任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在这些年里,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新华社国际新闻报道的组织指挥,最深的体会是做好这件事不容易。我先是在国际部担任英文编辑室的主任,负责国际新闻的对外报道。外文稿件和中文稿件的编发本来是由地区编辑室负责的,海湾战争后国际部将从事英文报道的编辑集中在一起,成立了英文编辑室。我出任编辑室主任,从此开始了在编辑部从事组织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总编室二版组近两个月的学习,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了解到编辑们选稿的原则,以及什么样的稿件被编辑看好,为什么说作者是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好稿始终受编辑们的欢迎实习期间,我多次听总编室编辑们提到当前闹稿荒,催着编辑部编稿件过来,后来才知,所谓的稿荒就是缺少一些能上版面中心或能给版面增色的稿件。两个月中,被社领导评为好稿的仅有30多篇,原来编辑部闹的是好稿的荒。记得编辑们教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写让编辑看好的稿件。每天编辑们为能在版面上安排一篇好稿感到高兴。好稿始终是编辑们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18.
不要冷落了广播新都县人民广播电台廖校升我是广播战线的一名“老兵”,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已有34个春秋,尝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与几位从事广播宣传的老朋友谈及编辑工作,我感触颇多。如今“记者吃香、编辑难当”,要作一名称职的广播编辑的确不容易,苦乐相伴,回味...  相似文献   

19.
以选题策划带动编辑室工作□王建辉我做编辑工作,到现在15年了,其间担任编辑室(部)主任整整10年,我对编辑室主任这个岗位特别留念,那是我的一段美好时光。编辑室主任的工作有特殊性,是兵头将尾,是连接上下,沟通左右的角色,是出版事业第一线上的工作能手和奋...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多年从事古籍编辑工作的老人,退休业已十年。退休以后,我静下心来,再翻阅以往自己编过的书,发现有这样或那样的讹误。为此,我深感内疚,觉得对不起广大读者,编辑的责任感促使我写此小文,从以下几方面检查我的审稿之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