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饱受争议的作家,郁达夫的思想和人格模式是复杂的。一方面,他的颓废反映了他人格内部的斗争,在阳刚与阴柔中挣扎。另一方面,他又力图从新的艺术角度,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现实,描绘现实,力掩阴柔。  相似文献   

2.
~~阴柔美男李俊基~~  相似文献   

3.
身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不仅在形象上"风姿特秀",更为重要的是其内在精神之美。这种内外兼美来自于他追求全面和谐的思想,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的和谐,这种追求在其诗文中得到了体现。尽管由于当时政局的混乱及诸多复杂原因,嵇康的和谐理想最终落空,但其在诗文中对这种和谐之美的建构,超越了现实的悲苦,开出精神世界的璀璨之花,因之难得所以可贵。  相似文献   

4.
章认为,阴柔是中国古代学中的一种传统的审美风格与范型。从化人类学、地域化学及士阶层的人格形态等三个角度,探讨了阴柔审美的历史生成背景,以及秦汉以后的发展情况。从由整体到局部的叙述顺序,重点讨论了阴柔审美发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余添 《新课程研究》2010,(3):176-177
所谓"劳者须歌其事",家咸水歌也不例外。歌唱,以其人类的本能性和随意性而成为民的首选。咸疍疍水歌不仅是家民俗礼仪性质和过程的标志,还是家人界定、理解、和表达"美"的一种方式。由于咸水歌的阴柔疍疍美是其自身某一特征的体现,因此,可以在表象感知的基础上,对咸水歌进行深入细致的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老子学说是以道为本位而展开的,对于道的品质、特征,老子从诸多方面予以了详细而生动的说明。老子极力推崇道的品质和特征并把道作为宇宙的本体。老子在宣传其以道为中心的学说时却不自觉地展示出了阴柔美的种种品质特征,老子学说中处处闪烁着阴柔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7.
当时被人称为“傅粉何郎”的何晏是一个出了名的美男子,其七八岁时就凭藉如花的美貌被曹操看中.并收为义子。我一直就疑心,何晏之母被曹操看中纳为偏室是爱子及母的缘故,当然,何晏的母亲也必是个绝色美女。  相似文献   

8.
苏雪林曾说:“我终觉得琴南先生对于中国文学里的‘阴柔’之美,似乎曾下过一番研究功夫,古文的造诣也有独到处。”苏氏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林纾,字琴南,号畏庐,生活在我们民族倍受列强凌虐的苦难年代。他幼年家贫,弱冠之时又丧葬踵接,这一切使得琴南心头时时涌起一股悲愤怨抑、忧伤哀惋的血泪之情。然而琴南又是一位讲究“克己”、“中庸”的儒者,因此他不会也不愿将这种血泪之情变为撕肝裂肺的呐喊,而是呜呜咽咽地鸣唱在自己的文章之中。——这,正是琴南古文具有阴柔之美的时代原因和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9.
大千世界,无处不无美的存在.一切美的事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它们的美,就客观的审美范畴而言,美学家将美的具体表现形态分为崇高、优美、悲剧,喜剧等几个不同范畴。崇高与优美是美的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崇高也称壮美、阳刚之美,属白马秋风塞上式的美;而优美一般称之为秀美、阴柔之美,属杏花春雨江南式的美。我们以阴柔,阳刚之美考察文学,亦可发现文学中同样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美的形式。《诗经·蒸民》中就有“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它虽不同于今天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20,(2):39-43
李白的诗歌中不仅有豪放不羁的阳刚美,也充分展示了人类的阴柔之美。他通过描写月亮、白云等柔和的意象,营造出空灵、清静的意境美;通过描写和抒发了宫廷、民间等各类女子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情感,表现了女性的阴柔美。同时,李白诗歌中的章法、句法等形式,也展示出了香草美人的隐喻美。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晚唐抒情诗人。由于自身经历的坎坷、政治上的失意、爱情的不幸,使他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多选择柔弱的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凄迷与感伤。悲剧性的人生经历使他诗歌的字里行间浸染上了浓浓的感伤色彩,渗透着一种阴柔美。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是那些写景美文,以其细腻的文笔、优美的意境,在读者中享有盛誉。这些作品善于“使用形容、比喻、烘托、渲染等多种手段,努力营造一种华美的风格。”在这些艺术手法中,作者运用得最多、使其作品生色的,恐怕要算是比喻了。朱自清散文中的比喻,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用作喻体的意象常常是漂亮的女性。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温州的踪迹·绿》)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绿》)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温州的踪迹·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  相似文献   

13.
“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系列,从这个声音系列再生出意义”(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P166)。声音是词语的物质外壳,是词义表达的形态。可见,音韵是以音响为物质表达手段的,是音响的艺术。因此,文学与音韵的亲缘关系远不仅限于声音这一方面。文学的根本目的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的文论和画论里,美有“阴柔”与“阳刚“之别。所谓“阴柔美”,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优美”。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称“优美”为“秀美”。它是美的一种最常见的形态,在文艺作品中有多种表现:俊秀潇洒的人物,风景秀丽的山川,缠绵悱恻的爱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歌声……优美给欣赏者以柔和渝快之感。《荷花淀》的开头,作家只寥寥数笔,就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饱含着诗情画意的月下水乡人物风景图: 水生嫂月夜编席。气温,“凉爽得很”;院子,“干净得很”。两个形补结构,形成对偶、反复,描写环境宜人。“苇眉子湿润润的”、  相似文献   

15.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杰作,它通过景物的描写、人事的教述,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它随事曲折、感情深厚、情致妙肖,具有一种浓郁的阴柔美。《项脊轩志》的阴柔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话语即权力。民间话语作为广大民众的情绪和利益表达方式,反映了特定时代民众的生存状态、权力诉求和社会理想,对主流话语起着潜在的消解、反抗以及建构作用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始动力。中国民间话语消沉、觉醒和勃兴的过程,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为解读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对孝道普遍持久的推崇,其根本动机与其说是伦理的,毋宁说是政治的.早在中国历史的传说时代,孝治观念即具雏形.绵延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历史的剧变,孝治传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百家争鸣之际,提倡维系者有之,攻讦问难者亦有之.在诸子之间的理论交锋中,中国古代的孝治观念正式确立了"移孝作忠"的基本原则.发生于春秋汉初之间的这场理论嬗变为中国传统孝治原则的最终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数学领域的杨辉三角秀美奇巧,其中的数学美与学中的宝塔诗、回读、连环章、螺旋之奇异美相映成趣,理解并掌握这种美妙关系,灵活运用到写诗作的谋篇布局中,应能收到神奇的效果,显示出数学的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数学领域的杨辉三角秀美奇巧,其中的数学美与文学中的宝塔诗、回读文、连环章、螺旋文之奇异美相映成趣,理解并掌握这种美妙关系,灵活运用到写诗作文的谋篇布局中,应能收到神奇的效果,显示出数学的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元杂剧中书生形象的阴柔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中的书生形象大都存在着一种阴柔倾向。这不仅表现在其外在形体动作上的阴柔特征,更重要的表现在他们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及其心理意识之中。他们的阴柔特征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女性们的真挚爱情和切身命运,也与他们本人敏感的自尊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以文人书生为代表的男性的弱化昭示了元代特殊的文人地位,也从反面证明了女性的觉醒、进步和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