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过庭的《书谱》,在书法艺术理论史上是第一部具有独立的、思辨精神的书法艺术理论专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冲和为美”等诸多书法美学命题,建立了全新的艺术审美风尚,从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书谱》是初唐孙过庭用草书书体、骈文文体写成的一篇阐发书法理论的作品,它集书法理论、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于一身。在这篇不足四千字的作品里,孙过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书法思想和创作经验。细绎《书谱》,会发现《书谱》的书法理论吸取了大量唐前文论的观点,对唐前文论遗产做了合理而有效的借鉴。这既表现出孙过庭过人的理论素养,也体现出书论和文论两种不同理论之间的相关互动。  相似文献   

3.
唐代孙过庭《书谱》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对书法艺术作了美学的阐释,“阳舒阴惨,取会风骚”是孙氏对书法艺术的基本美学要求。无论是“阴”“阳”,还是“风”“骚”,都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概念,这就使得孙过庭的理论较之其他论书者深刻,而具有美学的力度。他的理论也为以怀素、张旭为代表的盛唐书艺高潮的到来作了呼唤.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书谱》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它揭示了学习书法的基本规律:平正——险绝——平正。  相似文献   

5.
孙过庭草书"几在山阴堂室",《书谱》作为其代表作,不仅在理论上被奉为圭臬,亦是后世学习今草的典范,集中体现了孙氏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之书风。孙氏用笔爽利急速、峻拔刚断;结字欹侧跌宕、顾盼生姿;章法虚实相生、错落有致。孙氏主张"文质彬彬",《书谱》通篇"发乎情,止乎礼",孙氏书风亦是其书学思想之反映。  相似文献   

6.
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有“既知平正,务追险绝”的句子,他告诉学习书法者一个简单的道理:习书者不仅要以扎实的功底在“横平竖直”的习书道路上勤学苦练,更要以此为基础追求“险绝”,以锻造书艺的个性与创新,饱览书艺世界的无限风光。  相似文献   

7.
<书谱>最具特色之处,便是在全文中贯穿了孙过庭的儒家审美理想与人生价值观.这种弘扬政治理想与艺术理想统一的书法家高尚完美人格的艺术观乃是孙过庭书学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初唐孙过庭所著《书谱》文思缜密,言筒意深,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孙氏在《书谱》中开篇即写道:“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通过《书谱》所写内容,分析了孙氏“善书者”之标准。  相似文献   

9.
沈尹默在《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指出:“唐代论书法的人,实在不少,其中极有名为众所知如孙过庭《书谱》,这自然是研究书法的人所必须阅读的文字,但它有一点毛病,就是词藻过甚,往往把关于写字最紧要的意义掩盖住了。致使读者注意不到,忽略过去。”沈先生这简短几句话,包含有几层意思:一是唐代论书之风大盛;二是《书谱》在当时就引起书学界的重视,而且至今在书法研究中仍有重要地位;三是有关一些细节方面,因“词藻过甚”,言之未详,或易为读者“忽略过去”。笔者细读《书谱》数遍,多有所得,然有个问题或隐或显于字里行间,即《书谱》中除了关于书法发展、书体流变、书法创作与批评等论述外,还涉及到关于书法文献的编纂、审订的标准与方法等重要问题。以为一得.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深度翻译理论提倡用注释、评注、序言等方法对原文本进行深度阐释,以补偿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损失,确保源语文化传达的完整性,可以使目的语读者尊重并深入理解源语文化。唐代孙过庭所撰《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部书论经典,张充和、傅汉思的《书谱》英译本中大量使用了注释,是对深度翻译理论的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