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网络舆论暴力是现今网络健康发展所必须要重视的课题之一。本文以张显侵权案的发生为切入点,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的界定,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各方的危害,提出了引导网络舆论暴力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叶金品 《新闻世界》2013,(5):161-162
民粹主义思潮在当今的媒体中盛行,这与媒体技术的日益更新有关,更有其社会根源——社会平民阶层对精英阶层的刻板印象和对抗心理。本文以网络事件为例,分析"平民"和"精英"这对相对的符号在现今社会的解读,和媒体言论的极端平民化倾向,从中发现民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束芳 《新闻世界》2009,(1):74-75
当前,无论是在报纸、广播电视上还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语言暴力的现象随处可见。语言暴力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理性思考,也会危害社会的和谐,更可能会转化为行为暴力。本文试图从语言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性、以及消除语言暴力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谈一下语言暴力与新闻传播之间的互制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缘起自2008年起,伴随着一系列突出的公共事件,中国社会转型期中的民主化进程问题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中国民众普遍关心的政治话题。发端于网络的社会运动和大量在网络进行的公共事件讨论将人们的视线再次集中到了网络是否是公共领域的讨论中。本文以为,对网络公共领域是否存在的讨论不应局限  相似文献   

5.
颜陈 《新闻前哨》2013,(11):40-41
近年来,微博等一系列新媒体的勃兴,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场所。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发挥着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信息服务、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凸显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舆论引导力和政治影响力。同时,在微博环境里,语言暴力方面的表征也逐渐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面对网络发展的大环境.微博信息传播在弥补传统大众传媒不足的同时,指责、质疑、谩骂等负面声音频现,语言暴力已呈泛滥之势,形成了在新媒体语境下特有的传播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本文旨在分析微博语言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探讨消弥社会冲突、修复网络生态、实现更高层次善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网民评论的舆论效应——以“杭州飙车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红霞 《新闻世界》2010,(5):164-165
网民借助互联网平台发表评论是公民言论自由的体现。大规模的网民评论常会产生巨大的舆论效应,影响着网络事件的发展。本文以"杭州飙车案"为例,对网民评论的作用与危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蒋瑞东 《视听》2016,(12):103-104
近几年网络暴力频发,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容易滋生社会戾气。它是舆论极端化的一种表现,是现实暴力在网络上的延续。本文通过研究网络暴力的形成机制来了解网络暴力,同时呼吁网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理性发言。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由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引发了网民的质疑,天涯社区、百度等帖吧一时帖子满天飞,“挺虎派”和“打虎派”展开激战,双方甚至开始彼此的人身攻击和谩骂,网友、专家、官员也都纷纷加入其中。华南虎是否存在的争论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我们看到的一场网络上的闹剧。许多狂热网民认为周正龙造假,并对其进行辱骂,其行为已经超越了理洼和民主的精神,显示了一种以群体力量压制个体的“网络暴力”倾向。  相似文献   

9.
微博作为舆论生产平台,是人们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人们随心所欲的在微博上发表言论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以西安"手术室自拍"事件为例,通过分析其传播机制和事件的影响,对微博舆论暴力的产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颜陈 《新闻前哨》2013,(8):94-95
2013年2月22日,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罗援少将开通个人微博,并获得身份认证。罗援声称要在微博这个舆论阵地"战斗",引来不少民众评论和揶揄,其微博内容也成为网民发泄的标靶。2013年3月29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领唱《歌唱祖国》而走红的童星林妙可,因在微博晒出一张照片招致污言秽语,林妙可发微博呼吁:对人身心健康有害的言论就应除根,不准在网络生存……这番言论迅速引起网民围攻,其中不乏狠毒咒骂之语。2013年4月6日晚间,知名军事评论人戴旭发微博呼吁国家高层部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受双方的壁垒被打破,由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传播。但随之而来的是后真相时代的产生,当某一热点信息出现,网民忽略事实真相而在意情绪价值,网络舆论也会随之产生。当网络舆论的失范行为出现时,容易产生社会冲突,同时对事件主体造成伤害。本文以刘学州案为例,欲探讨在后真相时代下,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影响,为加强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监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微博语言暴力现象成因及规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这种依附于新兴媒体的网络沟通方式已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通过微博来了解信息,发表观点。但微博中的语言暴力现象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它严重损害了网络的正常运行环境,更甚者已经对受害者造成人身伤害,并触犯了法律。本文通过微博中出现的典型语言暴力现象分析其成因及规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出现,一方面为网民提供了表达意见,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网络的过度自由和匿名制,导致了网络的无序化,本应正常表达的意见在网络的环境下变得"夸张","网络暴力"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通过网络来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并通过网络舆论来影响社会的发展。在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网络暴力舆论也开始进走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隐私权和正常的生活。加快对网络暴力舆论特点和成因的研究,有利加强对网络暴力舆论的控制、监督和引导,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互联网在公共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规范网络信息的传播,使网络发挥积极正面的功能?本文以杭州飚车案为分析对象,具体分析网络舆情传播与公共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规范网络舆情传播与应对网络风暴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09年5月7日晚上8点,年仅25岁的浙江大学毕业生谭卓在走过杭州城西繁华路段,过斑马线时,不幸被一辆狂飙的三菱跑车撞飞身亡.因事发闹市区,目击者众多,惨案发生之后,社会舆论非常强烈,无论是在传统媒体上还是网络媒体上,社会公众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最终引起相关部门对此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袁博  石静 《今传媒》2016,(9):32-33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暴力表述方式日趋多样化,媒介的暴力呈现与现实生活的暴力图景之联系也日益复杂。近年来,校园暴力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逐步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媒介暴力的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媒介暴力研究的相关论争,从媒介暴力的定义入手,通过大众媒介的特点来分析媒介暴力的手段,并借助数据与调查寻找出媒介暴力与受众攻击行为的关联,以便寻求媒介暴力研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暴力仇官现象 2007年3月17日,湖北省当阳市女市长范晓岚在驾车上班的途中,在穿心小学门口发生交通事故,将一名正在过马路的11岁男童撞死.事发后,范晓岚立即下车拨打110报警,并迅速向上级组织报告了事故情况.在事发后的第二天,范晓岚又带着20万元赔偿款登门向死亡孩子的父母下跪道歉,并与孩子家长达成"不再追究"的协议.然而事过20天之后的4月10日,湖北东湖社区出现了一个名为<惊爆!当阳市长公车私用撞死女童后被接走>的帖子,这个帖子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肇事人的敏感身份,人们对这个事件进行了种种恶意揣测,成千上万的声音开始对女市长进行指责和质疑,事态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之下不断加剧.很快,媒体也加入到对这个事件的热炒中来,4月12日,也就是就在事件被网络"曝光"两天之后,中共宜昌市委作出决定,所辖的当阳市市长范晓岚即日起离岗接受组织调查.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产生于互联网空间,时至今日,短短5年时间里,微博以其先天的优势和魅力,通过140字的微小创意空间,改变了整个信息传播方式,但同时也成为滋生网络舆论暴力的一大温床。本文以2012年3月在新浪微博上轰动一时的"舒淇事件"为例,从微博与其赖以生存的"微"语境的现状入手,对"微"语言环境下网络暴力的特征、成因及有效制止手段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20.
黄茜 《新闻世界》2014,(5):124-125
网络论坛体现着大众文化潜在的价值和影响力,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网络论坛为载体而传播的言论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舆论——网络论坛舆论。本文以天涯论坛为例,重点探讨在网络论坛这个新型的传播渠道中所衍生的网络论坛舆论的传播特点以及网络论坛舆论传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