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2~2004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上海正围绕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战略发展目标,积极地从各方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面对着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形势,上海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上海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正从开放人才观念、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明确人才吸引方向、拓展人才国际化途径、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推进着国际人才高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上海在全面推进“一个龙头、三个中心”跨世纪战略的进程中,对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提出了很高的需求。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迈向21世纪的上海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上海第一资源”的观念,使上海人口素质与“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相适应。由此“十五”期间上海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应确定为:初步建成开放的,相互沟通的,具有国际大都市特点的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提高上海人口受教育的水平,并针对不同类型教育的对象,提出相应政策。 一、提高各级各类普通教…  相似文献   

3.
纽约是闻名于世的国际金融中心与学术中心,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纽约的高等教育已经高度发达,助推纽约成为国际大都市。历史悠久的纽约高等教育积淀了较为成熟的发展经验,如对接国际大都市发展需求,形成多样高等教育类型;构建多元高等教育治理体制,激发高等院校办学积极性;充分利用国际大都市优势,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地位,建设世界科技创新之都。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纽约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包括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丰富高等教育办学类型;重构高等教育治理机制,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建设世界重要国际化人才中心;提升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水平,打造世界创新创业高地。  相似文献   

4.
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要求基础教育做出相应的变革,基础教育国际化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上海为例,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距离实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不相适应。建立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支持系统已成为基础教育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应然之意。  相似文献   

5.
当前,上海正围绕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战略发展目标,积极地从各方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面对着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形势,上海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上海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正从开放人才观念、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明确人才吸引方向、拓展人才国际化途径、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推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等方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要提升上海教育国际化水平,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上海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一峰 《职教论坛》2002,(15):36-39
上海在全面走向世界,创建“学习型城市”,如何面对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作出新的战略选择,这是上海在21世纪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成为令人瞩目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一、21世纪上海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挑战之一:随着上海经济的调整发展及其国际化,上海紧缺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的缺口会越来越大。上海将以建设经济中心城市为核心目标,大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突出科技进步对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业市场结构,使上海真正成为带动国内其它省市步入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上海市教委科研处"九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五年。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建设...  相似文献   

9.
作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浦江镇文化资源与发展战略理应纳入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整体框架中。浦江镇文化战略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定位,一是必须在都市化进程的总体语境下,重新建构作为大都市郊区乡镇的浦江镇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当代性关系;二是在浦江镇文化发展和软实力战略的层面上.则要与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直接联系起来。正在紧张筹办中的2010年世博会,是浦江镇发展在当下所面临的黄金机遇。浦江镇的文化资源从构成上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以传统建筑、历史文化与口头文化为主体的传统上海与江南文化板块:二是由于华侨城、航天城、高新技术加工区等当代力量的强力介入.在其原本属于农业地区的自然环境中创造的大都市与国际文化板块,目标是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一个以江南文化中心与国际文化中心为两翼的都市文化副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验与电大系统发展国家教委电教办主任、中央电大第一副校长宋成栋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上海又担负着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现代化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大都市,为我国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  相似文献   

11.
上海近代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近代出版业在自身结构转型的同时,又与都市进行着互动并起着整合作用,随着上海的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形成,出版业与都市的互动及其整合作用愈加彰显。本文通过对都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近代上海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作用进行分析,阐明出版业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上海都市旅游的跨文化体验与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海都市旅游的核心性资源要素无疑是中西杂糅的都市文化。从海内外旅游者注视的上海都市文化氛围、文化景观和文化活动中,可以感受到这种跨文化体验。旅游特别是国际旅游作为人们跨越地理空间的一种流动和位移,对上海这个旅游目的地的都市旅游观念、都市旅游环境和都市旅游形象的跨文化影响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海派文化的本质是市民文化,体现出娱乐对城市高强度竞争的救赎功能。海派市民文化进入电视时代以后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而恢复海派市民文化正脉则得力于世博时代到来后上海所获得的诸多有关世博的优惠政策以及对上海城市身份的正面确认。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以及《舞林大会》,体现出了海派市民文化复兴的动向。《中国达人秀》是海派娱乐业的纪念性形态,《舞林大会》激活了世人对上海舞厅文化的记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系列则显示了海派市民文化的刚性力量。2002年上海获得世博会举办权,使得世界性的元素第一次以正面、积极、合乎法理的姿态再度移植到上海。新海派市民文化将在合理、健康、理性、自觉地消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大量本土文化的元素。世界性的美学均衡性法则已为上海城市及其市民文化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全国传统的商贸大都市,在改革开放30年里,上海充分借鉴国际商贸发展的先进经验,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与上海要打造的“国际贸易中心”相比尚有一定距离,而现在正在朝着现代化与国际化商贸大都市的方向蓬勃发展。上海商贸业改革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每一阶段均有其不同的特点。通过30年的改革,上海商贸业呈现了崭新态势,并必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实现超越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从都市文化的角度分析其现代思想启蒙意义,作为一种都市意象它是如何影响着都市人的消费、休闲和娱乐方式的;它与都市文学、都市电影一道,成为中国早期都市文化的典型意象之一;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来看,它是现代都市市民追求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的体现.作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上海早期的流行歌曲弥合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鸿沟,从而成为一种走向市民生活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紧要关头提出了文化大都市的战略构想,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大都市的现代化进程存在着矛盾,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形势下大都市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上海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还传承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审美理念和文化性格,是上海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目前上海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文化大都市建设是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培育城市精神、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所以上海应该借鉴成熟的理论和建议,分门别类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其纳入乡土教育体系,走产业化之路,因为文化大都市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都市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女性形象,王琦瑶与其成长环境上海关系密切,深入认识上海文化,观照一座城市的品格一上海心,透视都市欲望对女性的异化影响,进而呈现出都市女性坚韧挣扎却仍然虚无漂泊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老舍和新感觉派作家都是都市小说家,他们与所描写的都市有着切肤的情感,他们不像京派作家那样用乡村的纯静优美来反衬都市的腐败、虚伪和堕落;也不像左翼作家那样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揭示都市尔虞我诈、男盗女娼的现实.但他们仍然发现并描写都市的弊端.老舍用幽默的笔墨揭示并讽刺北京这个乡村都市的封建性;新感觉派作家运用感觉主义的方法表现上海这个现代都市的堕落与变异.  相似文献   

19.
作为杨贤江第二故乡的上海,不仅是他探讨社会、发表论、编辑杂志、领导青年运动以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更是其不朽作《新教育大纲》的诞生地。通过上海这一五方杂居的国际大都市,他从历史唯物主义和革命人生观高度所阐发的教育哲学见解得以广泛传播,从而对全国教育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对当代素质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