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鲜面     
母亲最拿手的是三鲜面。主食是用家乡精米蒸压成的粉丝,比云南的过桥米线还细韧,配菜佐料,自然少不了海边的鲜鱼活虾。热腾腾一碗面端上桌,色香味俱全,连形式也分外优美——肉丝细,白面长,红虾青葱撒在蛋瓣上,活脱脱像开了一朵金盏菊。每年过生日,母亲总要给我做一碗这样的面,每次离家或归家,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梦     
佚名 《家长》2014,(5):47-48
正母亲的梦想,就这样,从我,一直延伸到我的儿子。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经常对我说:"我苦一辈子就算了,就是希望你要好好读书,上一个好的、大的、可以成为公家人的学校,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对于母亲,或是对我而言,这应该是母亲关于我的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梦想吧。母亲的梦想,着实激励了我多年。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职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一位母亲无意中看到读高一的女儿在电脑上敲下这样一段文字:"7456,TMD!怎么大虾、菜鸟都到我的烘培机上乱灌水?94酱紫,LN在偶旁边,  相似文献   

4.
姬艳辉 《辅导员》2013,(30):14-16
"真不敢相信孩子会变成这样……,文文再这样下去就完了……",一个三年级学生的母亲打来咨询电话,电话那头还没说话已经泣不成声。在笔者的安慰和引导下,这位母亲终于调整好情绪讲述了她的孩子文文(化名)由一个"好孩子"变成了"出口成谎的坏孩子"的历程。一、个案介绍(一)母亲自述"孩子上二年级以来,我就发现她开始说谎了,经常和家里要钱说老师让买练习册或是其他学习用具,我们一听是学习用的,就把钱给了,后来和她的  相似文献   

5.
姬艳辉 《辅导员》2013,(20):14-16
<正>"真不敢相信孩子会变成这样……,文文再这样下去就完了……",一个三年级学生的母亲打来咨询电话,电话那头还没说话已经泣不成声。在笔者的安慰和引导下,这位母亲终于调整好情绪讲述了她的孩子文文(化名)由一个"好孩子"变成了"出口成谎的坏孩子"的历程。一、个案介绍(一)母亲自述"孩子上二年级以来,我就发现她开始说谎了,经常和家里要钱说老师让买练习册或是其他学习用具,我们一听是学习用的,就把钱给了,后来和她的  相似文献   

6.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段话:“每一位母亲都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论孩子是健康的或是疾病的,每个母亲都能教会孩子走路,教会孩子说话,都能把孩子抚养长大。”可能这句话不是那么全面,但从这一段平凡的话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真爱,真正的爱,发自内心的真爱才能冲破一切阻碍,成就孩子更加美好的明天。因此在我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真爱教学始终贯穿其中。它也是我成功的法宝。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故事,它曾让我感动得流眼泪,故事的名字是<爱的盛宴>. 故事讲的是:一位母亲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儿子在除夕之夜回来的消息.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饺子,就等儿子回来后下锅.  相似文献   

8.
虚惊一场     
《小学生作文》2023,(21):8-10
<正>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件事情发生时你觉得不解、惊讶,甚至恐慌,事后却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那些令我们惊慌失措的状况,时常让我们受了一场场虚惊。爸爸说要请我吃好吃的,我高兴极了。我拉着爸爸出门,让他请我吃面。到了面馆,我点了最爱吃的三鲜面,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着吃着,爸爸悄悄告诉我他忘带钱了。可我也没有钱呀!美食瞬间不香了。  相似文献   

9.
爱的盛宴     
我曾给学生讲过一个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朋友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母亲盼呀盼,终于得到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到家里的喜讯。那天,在爆竹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饺子,专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儿是精心调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她想预先知道这饺子的成淡,便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大惊失色,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母亲看着两屉包好的饺子,绝望已极。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她也知道即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可她不愿意让千里迢迢赶回家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怎么办?这个聪慧的母亲,居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一支注射器,调好了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儿子回到家时,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味道如何。儿子尝了,连说"好吃"。  相似文献   

10.
正电话里母亲的声音随海风一起吹拂耳朵时,我正在等一碗面,一碗海鲜面。这是立秋过后的东海边,海风开始变得苍凉,像电话那头父亲侧耳倾听时的白发。街边很小的面店,是一座刚睡醒的森林,进进出出的人们是晨间雀跃的百鸟,在木质桌椅板凳的林间觅食。热气腾腾的鲜香,仿佛穿越森林的光芒,笼罩着一位老人一碗面,或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子两碗面,或是一对情侣分食着一碗面,或是一个孤独的中年男子,也在等一碗面。  相似文献   

11.
正江南的众友人都嗜吃面,每每到了难以决定下一顿吃什么的时候,总故作谦虚地说:“我来碗面就好。”殊不知,大多江南人吃面,并非真心只吃那朴素的一碗面,其实是贪恋面上的浇头。所以最后到了面馆,只见那一桌子的小盘小碗的浇头,焖肉、炒肉、肉丝、爆鱼、块鱼、爆鳝、鳝糊、虾仁、三虾、卤鸭、腰花、三鲜等,簇拥着清汤寡水的一碗面,只能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面痴之意不在面。“浇头”这词,自然是“浇上、盖上”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积雪草 《师道》2007,(12):58
二十岁那年,我平生第一次和母亲吵架,也是唯一的一次吵架,吵得很凶,吵得天翻地覆。我歇斯底里地对母亲大喊:"我知道你不爱我,我知道他们都比我优秀!"  相似文献   

13.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不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母亲也总能把每顿饭都做得香喷喷的,让全家人吃不够。我认为,除了“饥不择食”之外,关键是母亲用了心。就拿做野荠菜来说吧,母亲先把荠菜按老嫩分开,洗净后再分别用不同温度的开水烫,然后剁得跟面差不多细,下锅的时候,除了盐什么调料也没有,但出锅时,母亲总会变着法儿让汤上漂着几片葱花和几滴香油,顿时香气四溢,让人垂涎三尺。母亲没受过专门的培训,也不懂高深的理论,更没有丰富的原料可用,她之所以能把野菜也做得很香,关键是她想把饭做好,并且用心去做了。由此想到…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木棍     
吴其林 《山东教育》2012,(31):54-55
这次回老家,我被一种复杂的情感纠结,源于母亲,也源于母亲拄着的木棍。在我的印象里,母亲身体结实,患个感冒什么的,基本不用吃药、打针,能挨则挨,能扛就扛。年轻时母亲是这样,六十多岁了母亲还是这样。见到母亲,震惊之余更让我难受。她曾经挺拔的腰身已经下弯;曾经稳健的双腿,大不如前,而且拄上了木棍。我问母亲:"你咋拄上木棍?"母亲无语。父亲补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常说,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整个世界;每一位杰出人物的身后,都有一位杰出的母亲。人们也许会问:比尔·盖茨这样一位旷世奇才,他母亲对其教育和影响是什么呢?1975年,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的时候,在母亲节的那一天,他用斜体英文在贺卡上写下了一段话。这段话即使算不上是回答上面问题的标准答案,却也可以从中看出他对母亲的眷眷之情,也可以从中看出母亲对他教育和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尔·盖茨在贺卡上写道:"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  相似文献   

16.
一母亲时常在我耳边唠叨:"其实你爸爸很疼你,只是你不知道……"听过之后,我总是点点头,然后面无表情地转身回到自己房间。一直以来,我对父亲的感情都很淡漠。抛开血缘关系这层不谈,我每次见到他,只象征性地打一个招呼,然后各自忙各自的。因此,每当听到母亲那样说时,我的内心总会出现疑问——是这样吗?"爸爸只知道工作,哪会理我?"我这么回应。  相似文献   

17.
不知别人是否有过同样稚嫩脆弱的成长经历,我曾有过这样的一个时期。在我十四五岁,也就是李商隐所写的"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的年龄,有一次,我随母亲到火车站给她的一个朋友送行。那时候,我完全是一个不用大人费心寒暄搭讪的母亲身后的孩子。我已记不得当时母亲和朋友  相似文献   

18.
陈维英 《班主任》2002,(10):25-25
三年前,我接的班里有一名单亲家庭的学生,名叫小祥。由于父母离婚,他从六岁起开始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是一个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的无业游民,还有喝酒、赌博的嗜好。他靠父亲摸虾度日,可以说温饱都成可题。由于父亲对母亲怨恨,不允许母亲看望小祥。母亲想念小祥只好偷偷到学校看望。小祥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读到了三年级。他孤独自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母亲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她们也显而易见是抚养孩子的英雄。然而,父亲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和有着光辉形象的母亲比起来,父亲又有多重要呢?我的观点是:父亲和母亲一样重要。没错,就是这样。当然我指的并不是照顾,也不是牺牲,而是对孩子的成长和其情感的丰富而言。父亲是我们生活的坚实基础,是我们疲倦时回归的港湾,是我们迈向社会第一步的力量所在。父亲可能温柔,粗犷,脆弱或是坚强,但这些可能是我们会明白的最简单的爱。对女儿来说,父亲是她们第一个崇拜的人,第一个当他们注视我们时眼里会无限惊奇的人,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我"两次抱了母亲,但这两次抱的意义和作用完全不一样。第一次是因为护士要"换床单","我"抱起母亲,察觉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第二次抱是"报母恩",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显然,同样都是抱,母亲的反应却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一个字——爱。没有什么比母亲的爱更伟大,更无私的了!下面,我们就结合课文中的情节来认识母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