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度(1874年-1932年),是角色转换判若两人的历史人物。1975年冬,周恩来在重病中与当时的国家文物局长王冶秋交谈时指出,在重新修订《辞海》时,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注意客观公正,对于既有反动的一面,又有革命的、鲜为人知的一面的人物,应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周总理还特别提到了杨度晚年参加共产党一事,“他晚年参加了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原上海人民出版社打电话给《辞海》编辑部说:“最近周总理对王冶秋同志说,杨度晚年对党有过贡献,《辞海》这一条的写法要考虑。”为此,一九七六年一月,《辞海》编辑部派人访问文物出版社的同志,据称: “常州发现一批严复的信扎,信里写到‘筹安会’的事情,写到严复思想上的很多矛盾,对袁世  相似文献   

3.
过去人们提起杨度,大都只知道他是筹安会“六君子”之首,是袁世凯的帝制余孽,对他最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对人民作出了贡献,一般都不知道。一九七五年周总理在病中,还让人告诉《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的条目时,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周总理的话,对我们如何全面地系统地介绍和评价历史人物,是极重要的启示。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部正在编审的《杨度传》,就是一本较为系统介绍杨度同志事迹的专著。作者何汉文过去和刘成禺、沈尹默、高一涵诸先生往来谈论中,了解到一些杨度同志晚年思想转  相似文献   

4.
1994年1月12日,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杨祖希的心脏停止止了跳动。尽管他年过古稀,早已退休,但是直到脑溢血病发之日,他仍在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审读稿件。从1957年进新知识出版社当编辑开始,他把自己后半辈子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编辑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为辞书编辑树立了楷模。 1958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成立(1978年改名为上海辞书出版社),他调入该所工作,自此与《辞海》结下不解之缘。从修订《辞海》的筹备工作开始,直到《辞海》未定稿、1979年版和1989年版陆续问世,他参加了全过程。在此期间,他执笔起草了《〈辞海〉收词范围和各学科收词比例》、《〈辞海〉1979年版修订方案》、《〈辞海〉1989年版合订本汇编方案》、《〈辞海〉分册总体结构方案》等文件,经《辞海》编委会讨论修改定稿,成为指导《辞海》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1984年3月4日,我曾给上海辞书出版社办的《辞书研究》杂志写信,全文如下: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业余研究世界上古史的青年。我发现1979年版《辞海》的“曼涅托”条目释文有错误,特函告贵刊,并请转告“辞海编辑委员会”,以便再版时纠正。“曼涅托”条目释文说:“(Manetho,公元前四世纪末、三世纪初)古埃及历史学家,祭司。……他划分埃及古史为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和三十或三十一个王朝,这一划分大体上为后人所采用。”(1979年版缩印本第1398页。) 我认为这样解释至少是不准  相似文献   

6.
1962年夏天,罗竹风同志因《杂家》事件,离开上海市出版局的岗位,来到当时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参加正在紧张的《辞海》修订工作。从此,他完全沉人这个“海”中,朝朝暮暮,尽心尽力,殚精竭虑,倾注心血,为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而付出了大半生。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评选揭晓,湖南省有两人获此殊荣,一位就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的李小山。说话细声软语的李小山当选,实在有点出我意料,印象中这位个子高高,前额高高的青年,平日里温文尔雅,任总编室主任,说话一点也不张扬。可听美术社的编辑、领导介绍,他是“公认”的好编辑。小山曾担任过《齐白石全集》、《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明朗的天——1937—1949解放区木刻版画集》等重点图书的编辑工作,获过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等多项奖励,可跟他打交道多年,印象中他是个谦和的人,忙碌的人,  相似文献   

8.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写信祝贺《大辞海》出版暨《辞海》出版八十周年,充分肯定《辞海》和《大辞海》“全面反映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系统展现了中华文明丰硕成就,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打造、维护《辞海》品牌的几十年中,参加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出版工作者培养、形成了“辞海精神”.1989年,江泽民同志在为《辞海》题词时,将这一精神概括为“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并把它与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联系起来,予以肯定和提倡.  相似文献   

9.
1997年我写过一篇短文《也谈“两种编辑”》,就编辑学研究中的“两种编辑”观点谈了些粗浅意见;相对于所涉问题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拙文所谈疏漏是颇多的。随着有关研究的继续进展,以及重要工具书《辞海》“编辑”条1999年版的最新修改,拙文就更是相形见绌了。为此写了这篇“再谈”,续抒管见,希望能有助于进一步共同探讨“两种编辑”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辞海人生     
在共和国50华诞之际,《辞海》终于又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1999年版《辞海》如期出版了。透过《辞海》一版又一版的纸墨,我们能感受到,一代接一代的学者,呕沥心血,播扬文化,淀积已知,嘉惠来者。辞海人生,虽沧海一粟,却亦弥之千秋。世间多有写家子,半片悲欢加一份“感悟”便能冲出一大壶“香茗”,但那些对宇宙、人生、真谛进行穷究的辞海人,则苦心孤诣,绝不肯浅尝辄止。他们的工作如抽丝剥茧,艰苦卓绝,共同构建中国辞书史上的里程碑。《辞海》中的每个条目,都是经过专家和编辑反复讨论和推敲。从发稿到印制成书,所有  相似文献   

11.
看黄晨新编的《报刊博览》版上有两句“诗”:“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回事,也不全是一回事。说它是一回事,是按照《辞海》的解释:编辑是指新闻出版机…  相似文献   

12.
《辞海》在其历版编纂出版过程中形成了“辞海精神”,巢峰同志将其概括为奉献精神、严谨作风、科学态度、整体意识、严明纪律。文章从以上五方面出发,阐述了新时代下“辞海精神”如何贯穿于《辞海》(第七版)编纂修订、审稿通读、营销发行全流程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致陈果夫、立夫兄弟信函,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文件。信函只署“九月一日”,不往年份。陈立夫先生坚持此函为民国二十四年九月一日发来,沈云龙和肖挣却都认为是民国二十五年九月一日;杜桐苏说,他在民国“二十五年盛夏普奉命陪周恩来、潘汉年上莫干山晋见蒋介石,因而推断该函为前一年——二十四年所写”(《传记文学》第六十七卷第一期75页)。杜桐苏在这里把时间整整推前了一年,实际上他是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初夏陪周恩来和潘汉年由上海到杭州的,不是“二十五年盛夏”。《传记文学》上刊登苏道基《周恩来致陈果夫…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新闻知识》1988年第11期第44页《历代皇帝拾趣》一文中称:“从秦始皇到宣统2000多年里,经历14个朝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按照《辞海》和《新华字典》的称呼,其中的“魏”应为“三国”(即  相似文献   

15.
《辞海》精神“发扬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而努力!”这是江泽民为《辞海》1989年版所作的题词。这一题词,以凝炼的语言表达了党和国家对《辞海》的评价和期望。是对《辞海》修订工作所有参加者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6.
近读周百义写的《唐浩明:归来依旧是编辑》(刊于《出版史料》2020年卷)有点感想.唐浩明1982年进入岳麓书社做古籍图书编辑,曾任副总编辑,2016年退休,有34年编龄.他编辑了《曾国藩全集》《胡林翼集》《彭玉麟集》《曾国荃全集》等近代名人的文集.他还点评了曾国藩的家书、奏折、嘉言,写了数十篇研究曾国藩的论文.他不仅是著名的古籍图书编辑,还是研究曾国藩的学者.在业余他还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作品多次获奖,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17.
“文字霸权”与编辑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个题目是借用“语言霸权”一词而衍生出来的,源于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一句话。他的本意是说每天有几分钟可以在电视上发表议论,而受众有上亿人。每念及此,使他诚惶诚恐,出言谨慎。这无疑是一种职业道德的自律,令人钦佩,也发人深思。由此想到“编辑”这一行享有职业上“文字霸权”的地位,笔之于书,比语言存活更长久,岂能不慎乎?笔者在前些日子曾撰写一则“读书人语”,题为《序的禁锢与解放》(原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2月16日第13版),是针对一位编辑为王朔新著《无知者无畏》作序有感而发的。愚以为,编者不是裁判,不是书评家,…  相似文献   

18.
1991年《新闻与写作》第5期上刊登的《认真推敲,才能写得准确》一文,其中不少地方都用到“推敲”一词,如“仔细推敲”、“好好推敲”、“要逐字逐句推敲”、“认真推敲”等等。笔者认为这些“推敲”词组的运用是文章的作者以及编辑同志悉心安排的,体现了他们的匠心所在。“推敲”一词的来历众人皆知。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也好,《辞海》也好,以及新出版的《汉语大词典》都注释为“斟酌字句、反复考虑”。《认真推敲,才能写得准确》一文中众多“推敲”的运用是符合这个含义的,是经得起推敲的。这篇文章在运用“推敲”对,前面都加了状  相似文献   

19.
《辞海》由中华书局出版于1936年。1957年毛泽东主席于上海接受《辞海》主编舒新城先生的建议,决定对《辞海》进行修订。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把这项任务交给上海。1958年于上海成立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78年后改为上海辞书出版社),1959年成立辞海编辑委员会,专门从事《辞海》的修订工作。50余年来对《辞海》修订了5次,1965年出版第二版(未定稿、内部发行),  相似文献   

20.
1935年9月2日,兰州。 我国新闻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主一范长江.以 《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从成都出发,历尽艰险.经过50天的长途采访,到达兰州。 因不少人向他探听红军的消息及蒋介石“围剿”红军的情况,于是,范长江开始了他的长篇报道。 《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范长江西北行的第一篇通讯,于他到达兰州的第3天写成。9月13、14日《大公报》刊发此稿时,编辑为此写了短评:“本报特约通讯员长江,从成都行五十日到兰州,其报告岷江军事形势的一封书(即文章)值得大家注意一看。”通讯详尽地叙述了红军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