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茜 《出版参考》2011,(1):36-36
曾有一位花匠的葡萄树上结了很多葡萄,他摘了一些送给附近的商人。商人边吃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自家种的,不要钱。”商人却拿出钱硬塞给了花匠。花匠又摘了一些给一个当领导干部的邻居,邻居没有接葡萄,反而问他:“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吗?”  相似文献   

2.
梁斌 《新闻前哨》2003,(3):31-31
一、“老总”:摆正新闻图片的位置 报纸总编辑要牢固树立“质量上突位子、数量上保位子、矛盾中腾位子”的思想。在筛选安排文字稿件的同时,注重筛选安排新闻图片。凡涉及题材重大、内容新颖、现场感强的优秀照片,坚决安排到显著位置。 二、记者:把握好摄影中的几个转化 作为新闻摄影记者,要想始终牢固树立用图片本  相似文献   

3.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  相似文献   

4.
去 年9月 ,在美中关系委员会的安排下 ,笔者之一在华盛顿的美国外交部访问。当谈到中国的新闻时 ,一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脱口而出地把它概括为“Leader'snews”(领导人的新闻 )。他的看法虽然片面 ,但我国新闻给他人留下“领导人新闻”的印象 ,其中新闻报道中有大量会议报道是一个重要原因。“台上台下 ,布标高挂 ,群众鼓掌 ,领导讲话” ,这是一般受众对电视会议新闻的印象。长期以来 ,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 ,过多过滥 ,成为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由于电视媒体的特殊性 ,电视新闻中的“会海” ,比之报纸上的“会海”更…  相似文献   

5.
读了《新闻记者》第4期上曹瑞林的《舆论监督应防幼稚病》一文 ,笔者也来谈两点意见。关于“冷思考”。现在是不是“冷思考”的时候?不。现在足坛扫黑仍是新闻热点 ,大家都在热思考。曹先生可能认为 ,有段时间司法没介入 ,扫黑就不了了之 ,“偃旗息鼓” ,所以他就可以来“冷思考”了 ,可以诊治“幼稚病”了。其实他也很矛盾 ,司法一宣布介入 ,滞后的曹先生也不得不匆忙以“附言”形式来“热思考”了 ,一点都不“冷”。实际上 ,既然大家都在对热点作“热思考” ,那么 ,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 ,七嘴八舌 ,说三道四 ,均属正常。本来是探讨一个中…  相似文献   

6.
我熟识一位老裁缝,每次上街都得到他店里坐一会儿。最近,我请他给我做了一件春装,尺寸已经量好了,他忽然想起了去年曾给我做过一件秋装,硬是让我回家取来穿给他看一看,经过他仔细地对照反复修改尺寸之后才放心。我说做件衣服怎么这样麻烦。他说“七次量衣一次裁嘛。”尺寸量好了再看他操起剪刀,只听得一阵卡嚓卡嚓的声音,一件衣服三剪两裁就成了,真是游刃有余。我们搞新闻报道,不也同老裁缝师傅一样吗?应该把功夫用在下笔之前。诗人陆游“功夫在诗外”与老裁缝“七次量衣一次裁”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七次量衣一次裁”就是老裁…  相似文献   

7.
果然 《新闻前哨》2000,(3):22-23
提起吴东林,有人说他是一个“外功”打入新闻圈儿的“怪才”,也有人说他是一个通晓新闻“十八般武艺”的“杂家”。探寻这位“杂家”的“怪招儿”,的确令人回味。 “新的美术才是新闻美术” 在筹建老河口日报社时,他是作为美术编辑加盟的。有人说搞新闻美术很难出艺术成果,方寸之中,黑白之间,美术才华很难施展。但他却认为,只要构思巧妙,方寸之中能有广阔天地;只要匠心独运,黑白之间更具审美情趣。因此,他一直持这种观点:新的美术才是新闻美术。 在他的头脑中似乎总是闪动着创新的灵动。入道不久,他便感到原有报纸美术只是在…  相似文献   

8.
凌久 《新闻记者》2003,(3):80-80
羊年伊始,新闻界曝出丑闻。2月初,“中国第一月嫂”的骗局终被揭穿(详见本期《揭开“中国第一月嫂”面纱的前前后后》),“拔出萝卜带出泥”,部分曾经为“第一月嫂”刘洁“鼓吹”、“炒作”的传媒、记者浮出水面。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曾撰写《赢在起点》一书为刘洁树碑立传的周兴旺是“北京某媒体的记者,专门做教育方面的报道”。周虽然表示对《赢在起点》一书的采访内容负责,但他也承认,其中许多东西“都是刘洁跟我说的”,“我也不可能每件都调查、核实。”也是由周兴旺等编著的《芝麻开门》一书,将刘洁誉为“中国最有经验的…  相似文献   

9.
林溪 《湖北档案》2003,(12):29-29
“卖花姑娘”冯晓燕初中毕业后,曾经靠在园艺场打工糊口度日。为了实现心中的花匠梦,她经过近10年的艰辛拼搏,终于从“丑小鸭”炼成了身家数百万的“白天  相似文献   

10.
凌大 《新闻记者》2004,(3):54-54
某晚报2004年1月12日第22版题为《另辟蹊径》的文章中说:“英国作家柯南道尔……从此他便开始系列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的写作,一发而不可收拾。”另一家报纸2003年12月19日题为《报人作家张恨水》的文章中也写道:“……他先是小试牛刀,后来竞一发不可收拾。”其实,上述两例中的“一发而不可收  相似文献   

11.
副刊是一份报纸用来“留客”的后花园,每一位副刊编辑都是浇水灌园的花匠,这座花园打理得好不好,要看你版面定位是否明确,看你是不是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编辑能力。一个合格的花匠不仅要做杂家,还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文学修养,策划引导、慧眼识珠、笔底生花是一个好编辑的必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他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去年当国内媒体报道发现了食人鱼的消息之后,西安一家报纸也报道说西安发现食人鱼,紧跟着另一家报纸立即安排记跟进“截获”。应该说快速反应当即跟进不是坏事,可后面的一系列举动却显示出被动做新闻的弊端。依据定式思维方式,先人为主地认为你说有我就认为有,没有也得想方设法地寻  相似文献   

14.
6月13日,中国足球队与土耳其队之战鸣哨。当这场被中国球迷称作“为荣誉而战”的比赛最终以0:3败北时,中国队以“一场未赢、一球未进”的战绩黯然结束了世界杯“处子之旅”。而远居内陆腹地的《新疆日报》对于世界杯的报道也骤然降温,在版面安排、资源调配等方面均开始低调运作。本报此次推出的“聚焦世界杯”专刊毕竟开了一个先河,除了奥运会、全运会等综合性大型体育比赛外,作为一向不太重视体育报道的党报,新疆日报还没有为某一项专业体育赛事开过专刊。  相似文献   

15.
近读一则关于写作方面的故事,时新闻写作颇有启发意义: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作前总爱先蒙头大睡.睡醒后方展纸搦毫而写,一挥而就。笔以为,王勃的“大睡”是假.“大思”是真,因为有了“睡”中的反复思考,烂熟于心,才能有“醒”来后的如泉涌。假如他真的是“大睡”。恐怕醒来后等待他的不但不是“一挥而就”.而可能是“一筹莫展”了。  相似文献   

16.
通讯员园地     
《新闻爱好者》2004,(2):28-29
·人物·“雷锋老师”与摄影□张成山他的名字和一位闻名中外的英雄的名字相同,他是从唐河县教体局退休的老教师———雷锋。熟悉他的人说:“雷锋老师不愧叫雷锋。”几十年来,他以英雄雷锋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和“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雷锋老师今年68岁,他在辛勤执教的40年中,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相机不停,先后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和新闻照片1800多篇(幅)。雷锋老师自幼就叫雷锋。他幼年时与一家照相馆为邻,久而久之,对摄影产生了感情。1956年,他参加教育工作后,每月…  相似文献   

17.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擅画竹,他画的竹所以妙趣横生,逼真动人,乃是他长期深入细致地观察竹子的形象,从而把握了竹子特质的结果。他在谈创作经验时说:晨起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研墨、展纸、落笔,攸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眼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定则也。这段话道出了他画竹  相似文献   

18.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共新闻”的提出看新闻传播理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新闻”是1990年前后在美国提出、在近十多年中引发很多争议,并且也激发美国新闻界作出一系列探索性新闻实践的新理论。“公共新闻之父”纽约大学杰伊·罗森这样讲述“公共新闻”:“新闻记者不应该仅是报道新闻,他的工作还应该包括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  相似文献   

20.
一般说,知识阶层对国家、民族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着超越常人的敏感。鲁迅在致徐懋庸的信中曾说:“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文中,鲁迅甚至说:由于文艺家对于社会问题过于“灵敏”,“说得太早,连社会也反对他,也排轧他。”新闻记者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由于职业的性质,他对于社会问题的观察、感觉,也是极为敏锐和细致的。反过来说,如果过于迟钝,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近年来,社会上的某些现象往往成为记者观察社会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