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14,(44):16-16
今年8月22日,身陷图圆8年、4次被判死刑的念斌,无罪释放,本刊以《念斌案这8年:悲剧仍花继续》为题作了报道。记者感叹:如今看似结案,在北京律师的努力下,不实的证据被逐一推翻,不公的判罚得以纠正.但凶手仍未见踪影,受害者的家庭伤痛未平;官司,仍将在双方的心中长久继续。如今看来,一语成谶。这个注定没有赢家的案子还将继续折腾下去,念斌还将活任“嫌犯”的阴影下,用政治学教授张鸣老师的话说“谁输,警察都不能输”。  相似文献   

2.
短短两个半小时、只美容一次便被收费9.5万元的张女士,很为自己即使按北京地区最高美容价格仍多交费8万元而愤愤不平。经历报警无用、投诉无效、对能否打赢官司心里无数等折磨后,记者日前突然收到她的好消息,法院判决美容院返还她多收的美容费8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金跃华 《视听界》2001,(2):26-27
想开展舆论监督又怕开展舆论监督,是眼下许多新闻单位编辑记 的矛盾心理,近年来我国新闻官司迭起,“告记热”不断升温,一些新闻单位的法人代表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没完没了的新闻诉讼中,记编辑一次次被迫站到被告示席上,广西日报社主办的《南国早报》创办仅仅三年,就以批评报道份量重,舆论监督力度大而迅速崛起,但与此同时,该报的新闻官司也连接不断,仅1998年就有五起被诉至法院,虽然这些新闻官司最后大都以报社胜诉,或原告撤诉调解成功而告终,但旷日持久的诉讼也折腾得记们和报社老总身心疲惫。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何时起,报社的总编辑、电台电视台的台长们,不时被法庭传去,因为“新闻官司”而坐到被告席上。有的输了官司还得赔上银子;有的经过调解协商解决;有的虽然没输,但为此付出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是媒体的声誉……“新闻官司”因何多了呢?经过仔细的分析与观察后不难看出,“新闻官司”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印记。  相似文献   

5.
从监督“落马”官员谈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发生了两起特殊的新闻侵权官司,其“特殊”在于:一是提起诉讼的人都是原有一官半职的“落马”官员:一位是原湖北省枣阳市委副书记尹冬桂;另一位是原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焦玫瑰。二是两位现都因经济犯罪被判刑入狱:尹冬桂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没收财产2万元;焦玫瑰因在任职期间,索取和收受黑社会性质犯罪集团头目刘涌等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零6个月。  相似文献   

6.
新闻单位如何应对新闻官司?近几年来,我以诉讼代理人的身份,为《解放日报》打了七场新闻官司,没有一场败诉。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回顾已经结案的官司,也许有些经验和教训可供新闻界同仁借鉴。 一、只要报道基本符合客观事实,就应旗帜鲜明地支持记者,毫不妥协地对待诉讼。 《解放日报》第一次被推上被告席,缘于1989年12月29日发表的一篇批评报道《身为律师竟搞庭外交易》。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律师蒋某作为原告的代理之一,瞒着原告和有关律师,约见被告何某,要  相似文献   

7.
王英涛 《新闻知识》2001,(12):20-21
近年来,由于新闻侵权诉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官司的困扰,使得传媒的老总和编辑记者们大为头疼。于是乎,稿件中的南方某地、北方某市以及A、B、C、D越来越多,原来应该清清楚楚的新闻要素变得隐隐约约、残缺不全。尽管这样或许可以避免一些官司,但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且不说隐去地名、人名是否就可以不当被告,但没有具体人名、地名的新闻给读者的却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甚至是被阉割的事物。那么,我们能不能少惹官司、或惹了官司不输官司呢?以笔者多年从事政法新闻采编的经验而言,回答是肯定的。 一、常见的新闻官司及其…  相似文献   

8.
近日,本报历年最大的一起官司“××醇诉本报侵权索赔千万”案通过长达二年多的诉讼和调解,终于尘埃落定。经过多方努力,本报终于将直接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本次侵权索赔一千万元,在中国新闻史上也算得上屈指可数。虽然本案最终得以调解终结,直接损失很小,但本报部分工作人员为此案劳神费力达两年之久,且付出相关版面的代价,教训仍是深刻的。 作为自始至终关注这起官司和最终调解的参与者,现在把这起官司的来龙去脉作一个回顾和分析,相信还是大有神益的。 一、官司的形成 1999年10月 16日,本报一版右头刊发了《××醇里…  相似文献   

9.
谁的iPad?     
苹果公司以后要在中国长远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远比一场品牌所有权官司更复杂当乔布斯决定使用iPad作为品牌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四个字母将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历史遗留债1991年,台湾商人杨荣山第一次把生意做到了中国大陆,创办了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深圳唯冠),以此为起点,杨荣山陆续在东莞、武汉和长春设厂,六年后,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官司浅探中国新闻学院郑保卫近年来,新闻官司越打越“火”,一些记者、编辑一次次被迫站到了被告席上。新闻界对此有所焦虑,社会上也有议论。到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怎样正确对待新闻诉讼?新闻工作者用什么办法摆脱新闻官司的困扰,已成为摆在新闻界面前的一个严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一起有影响的“新闻官司”“《二十年疯女之谜》诽谤案”至今已逾十年。其后,包括1988年和1993年两次所谓“‘新闻官司’高潮”在内,全国“新闻官司”案件已逾千件。十年前,“新闻官司”给新闻界带来的强烈震荡至今记忆犹新,今天人们则反映平静,心态基本适应。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新闻官司”对新闻活动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作些简单的回顾。“新闻官司”:向阶级斗争工具告别曾经有人认为,“新闻官司”对新闻活动、特别是舆论监督起了阻碍作用。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事实表明,“新闻官司”影响的主导面是积极的、正面的。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地市级报纸受所处环境的制约,舆论监督常常是“力不从心”,群众形象地说:“打苍蝇多,打老虎少;打死老虎多,打活老虎少。”但2003年《南阳晚报》的一篇曝光报道,就打死了一只“活老虎”,不仅改变了群众对地市级报纸舆论监督力度的看法,也引起了南阳晚报人的思考,被南阳报人形容为一次“新闻事件”。时至今日,这篇报道对南阳报业所产生的冲击波仍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3.
重视档案与书报资料的互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档案工作在不断的努力之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历史档案、城建档案等已部分或全部对社会公众开放,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当然,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一些作家利用档案史料来写作,往往忽略了有关档案利用的若干政策性规定,甚至容易引发官司。据《北京档案》2003年第1期的《利用档案引发的一场官司》一文披露,1995年由三联书店推出的陆建东所著《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广受读者欢迎,好评如潮,半年内就再版三次。然而,仅二三年后作者就被已故的老干部龙潜的女儿以侵犯其父名誉权为由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经过两年的取证、准备和诉讼,商务印书馆日前终于取得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不正当竞争案"诉讼的胜利.这也是中国首例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获胜的图书侵权官司.虽然官司尘埃落定,但商务印书馆类似情况仍没有得到解决.在现有商务印书馆的品牌辞书中,有9种存在明显的封面设计被仿冒的情况,像《现代汉语词典》仿冒版本就有21个,《新华字典》仿冒版本5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98年版)仿冒版本两个等.对此,一些图书设计专家呼吁,书装设计应强化创新,倡导创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官司不断,在众多的新闻官司中,作为被告的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也有少数是作家,业余作者)屡屡败诉,这一严峻的现实,将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推向了十分尴尬,被动而又无奈的境地,鉴于此,先是徐寿松先生提出了建立新闻仲裁制度的构想(见《新闻记者》2000年第6期),继而是曹瑞林先生提出了在记协内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建议(见《新闻记者》2000年第9期),这些建设性的意见,表明了他们对新闻侵权和新闻官司的密切关注,将调解民事和产事急端的仲裁制度引入新闻纠纷领域,能否遏止住新闻官司的不断增加,尚难预料,也不属于笔者此文探讨的范围,笔者认为,在记协内设立律师事务所是没有必要的,也不太现实。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官司”仍是新闻界同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湖北武汉市,发生了一起因新闻图片引发的侵害名誉权诉讼。历时三年,以一审判决驳回原告之诉,二审裁定准予原告撤诉结案。《湖北日报》记者金涌写《一张新闻图片三年“新闻官司”》一文,报道诉讼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杨岭  王晓刚 《兰台世界》2005,(10):38-38
铁岭市银州区档案局,连续7年被铁岭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机关”;在业务建设上,全市八个县(市)区年终档案工作综合目标考核评比中,连续8年保持“优胜单位”称号。在“九五”和“十五”期间,连续两次被省档案局、省人事厅授予“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2004年全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2003-2004年连续两年被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相似文献   

18.
1980年12月8日,甲壳虫乐队成员约翰·列侬在他位于曼哈顿的公寓外,被歌迷马克·大卫·杏普曼枪杀.围绕这个乐坛传奇人物的遇害,25年来流传着种种猜测与传言.有人说.列侬其实并没有离开人世,而是在遭枪击受伤后一直隐姓埋名地生活着,还有人甚至声称,曾经在伦敦街头见过列侬.据路透社7日报道,为了解开列侬生前的诸多谜团,一场围绕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死亡档案的解密官司正在美国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19.
边长勇 《新闻传播》2004,(11):55-56
舆论监督易惹新闻官司。新闻官司让很多记者和新闻单位叫苦不迭,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取证。一旦发生官司,记者和新闻单位必须取证调查,但部分证据在事后就很难收集甚至是不可能再被收集,结果因此而败诉。那么,怎样应对新闻官司呢?笔者以为,在采访中记者树立证据提取意识是一个更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的工作是写新闻,然而采访、写作之余,却要准备着和人打官司,这似乎也应是八十年代的记者所必备的心理素质。“非其好为也,是不得已也”。你在前边写了新闻,别人在后边就要控告你,你能安生得了么?当然,这些引起纠缠的新闻,多半是由枇评稿件而起,倘若多系吹捧之词,自然没有这许多官司,可是记者的良心不也岌岌可危了么? 前不久,《北京晚报》的一篇报道就引来一场官司,成为新闻界内的一桩大新闻。《北京晚报》的一则300字的《飞蝇聚车间,杂物堆墙角——信远斋饮料厂被罚款》的报道,竟被该厂厂长列举出8处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