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初期,古代印度的四大种姓就已形成.种姓,是指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团体.按照种姓制度,人一生下来就属于某一个特定的种姓.种姓的出现,与阶级社会形成时期的社会分工有关.种姓制度,曾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古代和中世纪各国,但在印度的社会中表现的最为典型.在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中规定有四个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印度古代的种姓制度,也称作"瓦尔那制度"(参看本期《古代印度的瓦尔那制度》一文).  相似文献   

2.
朱亚梅 《海外英语》2013,(21):250-251
英国印度裔作家维·苏·奈保尔晚期的代表作《浮生》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以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形式揭露了后殖民时代的印度依然存在着代表严格阶级体制的种姓制度如何在教育、婚姻和职业方面暴露它的迂腐,成为影响印度社会进步的桎酷。奈保尔透过威力父子的视角为读者再现了种姓制度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正>【课程类型】新授课【知识目标】1.充分了解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2.掌握佛教的产生和流传,对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所了解。3.充分认识古代社会阶级关系,主要掌握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事例,积极领悟政治、法律、宗教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国家职能。【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作为古代埃及最为伟大的建筑,金字塔代表的是整个建筑成就,展现了古埃及古老风俗、阶级关系、文明成果等。2.佛教  相似文献   

4.
印度社会以复杂性和多样性著称。从社会分层角度探究印度社会是厘清印度社会的一个捷径。分析印度社会分层历来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一是从种姓制度的角度,一是从阶级阶层的角度。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反对上述截然两分的观点,并试图从种姓制度与阶级阶层之间交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印度社会。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印度社会,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印度早期佛教如何对待种姓制度是印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资产阶级学者的印度史著作里,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所论很少,而且也未能作出深入、明确的分析。就英国资产阶级学者的印度史代表著作来看,V.A.斯密司的《早期印度史》对佛教几乎无所论述;《剑桥印度史》第一卷关于早期佛教时代的两个专章也未论及佛教政治思想。再就印度本国资产阶级学者的代表著作来看,《印度人民的历史与文化》第二卷有一节专论佛教教义,组织与早期发展史,而关于佛教对待种姓制的态度,则只是简单地说“婆罗门之对优越种姓地位的要求遭到了反对,但是种姓制却因刹帝利是高于婆罗门的种姓的教条而暗暗地被认可了”;R.C.马占达在《古代印度》一书中也只是说佛教“反对婆罗门所僭占的优越地位”。他们也说明了一些历史事实,但是由于没有联系到当时历史条件与阶级矛盾特点来进行分析,所以没有能充分阐明佛教种姓制度观的真相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二章"印度"一节中,在讲到印度的等级制度时,讲了"种姓"制度.由于各种姓之间在社会地位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人们往往把"种姓"同"阶级"误为同一概念.其实这二者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向学生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楚.下面仅就我个人的理解对这两个概念做些说明,以供教师参考.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7.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举世闻名的。其划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是世上罕有的。下面我试从法律角度对印度种姓制度作一探讨。首先,为了顺利推行种姓等级制度,统治者无可避免的借助神的力量。印度的主要法律文献《吠陀经》是婆罗门经典文献。其自称由仙人受神启示诵出而整理成文:《三藏》经中的《律藏》具有明显的法律性质,更是乔达摩的言辞之整理。印度最重要最完备的法律文献《摩奴法典》一开头就宣示本身是神摩奴讲授的内容。摩奴尊者将在法典中“如是依次将关于一切原始种姓和杂种种姓的法律宣示给我们”。印度的法律和宗教密不可分,互相混杂,…  相似文献   

8.
小说《微物之神》的故事是作为一种空间实践加以叙述的。《微物之神》通过多维的空间边界的建构、交叉、跨越、相互作用及其解构,推动故事和情节的发展,揭示印度社会的性别、人种、族裔、阶级、种姓、宗教、政治和文化等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低种姓集团的参政意识逐步提高,低种姓政党不断涌现,种姓协会日益活跃,使低种姓成为印度政坛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这种现象除了低种姓自身政治意识的觉醒外,与政党对种姓的利用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等密切相关。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双重性的特征。一方面把印度引向民主化、世俗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则把印度保留在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和制度中,这将大大延缓印度社会在整体上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13年,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凭英文诗集《吉檀迦利-饥饿的石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被后世人称为“印度王冠上的明珠”。泰戈尔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有“诗圣”的美誉。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他在《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中对爱情的诠释,更令无数中国读者心醉神迷。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进程导致印度社会诸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分层演变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鉴于印度独特的国情,仅从种姓或阶级角度都不足以厘清印度社会分化状况。各国学者在对印度社会阶层的具体划分以及关于中等阶级的历史作用、规模等问题上既有共识也有不少分歧。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运用外来理论分析印度社会需要极其慎重,切实把握印度社会的实际情况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天下     
《教育与职业》2007,(1):14-15
没的工作前途的印度大学教育据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11月30日报道,印度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被迅速地分成两级。以往,印度主要依据种姓制度来进对人划分等级。而如今,技能成为对人划分等级的新标准。具备市场所需技能的人被软件行业等新经济领域所吸纳,而不具备这些技能的人则被迫从事古老的、苦力的工作。然而,在印度,学习这些技能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留给上层阶级的一种特权。绝大多数的印度大学生所接受的是非常差的培训,这些培训强调人们的服从,而轻视实用的工作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13.
种姓制是印度社会独特的一种等级制度。印度独立后,采取了种种措施以消除种姓问题,种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种姓制残余依然存在,“新佛教运动”的兴起表明了种姓问题依然严重。而种姓制度是与印度文明、印度人的思想观念紧密相连的,加上种姓政治的出现,使得这一制度有了得以延续的载体,所以根除它是很不容易的。但只有根除它才能使印度这个文明古国焕发青春,因为它仍是印度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4.
在印度存在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其特点和作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种姓制的政治作用不断加强,表现在:低种姓群体政治上进一步觉醒,他们形成自己的政党、协会等组织,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政党对种姓的利用增强,各种选举离不开种姓因素;种姓冲突频仍,导致政局动荡,其在政治生活中的分量加重。  相似文献   

15.
<正> 印度是个有着几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也是当前世界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由于将近二百年的殖民主义统治带来的后果,阶级剥削和种姓制度造成的人为不平等,更加剧了这个古老国家的各种社会矛盾。教育事业长时期以来严重落后,人民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极大地障碍了国家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成人教育事业,已经成为印度政府和民间共同关心的问题。任务和措施由于印度过去长期  相似文献   

16.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它与中国、埃及、巴比伦,并称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但印度的历史,“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并在雅利安人的征服过程中,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种姓等级制度,成为印度社会发展史上一大特点。它影响着印度历史的发展,从古至今,一直是印度剥削阶级秩序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萨瓦卡尔是印度教民族主义领导人,其思想对印度影响至深,包括独特的种姓制度观。他号召改革种姓制度,谴责种姓通婚限制,要求根除不可接触制,同时却对种姓的团结和稳定念念不忘,充满矛盾。究其原因,是社会理想主义向政治现实主义的折服。  相似文献   

18.
安姆贝德卡博士是印度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贱民反抗运动的领袖,他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反抗种姓制,为下层民众寻求社会平等的斗争.他走上这条道路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文章认为安姆贝德卡博士走上这反抗种姓制道路的原因主要是他认识到了自已出身低下,饱受屈辱的根源是印度存在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尤其是在他留学期间接触到西方启蒙思想和民主平等的思想之后,推翻种姓制获取社会平等的意识更加强烈.而印度思想家的社会改革思想也让他得出了只有彻底推翻种姓制才能改变印度社会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二大史诗之一,对印度乃至世界影响很大。史诗既是诗歌又蕴含历史事实,以诗为表,以史实为里,诗史浑然为一。史诗的内核是历史。史诗《罗摩衍那》也是一部史学作品。史诗《罗摩衍那》表达一定的史学思想:其一,宣扬“达磨”精神,主张以法治国。宣扬“达磨”销蚀人民的反抗精神。消极作用是明显的。提出以法治国理念,对印度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其二,崇尚种姓制度,维护社会不平等。种姓制度经史诗《罗摩衍那》张扬,成为印度社会一种意识形态与世界观,是一种时代思维与社会思想。崇尚种姓制度的史学思想是史诗一大弊窦。其三,鼓吹宿命思想,要求甘受命运摆布。史诗《罗摩衍那》鼓吹命运注定论,灌输听天由命,屈从命运摆弄的思想是起消极效应的。其四,推崇贤君明主,倡导民本和谐政治。贤君明主治世,以民为本,倡导和谐政治,这是史诗人民性思想体现,是史诗一个闪光点。其五,初露唯物论彩霞,彰显革命性精华。史诗《罗摩衍那》提出许多叛逆性的异端思想观念。尤其显露出唯物主义思想光辉,这是最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印度之旅     
2003年春节刚过,我们就踏上了去印度的旅程。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曾经有一句名言:“要是说全人类已经由远古憧憬生活而至真正在地上找到了归宿,那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离我国很近,但那里的一切对我们却又那么陌生。历史的断层、文明的多元性、宗教的多样性,种姓制度的延续以及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都给印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印度经历了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文明、婆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