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鱼”、“云锣”是低年级打击乐器中的教学器材,笔者从1996年起先后执教了3次“木鱼”和“云锣”,每次执教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它们就像一个个脚印,真实地记录了一位小学音乐教师成长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木鱼”、“云锣”是低年级打击乐器中的教学材料, 从1996年起我先后执教3次.每次执教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就像一个个脚印,见证着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一教:“以教师为中心”的对话第一次教“木鱼”、“云锣”是1990年一次展示课.是《鸭子拌嘴》前的一个教学片断。师:小朋友请看这个乐器叫木鱼,看一看它的形状  相似文献   

3.
金月珍 《江苏教育》2006,(2B):42-42
“木鱼”、“云锣”是低年级打击乐器中的教学材料.从1996年起我先后执教3次,每次执教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就像一个个脚印,见证着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参加一次协作区教研活动时,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不封闭),引发了笔者对“数学广角”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各地“音乐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频频开展。本人有幸参加了前几天市里组织的音乐教学能手评选暨教学观摩会,受益匪浅,同时,感悟也颇多。一、拉近与师生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奇妙的天空》是二年级的一堂课,由一位男教师执教。在这一课中,这位老师首先通过让学生拍肩、握手等方式做了课前交流,在学习歌曲时用手号表示不同的音符,让学生分组表演歌曲,并运用了三角铁、木鱼、响板等乐器进行了器乐教学,这一系列环节没有大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结束后,一位听课教师幽默地说“:我听了一天的课‘,感动’了一天,回去继续‘感动’。”乍一听还以为是这位教师多愁善感呢。其实“,感动”是这一天里各位执教教师的共“同风格”。如一位教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这样一次次地提“及感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任教高年级数学,对新教材中的“乘法意义”不甚了解。前两年,我校组织一次二年级数学公开教学,执教教师对“5个乒乓球装一盒,  相似文献   

8.
案例背景: 传统教学强调“先教后学”,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有效教学观强调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注重学生课前围绕教师所设计的“导学案”进行有效地预习.为此,笔者围绕“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在校级数学赛课中做了一次尝试,执教“认识比”一课.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远程研修的学习中看到一位教师执教的“厘米的认识”一课(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下面是这位教师执教这节课前后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本学期在学校举办的“一课多上”活动中.笔者曾连续三次执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深刻地领会了这句话的内涵,下面是三次“长方体特征”的教学片段及反思。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校级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的“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片断,引发了教研组内教师的争议。具体教学实录如下:教师出示例题:一辆摩托3/10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背景:“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与商的定位方法及笔算竖式书写格式。很多教师在第一次教学这一内容时,都认为非常简单,实际上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从高位除起?除后十位上余下的数为什么要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因为教师觉得这一内容简单,导致第一次执教这一课时很少有教师成功解决这些难点。我第一次执教失败后,第二次执教这一课时,采取操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效果。教学实录:创设情境,尝试体验。教师出示10支一捆的笔,共9捆,另有6支散装笔。师:老师现在有96支笔,要平均分给3人,每…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话题,而其中的核心问题无外乎是语文课堂“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等,是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思考;“怎么教”,指选择什么方法来实施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侧重于材料的呈现和组织形式。近日,笔者有幸参加教研活动,三次执教《诺贝尔》(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内容)。三次执教,三次打磨,三次提升,笔者对语文课堂有了一些深入思考,逐渐厘清了语文课堂“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两位年轻教师分别执教了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一课.他们都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但两位教师在教学“试一试”这个内容时,其教学细节又不一样,这差异引起了我的思考,请看两个片段实录.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师很忌讳“讲”,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原则,尤其在执教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时,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16.
“描写了几次祝福”这一题目,自课文“练习”迻录。练习题指向明显:小说对祝福景象的描写,不是“一次”,而是“几次”。笔者执教是篇多年,印象中,小说对祝福景象的描写,似乎只有祥林嫂“穷死”在鲁镇那年的一次。一篇小说,作者对一种民俗的“描写”,如没有特殊需要,自然也无须有“几次”。然而,查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编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说是言之凿凿。  相似文献   

17.
听一位教师执教“圆柱复习”一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区小学数学学片教研活动,一位年青教师执教的“工程问题”一课,使我眼前一亮,感受颇深。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嗅”到了浓厚的数学探究的气息,同时也让我们对平日的数学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和启发。一上课,教师首先请同学们复习3道求工作效率的口答练习题。1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说课”活动在很多地方广泛开展,成为受广大教师欢迎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说课”不是简单的教案复述,而是对备课、讲课等各教学环节从教育理论上进行阐述,把执教者的教学设想,教学思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出来,供同行商榷和交流。本文是根据本人的一次“说课”比赛整理而成,“说课”的内容是“自由落体”一节,下面介绍说这节课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学为中心”理念下,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是需要“整块知识的学习”“整块学习时间”“基于学生‘困点’”“精准实施教学”的。那么,教师具体怎么做才能做到基于学生“困点”组织整块学习的教学呢?笔者通过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的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倡议书》一课两次的课堂诊课案例来分析,借助课堂观察这一评价工具,从事实出发,用数据说话,在实践中改进,促进教师课堂执教力和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