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主观化对等理论为框架,从主观性识解的辖域与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四个主要维度出发,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种英译本为例,分析译文是否实现了与原文的"主观化对等",发现原文和译文间的识解方式大多一致但也存在转换。  相似文献   

2.
主位结构理论是一种可以用于翻译研究和实践的语言学工具。本文以明代《石灰吟》为例,通过分析原文和译文本身的主位结构,对比原文和译文之间在主位结构成分方面的异同,探讨主位结构对于译文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翻译作为一门语言文字艺术,与美有着不解之缘,翻译美学是美学与翻译的结合,是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翻译过程中力图保持原文语言之美,尤其是意美,音美,形美,尽量接近其神韵,重构其意境为译者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结合前人《桃花源记》之不同译文,本文作者再次翻译《桃花源记》,并分析翻译中的美学特质,解析翻译之美。  相似文献   

4.
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特点及其文化背景上的诸多差异,造成翻译中的冗余失衡。《政府工作报告》频繁使用重复的四字结构、范畴词及各种冗余修饰语导致原文冗余过多,各种数字缩略词及新兴词汇的使用则导致原文相对于译文冗余不足。要达到翻译的“功能对等”,翻译时要调整原文的冗余信息,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冗余平衡。本文旨在探讨《政府工作报告》中汉语的冗余信息英译时平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罗兰.巴尔特的《作者死了》宣告了原文及作者权威性的终结。在后现代这一背景下,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深受沃尔特.本雅明的著作《译者的任务》一文中关于翻译论述的启发,对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思考。他打破了二者长期以来二元对立的等级结构,指出译文是原文的"来世",二者是互相补充,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这一见解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是翻译研究中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汉学家HerbertA .Giles的译文《醉翁亭记》 ,给了我们把美学思想运用于翻译之中的信心。在他的译文里 ,Giles发挥其母语娴熟的优势 ,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充分体现了原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使原文与译文“美善相乐” ,达到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 ,从而准确而传神地体现出原文的神与形、风骨和意境  相似文献   

7.
作者运用语篇补偿翻译理论,分析了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中的译文语篇与原文语篇的差异,从衔接性、连贯性、互文性和信息性几方面分析了张培基在《英译现代散文选》中所做的语篇补偿。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词是语言文字美学的集大成者。对于诗词的英译,如何再现原文中的审美信息不仅是译者面临的一道严肃考题,也是翻译美学关注的中心。以宋词《声声慢》为例,两位译者在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分别从音韵、词意、形式和意境四个审美角度对原词进行了阐释.均最大限度地在译文中传递了原词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9.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揭示了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特点.以《围城》以及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英译本FortressBesieged为例,探讨了会话含义对文学翻译如何实现等效翻译的指导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语言,有助于译者捕捉原作字里行间的弦外之音,在译文中准确传递原文的隐含意义,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等效.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论语》中隐喻运作机制的基础上,赏析评价了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结构隐喻、"天"本体隐喻、"上—下"方位隐喻在安乐哲、刘殿爵、辜鸿铭三个英译本中的传递.最后得出结论:《论语》语言深刻、富有内涵,正确理解原文是《论语》隐喻翻译成功的关键;成功的隐喻翻译不是将喻体简单地对应到译入语,而是要保证译文喻体的映射意象与原文喻体的映射意象一致,而且为大多数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1.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翻译,译者不仅需要理解原文所具有的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而且要尽量使译文在言语行为的上述三个层面上与原文保持等值。语用意义和言外之力、交际意图相联系,是翻译的难点。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往的言语行为,译者必须通过发掘原文的"言外之力",以清楚或隐约的方法把这种"弦外之音"传递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童话诗《小妖精集市》及其中译文的及物性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撂讨及物性模式对故事的角色塑造以及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揭示原文与译文在及物性模式上的异同,并讨论差异产生的原因与必要性.研究证明了功能语法在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以及翻译研究中的可操作性和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显化翻译是近二十年来翻译共性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出发,以李渔《闲情偶寄》中的"文艺篇"英译文为语料,探讨了显化翻译策略在衔接手段方面的运用。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古文英译过程中,显化翻译有助于将原文中隐含的主语、逻辑关系、深层的文化内涵准确表达出来,从而使译文衔接连贯,通顺易读,更有助于读者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语境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在翻译中,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以及对译文的准确表达,往往离不开其所在的具体语境。本文结合英汉互译实例,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语言文化语境三个方面讨论了语境在对原文理解和翻译表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语境信息确保译文准确无误、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15.
语域分析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英汉翻译必须考虑的问题。语场、语旨、语式是影响语域的三个重要变项,本文从语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翻译中语域对应现象,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注意使译文能表现原文语域特征,使译文与原文实现语域对等。  相似文献   

16.
从已出版的《国际海事条约汇编》中摘录出几段,分析译文对原文在逻辑关系的掌握、英语词汇的理解、专业术语的使用、中文表述的流畅上存在的问题,根据传统的翻译理论及相关法律与专业知识,提出对原译文的几点修改意见,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易懂.  相似文献   

17.
无论将英语译成汉语,还是将汉语译成英语,不仅要关注原文和译文的遣词造句,还要关注原文和译文的语境,以便准确地把握原文,有效地落实译文.语境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从词语的词典意义选择、语法判断以及文化涵义等方面都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大量的语例分析亦可见语境对翻译活动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翻译绝非易事 ,文学翻译若能再现原文风格则更难 ,杨必先生所译《名利场》可以视作英译汉翻译作品的最佳译作。译文精彩之处视为译者典范 ,为文学作品的英译汉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名利场》杨必译本不但表达灵活,不拘泥于原文句式,而且行文流畅,完美忠实地再现了原文风格和文体。依照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验证看出,句子层面,译者将复杂的句子简化为数个核心句;词语层面,译者讲究用词,即忠实原著,又不过多地受原文形式束缚;篇章层面,句子前后调整,使意义联接更加紧凑,译文风格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研究中,译者和读者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且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有学者认为应该抛弃传统的以原文作者和原文文本为中心的翻译策略,以求有所创新。针对这种翻译观念进行探讨,讨论如何处理原文风格和译文风格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要继续坚持忠实于原作,这不仅是对老一辈翻译家和研究者研究成果的继承,也是翻译的本质要求。最后对如何做到忠实性和忠实于什么进行了探讨,并以《红字》译本为例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