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悲剧无疑是世上“最高的艺术”,它那种因美的毁灭所激荡起来的感情之流,是其他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它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尝试着在教学中去体味它、表述它,并希望由此而使学生也受到熏陶……   曾经听过一堂《祝福》公开课,在学生简单地复述了情节之后,教师就人物形象作理性分析。教学结束后,我们在黑板上看到了这么一些结论性文字:做稳了奴隶的满足、消极反抗、迷信愚昧……深刻之极以至到了冷酷无情的地步 !课后,我们理应得到的同情、怜悯等悲剧美感荡然无存,留下的恐怕只有恐惧——因悲剧主人公再次遭到不公而战栗。   教学的…  相似文献   

2.
悲剧无疑是世上“最高的艺术”,它那种因美的毁灭所激荡起来的感情之流,是其他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它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在阅读中尽情体味它,并希望我们的心灵由此能从中受到熏陶和震撼性的洗礼。  相似文献   

3.
悲剧无疑是世上“最高的艺术”,它那种因美的毁灭所激荡起来的感情之流,是其他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它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尝试着在教学中去体味它、表述它,并希望由此而使学生也受到熏陶……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对悲剧的美感特征作了这样的说明:“当痛苦在具体化为艺术象征的同时,也就被作家的创造性想象所克服和转变了。它通过艺术的‘距离化’而得到升华。痛苦的征服像丑的征服一样,都代表着艺术的最大胜利,它必然在我们心中引起一种昂扬的生命力感...  相似文献   

5.
令现在大多数人感到奇怪,我喜欢读莎士比亚,尤其是他写的悲剧。什么是悲剧?1922年,冰心先生在上海一次演讲上说,悲剧意味着自由意志的选择。二十世纪初,正是我们国家民不聊生,兵连祸结的时代,有识之士纷纷塑造英雄人物,以唤醒我们的民族,而英雄人物的文学承载,就是悲剧。文艺作品的美,单就语言与表达技巧去分析只能流于表面,本质是美在于引起“观众”心灵的震撼。悲剧的美也不在于情节以及演出时的舞台效果,而存在于它给了我们怎样的心灵交汇。悲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崇高的。他们的崇高,其全部力量就在于在艰难的抉择面…  相似文献   

6.
商纣王在敌弱我强的对抗中以强输弱,为周武王打败,我们大多认为其悲剧应归因于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并非根本原因。商代中后期各种社会阶级矛盾的不断累积和爆发是商纣王悲剧的内在的、本质的根源;商纣王特殊的、悲剧的性格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催化剂和导火索,它加速着商朝统治集团的瓦解和商朝的死亡;商纣王军事战略上的流寇主义行为则是其悲剧的外在的、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自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在创作上取得辉煌成就及伟大思想家亚里斯多德《诗学》对悲剧理论富有系统性、代表性的阐述以来,在西方形成了传统的、正宗的悲剧模式,这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古典戏曲产生较晚,但其发展较快。自元杂剧出现后,以极迅猛的速度和气势发展,巨著名作层出不穷,深为世人所瞩目,其中悲剧的成就尤为杰出。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所指出的,象《窦娥冤》、《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然而,中国古典悲剧在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悲剧,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不可替代的独特风采,本文试择要浅论之。…  相似文献   

8.
悲剧的精神实质是积极的,有它的乐观色彩。当然并非所有的悲剧都有乐观性,但悲剧冲突的必然性预示着美必将战胜恶的乐观前景。悲剧的审美效果是积极乐观的,中国悲剧比西方悲剧更富有乐观色彩。  相似文献   

9.
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作为人类宏大文化乐章中的一个音符,始终吹奏着时代的最强音,具有持久的震撼力和极深的文化意义。而根植于悲剧土壤中的悲剧意识形式,作为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又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却孕育出了异质的悲剧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即中国的“柔”性悲剧意识和日本的“刚”性悲剧意识。这种差异与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总是伴随着两股力量的激烈搏斗,失败的一方总让人同情,哈代的小说,正是描写他们在历史进程的必然中,明知是悲剧的情况下,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反抗与战斗的历程,这是人类悲剧也正是哈代悲剧观的核心。通常所认为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只是他悲剧核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为其服务的。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悲剧性促使悲剧意识的产生。从主体的角度说,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认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清醒的把握。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隐藏着这种悲剧意识,一个主体意识充分自觉的人很容易在文学艺术中感应到它。鲁迅小说深沉的悲剧意识使之超越了现实层面的意义而在更为广阔的时空意义上带给我们无尽的启迪。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和认识小说悲剧意识的思想内涵便成为阅读教学中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部空前震撼人心的伟大的悲剧。它所表现的主要矛盾与作家的倾向性,它所着意描写的那么多美的人与美的事的惨遭毁灭,它的支撑全局的主体结构,无不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但是,《红楼梦》又并非如王国维所说的“彻头彻尾之悲剧”,而是包含着相当多的喜剧成分。这些喜剧成分,都描绘得鞭辟入里,有声有色,并融化于整个悲剧之中。这种以悲为主,悲喜结合,寓悲于喜,以喜衬悲的艺术手法,是对我国传统悲喜剧的继承与发展;它今天仍可作为我们反映此时此地的现实生活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英雄悲剧小说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英雄悲剧小说的美学追求刘新生新时期的英雄悲剧小说是悲剧小说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它对生活的表现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在文学领域的积极探索追求,它透视出一个民族真实、坚强的心灵,体现出生命意识冷静与镇定的理性自审。从美学角度鸟瞰新时期英雄悲剧小...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社会存,悲剧在,无论什么时代都有酿成 悲剧的可能。原始社会有自然悲剧的出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增加了社会悲剧和人造悲剧。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崭新的社会,但它的制度有不完善之处,这种不完善也可能出现人造悲剧,不过这悲剧只是局部的、相对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高度发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然而,随着地球的衰老,各种危机突现出来,仍然会产生自然悲剧。因此,我们说悲剧是文学永恒的题材。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对悲剧的美感特征作了这样的说明:“当痛苦在具体化为艺术象征的同时,也就被作家的创造性想像所克服和转变了。它通过艺术的‘距离化’而得到升华。痛苦的征服像丑的征服一样,都代表着艺术的最大胜利,它必然在我们心  相似文献   

16.
《红与黑》生动地呈现了新旧交替时期于连所经历的种种内在的和外在的生存困境。从悲剧及悲剧意识出发解读《红与黑》 ,我们发现于连悲剧所呈现的这种生存困境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意味 ,它揭示了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诸多无法逃避的悲剧式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剖析《榆树下的欲望》三位主人公的悲剧性,可以看出追求与幻灭正是奥尼尔悲剧所着力表现的主题,也是他悲剧思想的总结和体现。正是这样的主题使得伟大的悲剧艺术一直激励着千万个读者,正是其所张扬的斗争精神“照亮了生活中最污秽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8.
在汪曾祺表层温暖轻快的牧歌式小说叙事中,深深隐藏着挥之不散的悲情。本文试图以小人物的生存悲剧、伦理道德所致的精神悲剧、历史环境所致的不可抗拒的命运悲剧为出发点,探索作品平淡温情叙事背后的悲剧意蕴。在悲剧所呈现的审美意义上,汪曾祺独具一格的悲剧观是中国传统悲剧观与西方现代意识的完美融通与结合,它对新时期中国文学创作有着不可抹杀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女性悲剧的主题,是中外古今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如果说,女性是美的最高体现,那么,悲剧则是女性的永恒影子。在女性和悲剧之间,仿佛有一条隐匿着的锁链,沉落在历史的荡荡长河之中。”①本文所要论述的建安文人诗赋中女性的悲剧,正是这荡荡长河中的一滴水,它既是古今中外女性悲剧的缩影,又是特定时代——汉末建安女性生活和命运的真实写照。纵观建安文人诗赋,我们发现,建安文人塑造了一系列美女、思妇、弃妇和寡妇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妇女形象,通过反映她们对自由爱情和幸福婚姻的执着追求与这一追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的悲剧以最清醒的现实态度 ,把人的生存的悲剧性展示在我们面前 ,古希腊悲剧家们的悲剧意识 ,也启发着我们正确地看待艰难的人生 ,并在这艰难中开拓前进。从生存论角度看 ,古希腊的悲剧家们特别给我们展示了人的生存样态的自觉 ,人不再是盲目的任命运所随意摆弄的玩偶 ,而是更自由的人 ,是对于自己的行动和激情负有更大责任的人。从文化的角度看 ,古希腊的悲剧家们暴露了文化的困境 ,并以悲剧主人公的毁灭揭示了文化陈规的巨大力量 ,反过来它也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奠定了基础 ,随着悲剧主人公的毁灭 ,使人们感受到新的文化价值的尊严 ,看到了新的文化的曙光 ,实现了悲剧的否定式超越。从审美角度看 ,悲剧主人公的抗争以其震撼人心的力量 ,显示了人的尊严 ,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而他的毁灭也赢得了人们的赞美 ,迄今为止依然给我们不可企及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