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复式课,无论是同科目或异科目的教学,总有声浪冲突,互相干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究其原因,多数是课表科目编排得不合理,教案动静搭配不当,教学中齐读齐答次数多,教师讲解和学生答问声音太高,课堂常规未很好建立所致。声浪冲突是复式教学的客观条件带来的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不利因素。在现有条件下要消灭声浪冲突是难以办到的,不过,只要我们  相似文献   

2.
在复式班教学中,如何避免或减轻声浪冲突现象,这对于提高复式班教学质量至关紧要.李伯棠在《小学教学》一九八三年第一期上著文指出,解决的办法有三条:第一,合理编排课程表和教案.注意不要把需要发声的科目同时排在一堂课内,如音乐课不宜与阅读课合排.布置作业时注意动静的合理搭配和彼此的次数、时间,做到互相衔接,声浪互不干扰.  相似文献   

3.
复式教学中哑语、符号及其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式教学中,如何减少和避免声浪冲突,尽可能把它控制在最低限度,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哑语和符号,可以不通过语言信号传递信息,表达意图,在安排复式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做到心照不宣,很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广大复式教师认为,这是比较适用于复式教学的有效的一种手段 哑语,是凭借动作(主要是手势)来代替说:符号,则是以极简单的图形代替说。对哑语和符号内涵  相似文献   

4.
言语是一切课堂教学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最重要的和最强有力的手段,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信息途径。无论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离不开言语这一重要媒介。课堂教学中,没有言语就不能很好地进教学活动。有言语,就有声浪。声浪在教学过程中有它积极的、不可忽略的重大作用,但用之不妥也会产生非正常的副作用——干扰教与学。声浪干扰在单式班教学中有,在复式课堂教学中则更为突出。所以说复式教学中声浪的干扰就成了复式教学中应予研究和妥当解决的突出矛盾。如何克服复式教学中声浪干扰,我认为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充分发挥形态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声浪冲击,对复式班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害的,在复式教学中应该极力避免。担任复式教学的老师都很清楚,课堂上禁止布置有声作业,如朗读、背诵、讨论等,也不宜于让学生齐答问题,甚至于连课堂讲课的声音也不宜太高。目的是为了避免声浪冲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提高课堂效益,确保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复式教学中出现声浪干扰,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复式班的课堂上,出现声浪冲突,互相干扰,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减少和克服声浪的冲突与互相间的干扰呢?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目的搭配和座位的安排要合理在编排课程表时,我们不要把音乐课与语文讲读课搭配在一起。尽量考虑把需要发声多的课(如语文、自然、思想品德等课)与发声少的课(如数学、美术等课)搭配在  相似文献   

8.
活动课程的开设,是义务教育课程编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这对复式教学的改革,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复式教学的条件下,如何从整体改革的思路出发,上好活动课程,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使复式教学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一、复式教学开设活动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复式教学中开设活动课程,增加“活动”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大而言之,这是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新型人才的需要;小而言之,复式教学由于自身局限性带来的空白需要通过一定的活动来弥补,如为了避免声浪干扰而在复式教学中比较不利…  相似文献   

9.
复式教学的特点是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重,声浪干扰大。复式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便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复式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呢?我的做法是:一、创造朗读训练的条件鉴于复式教学的特定条件,我从座位的排列、学科的搭配和动静组合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化弊为利,积极创造进行朗读训练的条件。(1)座位改同向排列为背向排列。背向排列避免或减  相似文献   

10.
在以低教育成本追求高教育收益的时代,复式教学作为一种课堂组织形式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以"动静搭配"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复式教学模式因其存在年级割裂、声浪干扰等种种弊端逐渐为研究者所质疑,"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以其显著的特征恰到好处地克服了上述弊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受到复式教师的青睐。认真把握新模式的内涵要义,深入解读其实践特征,对于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复式教学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何上好每堂复式課?我們认为复式班教学除了要遵循单式班教学的一般規律和原則外,还应注意下面几个問題: 1.培养学生具有自动作业和自己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慣。在复式班上課,从事自动作业的学生由于受教师讲課的声浪或其他教学活动和外界刺激的影响而容易分心。因此,必須重視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说话训练自成体系,自有序列,训练方法也丰富多彩。而复式班上好说课话突出的难点是:如何排除年级间的声浪干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一种同教材异要求,分别训练互相迁移的训练方法,根据动静搭配特点安排好教学程序与教学步骤,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听、说,互相受到启发,产生正迁移作用,把声浪影响降到较低处。下面谈谈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小学的复式班里,有几个年级同时上课,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声浪冲突,排除干扰,这就要搞好“动”与“静”的搭配。动、静搭配,根据每堂课的不同内容,一般可以采取如下三种方法: 一、以静代动。备课时,如果发现两个年级的直接教学时间相互冲突,或是一个年级需要增加直接教学时间,其它年级相应地要适当增加自动作业的材料,这时,就要以静代动,把原计划的直接指导,改为自动学习来进行。主要方法是:①利用小助手掌握指示卡做机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学会了看书、作文、掌握了语文这种基础工具,对于学习其他各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在正确认识复式教学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复式班语文教学,搞好复式班语文教学。复式班语文教学如何搞?我们认为要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特别要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这是关键。复式教学有哪些特点?归纳起来可以说有“三多两少”,即同一节课内兼顾的年级多,教学内容多。课内自动作业多,直接教学时间少,同一年级的学生少。这些特点,其中不少正是复式班课堂教学的难点。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要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需要较多的直接教学时间,朗读、复述和讲故事等课内活动,其声浪又  相似文献   

15.
复式班学生的说话能力比较弱。这是因为复式班同时并存两个年级(或者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在教学时要处理动静关系,所以学生不可能有较多的时间来说话和朗读课文。在课堂上也不可能两个年级(或者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同时大声说话,否则就会有声浪的干扰。面对上面这些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我们除了在一个一、二年级复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复式班教学的需要,必须制作一些简易的教具。它不仅可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且有助于动静搭配,避免声浪冲突。提高教学质量。今介绍以下几种教具,供老师们参考选制。名称:同偏旁部首归类识字卡。制法:剪12厘米宽、15厘米长的硬纸片作底,糊上一层白纸。在白纸上用红色写上已学过的偏旁部首。除去偏旁部首的另一部分,用黑色写在另一张小白纸上,把它拼贴在硬纸片上,就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17.
在复式教学中,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多,要减少声浪的影响。运用无声语言进行调控,可以减少声浪冲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常用的无声语言有下面五种:脸语。教师的脸语,即脸部表情,必须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兴趣,产生求知欲。眼语。眼睛是沟通师生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眼睛来建立和维持师生关系,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眼语来修正自己的教案。  相似文献   

18.
在复式教学中,学生在动静交替的状态下学习,往往会产生相互间的干扰。这些干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视觉干扰:教师讲课中用的图片、教具及老师的行动等,都会引起“静”态下学习的学生视觉的转移。二是声浪干扰:教师讲课中的语音声调、学生回答问题、朗读等声音,都会分散“静”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同样,自动作业方面的学生默读、轻读、小助手的活动,虽能保持自动作业的学生的注意,却也会对直接教学的学生产生干扰。另外,“静”态学习的学生,如果纪律性差,缺乏自控能力,或因作业留得不适当,自学能力又低,擅自向老师发问等,也会对“动”态学生产生声浪干扰。如何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消除干扰源,降低相互干扰呢?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注意培养学生抗干扰的能力。复式班的学生要比普通班的学生更具备抗干扰  相似文献   

19.
复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符合我国地域辽阔的国情,特别是偏僻的山区,复式教学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起着很大作用。当前,如何加强复式教学,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怎样提高复式教学的质量,已成为摆在复式教学者面前的新课题。那么复式教学中如何实施...  相似文献   

20.
黄清源、黄振贤在《福建教育》第十期出撰文说,复式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个难题,处理不当,会出现声浪干扰。我们的做法是:在培养和锻炼学生注意力和意志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课内加强指导,课外训练为主。1.创情设景,激发兴趣。山区条件差,儿童鲜有听广播录音、看电视的机会,受朗读范例耳濡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