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去年9月至今年2月.我尝到了一次新闻官司的苦涩味。本来.我与另两家市级电视台的记者一道,应××市技术监督局的邀请.采访并帮助他们宣传整顿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活动.但在一条仅有200多字的小消息见报后,没料到邀请者却出尔叵尔,背着三家新闻单位私下给那次被整顿的两家公司出具了两份证明.说我们的报道“失实”.两公司因此而把我送上了法庭。我的报道虽然与两家电视台的报道内容一致,但因报纸是白纸黑字.有据可查,而电视与此不同.所以站在被告席上的独独只有我一人。经过法庭内外近5个月的较量后.官司终以两原告撤诉…  相似文献   

2.
王玉顺 《新闻界》2001,(6):46-46
1990年4月中旬,我参加广元市市人大、市政协工作会的报道。期间,广元市委、市政府领导与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会上,一位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政协委员发言说,她诊治了一名患有性病的婴儿。经询问,其父母自称是在某温泉洗澡时被传染,并传染给婴儿。她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性病的诊治、防患工作。获悉这条新闻线索,我立即对该政协委员进行采访,并写了一篇消息在报上刊发。事过几月,该温泉负责人以报道不实为由,向报社索赔,并起诉到法院。后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但给报社造成了一定损失。随后,报社领导和我在…  相似文献   

3.
如今,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常常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己的名声,看到对自己不利的报道,便要走上法庭,与新闻单位对簿公堂。这种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既给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时甚至使我们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因此,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新闻官司.变压力为动力,变“坏事”为好事。  相似文献   

4.
一、官司的发生 去年9月 17 B,××市技术监督局邀请我和另两家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们于当日进行的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的整顿、打假活动。活动开始时,该局一科长向我们出示了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技术监督局等部门于1997年6月27日联合下发的有关文件。然后,他们即按照上述文件精神收缴了部分伪劣产品和有关经营公司的招牌,对所整顿的四家既无任何技术标准,又无技术监督部门的任何检测批准手续的太阳能热水器产销公司,下达了停止生产和销售的口头指令。为了保证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他们还动用了荷枪实弹的武装警察及用…  相似文献   

5.
从这几年来发生的新闻侵犯名誉权案件的情况看,基本上是媒体和记被起诉了,才被动委托律师找证据。但是,由于新闻采访的特殊性,时过境迁,往往难以取证。在法庭上提出主张但又缺乏证据,就意味着败诉的可能。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但也是引发新闻侵犯名誉权纠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熙 《新闻知识》2002,(1):34-36
近年来,现代社会的新闻媒体在从事新闻报道中,努力运用舆论监督的重要功能,在促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舆论监督过程中经常引发出许多的新闻官司,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被报道对象以侵权为由推上被告席的事件亦屡见不鲜。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作到既顺利实施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同时又能有效地预防新闻官司的发生呢?笔者从事法制新闻工作二十余年,下面结合自身经历,就新闻官司的成因及预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达到“防患于未然”之目的。一、新闻的虚假性与新闻官司“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  相似文献   

7.
新闻官司浅探中国新闻学院郑保卫近年来,新闻官司越打越“火”,一些记者、编辑一次次被迫站到了被告席上。新闻界对此有所焦虑,社会上也有议论。到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怎样正确对待新闻诉讼?新闻工作者用什么办法摆脱新闻官司的困扰,已成为摆在新闻界面前的一个严肃...  相似文献   

8.
新闻官司与舆论监督高峡随着舆论监督的加强,新闻官司也多起来了。宜昌市去年就发生一起:三峡电视台、宜昌日报和三峡晚报,先后报道8位勇士征服长江三峡的壮举,中央和外省新闻媒体也纷纷转发。这完全是一篇正面报道,只是叙事中客观地提出了一条游船从勇士身边冲过时...  相似文献   

9.
两个月前,当我初听到李谷一将要与《声屏周报》对簿公堂时,深为《声屏周报》的同行们捏一把汗。那时,我不曾想到是今天的审理结果,只是因为知道《声屏周报》记者对自己所报道的事实,全是通过电话采访得来的,这可能就是造成这场新闻官司败诉的根据。当然,这不是电话采访本身的过错。新闻记者的天职,是尽可能快地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告诉给读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自然可以运用包括电话采访在内的各种必要的采访手段。但是,电话采访同其它采访手段一样,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其不足。它的优势就是  相似文献   

10.
我多年从事难搞的舆论监督工作,采写、编发了大量的批评稿件,处理了千余件(次)来信来访,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有数十篇被评为地市州报、省和中国地市报群工研究会舆论监督好稿,未因稿件失实而吃新闻官司,其原因,主要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牢记法律未给记者豁免,能摆正位置,做好“四员”;客观公正,免当被告;以法保护自己。 摆正位置,做好“四员” 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和党风、民风的根本好转,是党报群工部的一项重要职责。 面对各行各业各层次群众反映的诸多问题,在编发《读者来信》和采写编发《内参》中,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建议、要求,起到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作用,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帮忙而不添乱,是记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但我从不以记者是“无冕之王”自居,越俎代庖充当“执法人”、“救世主”、“包青天”。如果那样,很可能成为被告,成为败诉者。我做舆论监督工作,只是运用党报的权威性,做了个宣传员、曝光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名人官司新闻上版面,这使我想起了“官司新闻”这个名词。请看几年来达式常为别人诽谤的官司;杨在葆为自己肖像权的官司;歌唱演员沈小岑为离婚的官司;滑稽演员杨华生的住宅调换的官司;徐良、游本昌、陈佩斯的“名誉权”的官司;以至最近劳模杨怀远与作家张士敏的一场官司等等,都十分引人注目。是也乎?非也乎?请看法庭最后裁决!这就是近几年来在学习法制、维护法制、运用法制的热潮中,在报纸上新崛起的一个新闻品种。它的外延比法制新闻小,以对簿公堂、打官司为其特征,故暂名为“官司新闻”,我想是不足为怪的。上法庭、打官司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宗,不是每宗都能构成新闻。这里的官司新闻,是以名人打官司或重要人物的官司为本。从西方新闻价值说  相似文献   

12.
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工作的职责,又是党和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些新闻工作在行使这项神圣的权利时,有的竞吃上了新闻官司,甚至还以败诉告终。如今,新闻官司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又是党和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可是,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出现的记者被打,采访工具被抢被砸,新闻纠纷增多等现象,也必须引起媒体的高度重视。因为过多的新闻官司。肯定会牵涉记者的大量精力。使其产生畏难情绪和心理压力。客观上也会冲淡舆论监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进程逐步加快,法制新闻业已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在法制新闻以它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吸引读的同时,引发的新闻官司也日益增加,这不仅造成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也给新闻宣传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自觉学好法律知识,努力增强法律意识,尽力避免新闻官司,是摆在新闻工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各级新闻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能。新闻载体正确开展好舆论监督也是贯彻党的新闻方针、当好党和人民喉舌、增强自身威信的重要途径。然而,开展舆论监督就容易产生新闻官司,如何在切实履行舆论监督职能的同时又能尽量避免新闻官司的出现,成为当前摆在各级新闻单位面前的一道严肃课题。1983年,上海《民主与法制》杂志第1期发表《二十年“疯女”之谜})的文章,导致了一场长达数年的诉讼。据说,这是建国以来的首起新闻官司。此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与“经商热”、“集邮热”等同步,出现了“新闻官司热”.先后有200…  相似文献   

16.
王珏 《新闻采编》2007,(3):28-29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和职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报舆论监督内容的变化和报道领域的拓宽,一些有深度、有影响的“重磅炸弹”,直指一些党政官员的腐败、渎职。同时,党报舆论监督也更多地关注民生民瘼,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名人官司新闻上版面,这使我想起了“官司新闻”这个名词.请看:电影演员达式常为告别人“诽谤罪”的官司,杨在葆为自己肖像权的官司,歌唱演员沈小岑为离婚案的官司,滑稽演员杨华生的住宅调换的官司,徐良、游本昌、陈佩斯为“名誉权”的官司,以及最近劳模杨怀远与作家张士敏的一场官司,都十分引人注目。是也乎!非也乎?看法庭最后裁决。这就是近几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名人官司新闻上版面,这使我想起了“官司新闻”这个名词.请看:电影演员达式常为告别人“诽谤罪”的官司,杨在葆为自己肖像权的官司,歌唱演员沈小岑为离婚案的官司,滑稽演员杨华生的住宅调换的官司,徐良、游本昌、陈佩斯为“名誉权”的官司,以及最近劳模杨怀远与作家张士敏的一场官司,都十分引人注目。是也乎?非也乎?看法庭最后裁决。这就是近几年来在大讲学习法制、维护法制、运用法制的热潮中,在报纸上新出现的一种新闻品种,暂名之为“官司新闻”。上法庭、打官司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宗,但不是每宗都能构成新闻。这里说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我受报社委托到法院应诉。因《私了了不清的血泪债》(以下简称《私了》一文去年在《黔江日报》编发,原告父女3人告报社和作者侵害其名誉权。 《私了》一文是新闻稿,说的是彭水县某乡一件强奸案。受害者父亲知晓后非常气愤,但想到报了案女儿名声就保不住了。于是欲与强奸者私了,以为这样还可得一笔钱。而强奸者畏罪潜逃。终于,受害者父亲还是带着女儿去报了案。罪犯被公安机关擒获归案。编发这篇稿件的初衷是提醒公民要珍惜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凡违法的事想私了是不行的。具体处理时,编辑见到了公安部门在通讯员的采访材  相似文献   

20.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中国人的生活中又多了一种热闹:新闻官司。 几乎没有任何一类民事纠纷有新闻官司这么让法律捉襟见 肘,让法官焦头烂额,让胜者疲惫不堪,让输家忿忿不平,让亿万民众津津乐道。何以如此?除却事件本身的知名度之外,恐怕还跟这类官司涉及的“怪现象’有关。 官司之中,法律顾此弃彼 新中国法制史和新闻史上一条重要的红线,划在1987年的元旦。 在此之前。比如1983年,某报星期日版的一则消息说,“……文艺演出中,某女独唱演员在舞台上台风不正,挑逗观众……。”愤怒的女演员状告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