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自一九三九年一月一日至一九四一年一月,整整三年间,五四新文学作家郁达夫受聘于新加坡星洲日报,占领了在海外宣传抗战的一个重要阵地,而且在沟通南洋和祖国文化与团结进步文艺青年方面,成为一面公开的旗帜。星洲日报是南洋侨领胡文虎创办的第一家“虎报”,因胡文虎经营的万金油商标为虎牌,故称虎报,星洲日报创刊于一九二九年,后来相继又在香港创办星岛日报,在仰光创办星缅日报,在曼谷创办星暹日报,在厦门创办星光日报,在槟榔屿创办星槟日报,在吉隆坡创办星中日报,亦称星系报纸。但在我国报史上少有的这个报业托拉斯,除了必须宣传虎牌万金油外,并没有统一的言论准则,甚至也没有总管理处,各报自行其是,政治倾向往往因编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与30年代初期,潮籍华侨曾圣提、曾华丁、曾玉羊兄弟三人,是当时南洋文学的拓荒者,他们为新马华文文坛及新闻报业作出了卓著贡献,享受盛誉,当时被称为"南洋文坛三杰"。  相似文献   

3.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辛亥革命后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其对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尤其是对云南以及全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云南以至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被朱德总司令称为“革命熔炉”。云南陆军讲武堂也是中国公开招收海外华侨学生和外国学生的第一所军校。1916年,云南都督、讲武堂校长唐继尧派特使陈觉民、符赞坊等到马来亚等地宣慰华侨,筹措华侨捐款,扩大其在南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清末至民国年间,福建华侨多踊跃投资新闻事业,创办报刊,传播国内外信息。当时涌现的报业大亨中,胡文虎是极具影响的一位,他的“星系报业”虽创办于东南亚,影响却波及全球。本文略述胡文虎及其星系各报的组织、发行历史概况。  相似文献   

5.
晚清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大量百姓前往南洋地区谋生。通过分析这一特定时期南洋华侨的服饰穿着、饮食习惯、居住场所以及教育情况等方面,展现南洋华侨群体的生活风貌在异地文化影响之下的特征与变化,来体会当时南洋华侨群体在背井离乡之后,在异国他乡的生存状况。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南洋华侨群体保持着与中国文化同质的本质,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社会所表现的顽强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正>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的有关抗战时期南洋华侨机工支援抗战运输的档案文献,是当时中央驻昆运输机关——西南运输总处与南洋华侨领袖组织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运输的有关电、函等公文。该档案文献反映了1937年国民政府成立西南运输总经理处之后,南洋华侨积极投身当时唯一的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的具体情况,人物涉及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以及国民政府的一些显赫人物,如何应钦、宋子良、余鹏飞等。该文献是抗战史料的组成部分,对研究战时交通及战时物资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70年前,1929年1月15日,星系报业集团的第一份报纸———新加坡《星洲日报》创刊了。星系报业集团是海外华文报业中最为著名的报业集团。它是由著名华侨企业家胡文虎所办。先后共创办华、英文日报16家,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连同...  相似文献   

8.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闻界的老前辈胡愈之,在南洋七年,任过《南洋商报》编辑主任和《南侨日报》社长。这两份侨民报对于推动华侨抗日救国,宣扬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提高华侨的地位,起了巨大的作用。《南洋商报》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3年创办的。胡愈之到新加坡的时候,该报已经易主,但仍和创办人保持密切关系。胡愈之  相似文献   

9.
康拉德·布莱克(Conrad Black)是加拿大报业的后起之秀,也是西方报坛上杀出的一匹实力强劲的黑马,人称“媒介皇帝”。近几年来,他在加拿大报业呼风唤雨,刮起了一阵又一陈“布莱克旋风”,引起世人瞩目。 布莱克1944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富豪家庭,从小受到商业熏陶,年仅21岁时就被加拿大最著名的工商巨子协会“多伦多俱乐部”接纳为会员。而他之所以进入报业发展,源自于读大学时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0.
林白水:以身殉报的报界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白水,原名獬,又名万里,字少泉,1874年1月17日出生于福建闽侯县,1926年8月6日。被枪杀于北京天桥,时年52岁。他坚持致力于“改造报业”、“革新社会”的事业,是我国早期与邵飘萍齐名的著名报人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湖北档案》2008,(11):F0004-F0004
该文献形成于1973年-1945年,共850卷,保存于云南省档案馆。该档案文献是有关抗战时期南洋华侨机工支援抗战运输的档案文献,是当时中央驻昆运输机关——西南运输总处与南洋侨领组织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运输有关电、函等公文。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昆明的西山森林公园,有一座高达12米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碑文写道:三千余名热血奔腾的南洋机工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弥漫战火,沐雨栉风,披星戴月,历尽千难万险,确保了滇缅公路的畅通,被誉为“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3.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闻界的老前辈胡愈之,在南洋七年,任过《南洋商报》编辑主任和《南侨日报》社长。这两份侨民报对于推动华侨抗日救国,宣扬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提高华侨的地位,起了巨大的作用。《南洋商报》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3年创办的。胡愈之到新加坡的时候,该报已经易主,但仍和创办人保持密切关系。胡愈之受周恩来同志的嘱托,支持和帮助南侨总会(全  相似文献   

14.
南洋华侨机工作为“二战”时期在中国西南“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上运输国际援华物资以抵御日寇的一批爱国人士,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时代印记。在爱国主义教育大背景下,建构完整的南洋华侨机工记忆是时代交给我们的重任。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利用现有南洋华侨机工档案,建构完整南洋华侨机工记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本文认为可从身份认同、建构主客体业务开拓、不忘初心的时代所需三个方面对南侨机工记忆构建必要性予以理解,并从理论、实践与各方面保障对可行性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蒋冬英 《兰台世界》2016,(20):96-98
通过新马华文文学及书刊,了解到一位尚少人知的新马华文学的拓荒者、杰出作家、潮籍华侨报人曾圣提的一些研究资料线索。本文试图把他丰富的办报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以及对南洋社会文化活动影响作一个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6.
<正>8月14日,由中国国家档案局、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主办,云南省档案馆承办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图片展"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选编》首发式在云南省博物馆隆重举行。新加  相似文献   

17.
著名企业家、中国青春宝集团公司董事长冯根生近日欣然接受浙江省报业协会的邀请,当上了省报协报业督查员,并承诺要为规范报业市场,尽一分心,出一把力。 冯根生诸事繁忙,各种社会职务也很多,为何还偏偏看中“督查员”这个“衔头”,要到新闻界来“轧是轧非”呢?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几乎每个人回国来参加抗战的经过,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1941年1月27日《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南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形成时间为1937年至1948年,共850余卷,这组档案真实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打破日寇封锁,确保大批国际援华物资从缅甸仰光运进中国,国民政府委托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代为在南洋各地招募华侨汽车司机和修理工;南洋各地华侨踊跃报名应征,自1939年2至9月,共有3200余人应...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和︽南洋商报︾的一段往事王士谷毛泽东除有题词在华侨报纸发表过以外,他的著作中明显地提到一家海外华文报纸,据笔者所见的资料,除了新加坡《南洋商报》以外,还没有第二家。1958年10月13日,正当我军对金门的炮击暂停一周之际,毛泽东起草了一篇准备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