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作为东北也是全国的第一个民众自发组成的抗日救亡团体,其对东北义勇军的兴起和坚持武装抗日,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是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东北同胞最早建立的抗日救亡团体.由于它抗日救亡旗帜鲜明,宣传鼓动形式多样,武装斗争有声有色,所以它虽然存在不足两年,却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和东北抗日义勇军坚持战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它的建立与发展都是在张学良的保护与支持下进行的,所以说,救国会既是一个社会基础较为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众组织,也是一个和张学良有着特殊政治关系的抗日救亡团体.  相似文献   

3.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作为东北也是全国的第一个民众自发组成的抗日救亡团体,其对东北义勇军的兴起和坚持武装抗日,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蒋介石的不抵抗,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北平救国会的领导下,东北各地均开展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武装斗争,郑桂林领导的抗日义勇军第四十八路军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932年1月,原东北军军官郑桂林(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和东北讲武堂第九期)带领一百多名抗日骨干,由关内来到绥中西北山区进行抗日活动。出关前,他曾亲去北平会见救国会会长彭小秋等人,力陈抗日主张,深受救国会倚重,被委任为抗日义…  相似文献   

5.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东北三千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国难当头之际,许多爱国志士举起抗日救国的旗帜,抗日烽火燃遍东北大地.其中,本溪籍爱国志士白广恩参加领导的第二十一路抗日义勇军,活动于沈阳、本溪一带,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革命斗志.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中央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关系中,周恩来占有特殊的位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九一八之际,他就是当时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党中央主要成员,一直关注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在中共中央和东北抗日联军失去联系后,周恩来的著作和事迹,仍然是东北抗日联军贯彻党中央政治路线、坚持东北抗日斗争的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5,(Z2):113-114
<正>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各地相继沦陷。1932年3月1日,日本在长春扶植建立了伪满洲国。1934年,日伪为了强化其统治的目的,将奉天省东部区域划出设置了伪安东省,省治伪安东市(今丹东市)。1933年春,原安东林科中学校长李献廷、时任安东林科中学校长秦有德二人,会集三十名同志,组成北平救国会安东分会,也称之为安东救国会。伪安东省教育厅厅长孙文敷为名誉会长,秦有德为会长。安东救国会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进行反满抗日思想宣传,吸收反满抗日积极分子,在安东省内进行反满抗日活动,其活动中心在安东市。一、安东救国会分会成立为了迅速在安东全省境内组织分会,安东救国会名誉会长孙文敷利用教育厅厅长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甘当亡国奴的大批东北流亡民众先后逃往关内,仅东北流亡学生即达三、四万之多.从此,形成了以东北军为骨干的,流亡关内各阶层、各团体及广大军人眷属在内的一个庞杂的东北流亡集团.这个集团的宗旨是抗日雪耻,复土还乡.东北流亡民众的抗日情结,对张学良抗日思想的转变,使他由不抵抗到下定决心坚决抗日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于丹 《黑龙江档案》2013,(2):164-164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东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影响和直接领导下,以人民抗日武装为主体,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伪"满洲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王芳 《黑龙江档案》2014,(5):142-142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三省,对中国人民实行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冲破了敌人的文化统治,创办了多种报刊,在报刊上发表抗日文学作品,利用报刊进行抗日已成为当时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部分。金剑啸就是利用报刊同敌人展开艰苦斗争的。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在哈尔滨创办了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后改名为《东北红旗》、《东北人民革命报》),该报的宗旨和任务是向东北人民宣  相似文献   

11.
罗登贤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最早领导东北抗日的满洲省委书记。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东北抗日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书写了东北抗战史上一段传奇。  相似文献   

12.
东北救亡总会是1936年6月20日在北平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组织,它吸收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和东北流亡同胞的团体,主要代表成员有原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复东会的领导人高崇民、阎宝航、车向忱、陈先舟、卢广绩等,还有东北军、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义勇军、东北大学等抗日团体的代表。8月27日,省档案局(馆)长孙成德会见了来访的东北救亡总会领导高崇民、陈先舟、车向忱、王福时、李放等人的子女高在春、车树实、陈明、王复东、王复兴,李光等。并陪同他们参观了省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部、名人档案库房、特藏档案库房  相似文献   

13.
戴伟 《黑龙江档案》2013,(5):112-113
1936年,抗日武装斗争达到最高潮,敌人的铁路交通线频繁遭到东北抗日联军的袭击。同年秋,东北抗日联军为了避开日满军警秋季"大讨伐"的锋芒,同时,为了开展获取越冬物资的行动,东北抗日联军决定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穆棱沿线进行一次袭击日满军军用列车,夺取其军用物资的行动。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思想中的抗日情愫及其抗日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退军关内,致使日寇三月内占领东北全境,从此背负"不抵抗将军"的历史骂名.身怀国仇家恨的张学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但在军事上仍坚决奉行着"保持克制,不予抵抗"的对日侵华政策,而另一方面,面对着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张学良却尽己所能,具有很强的民族气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秘密地支援着各地的抗日活动.一、张学良思想中的抗日情愫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接管了东北的军政大权.张学良虽与日本人有血海深仇,有强烈的排日倾向,却没有逞匹夫之勇的条件,他在处理具体问题上是很谨慎的.  相似文献   

15.
马芳 《档案天地》2012,(10):38-43,5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辽阔东北大地的崇山峻岭、荒原水畔,一支新型的人民抗日武装、一支顽强的雄师劲旅——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诞生了。在此后的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相似文献   

16.
朝鲜民族是朝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而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以及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的朝鲜民族则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员。作为最早受到日本侵略、欺压的民族之一,他们曾在东北创建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武装力量,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为促进中朝两国人民共同抗日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参谋长、第三路军西北指挥部指挥冯治纲,1908年出生在吉林省公主岭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后举家移居黑龙江省汤原县宅中乡耿贵屯(今胜利乡荣丰村)居住。日寇侵略东北后,冯治纲拿起刀枪,组织“文武”队奋起抗日,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汤原反日游击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先后任中队长、军参谋长等重要职务,指挥过许多著名战役,杀得日伪军闻风丧胆。  相似文献   

18.
赵圃 《兰台内外》2005,(4):14-15
“九&;#183;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仅4个多月,日本军队就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拿起武器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其中,抗日联军第三军是驰聘在松花江两岸的一支英勇的抗日队伍,它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开辟与建立了数块较大的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见证民族命运转折,承载人类和平愿望的特殊年份里,反思抗日战争也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的东北战场有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在这片战场上战斗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为  相似文献   

20.
1942年8月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是一支由中、朝、苏三国反法西斯战士组成的国际军事组织。这支部队具有鲜明的国际性。抗联教导旅的成立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东北抗日联军与苏联远东军军事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