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李桂秋 《兰台世界》2012,(10):57-58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局部执政的第一次尝试,此后,直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长达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与国民党进行坚决的斗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新华通讯社创建75周年. 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隆重开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崭新的由工农大众当家做主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它的出现,震惊中外,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从此,瑞金成为红色政权的首都,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就在这一时刻,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成立并发出了第一批电讯.  相似文献   

3.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当晚,新华通讯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并首次播发新闻,报道了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消息及有关文件。红色中华通讯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用无线电台播发新闻的通讯社,它与同年12月11日创办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是一个组织机构,一套人马,对外一般称红色中华社或红中社,也曾用过红中通讯社等名称。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在《红色中华》报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会议开幕的当晚,新华通讯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成立并发布新闻。 同月,中央苏区还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关于提高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色中华社或红中社.她与1931年12月11日创办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是一个组织机构,一套人马.1937年1月在延安改称新华社.1979年新华社经过调查和考证,向中央递交了报告,提出原来流行的新华社诞生于1937年4月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实际,新华社的诞生时间应改为1931年11月7日其前身红中社成立之日.这个报告经中央批准后,新华社的诞生时间也由此正式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6.
1931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逐步成为中央苏区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报刊.最初发行3000份,最高时发行达四五万份.其成功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党报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照龙 《中国广播》2006,(11):79-7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揭幕仪式10月16日在江西瑞金沙洲坝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出席并为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揭幕。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作为临时中央政府直属的宣传机构,红色中华新闻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正确主张,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功勋。2002年,国家广电总  相似文献   

8.
1931年11月7日,一个新生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受命发布这一惊天消息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这一天,就成了新华社的起点.从缴获的一部半电台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穷乡僻壤到都市大邑………新华社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患难与共,风雨同行.在作为党和国家耳目喉舌,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呼声,讴歌和颂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业绩的同时,也成就和壮大了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张玮 《传媒》2012,(8):43-44
行业报是中国报业的一个分支,系指由中央或省市(自治区)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主管或主办的报纸,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发展,已经在我国报业中形成了独特体系. 我国行业报发展历史回顾 回顾我国行业报的发展,1931年8月在江西瑞金创刊的《健康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专业报纸.  相似文献   

10.
1931年11月7日,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由工农兵当家作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诞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掀开新的一页.在这次"全苏"大会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大纲》、第一部《劳动法》、第一部《婚姻法》、第一部《经济政策》,并通过了《土地法》等有关法规法令.  相似文献   

11.
徐毅 《青年记者》2008,(12):106
1931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Ⅸ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逐步成为中央苏区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报刊。最初发行3000份,最高时发行达四五万份。其成功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党报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历史上第一次文字广播,可以追溯到1931年11月7日.这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色中华社或红中社)成立,并首次对外播发新闻.红中社播发的第一批新闻,就是关于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消息及文件.  相似文献   

13.
一阳 《军事记者》2011,(12):40-40
《新中华报》是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29日在延安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新中华报》的前身是1931年12月1日在江西瑞金出版的《红色中华》,于1937年1月29日改为本名.一直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编辑部是在长征中随党中央迁至延安的。  相似文献   

14.
一目了然     
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在瑞金揭幕10月16日,全国广播电影电视干部职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揭幕仪式在江西瑞金沙洲坝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出席并为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揭幕。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作为临时中央政府直属的宣传机构,红色中华新闻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正确主张,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2002年,国家广电总局拨出专款,专门修复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修复后的红色中华…  相似文献   

15.
周洪林 《云南档案》2012,(11):23-23
<正>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克服政府中的不廉洁行为。1933年12月15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发了由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签发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这是我党历史上颁布的第一个反腐法令。训令的颁布,对腐败分子产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又是新华社创办80周年。在捧读刚刚问世的《新华通讯社史》第一卷(1931~1949)的同时,又翻阅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19~1949)。两书互相参阅,发现凡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在《社史》的相应章节中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真乃一部社史,半部党史也。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革命根据地,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以CSR(即Chinese Soviet Radio之缩写,意即中华苏维埃无线电台)为呼号开始播发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天胜利召开的消息。  相似文献   

17.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在青岛成立,迈出了中国海军航空兵建设的第一步。1952年1月.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递交了关于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的报告。领导中华民族刚刚从饱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中站立起来的毛泽东深知:没有海上制空权.根本就谈不上现代化海防。为此,他多次过问海军航空兵的  相似文献   

18.
<正>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伊始,在中央苏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以肃清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廉政运动。其中,左祥云窝案的查处,引起强烈反响,震惊了整个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9.
新华通讯社     
《新闻采编》2007,(4):33-34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召开。同一天,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即后来的新华通讯社)以“CSR”(“中华苏维埃无线电台”的英文Chinese Soviet Radio缩写)为呼号,开始播发新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第一个以无线电通讯手段收发新闻的通讯社。这一时期,红中社与1931年12月创办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是一个组织机构、两块牌子。红中社发布新闻的内容,主要是党中央和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的重要宣言、声明、通告、法令等,以及革命根据地建设情况和红军战报、…  相似文献   

20.
健康报创刊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了。它是1931年秋由中央苏区前敌委员会总军医处主持,在江西瑞金创办的;新中国成立后,它又发展成了卫生部的机关报。从它的历史来说,它是中国创刊最早的一张专业性报纸。但是,如何办好这张专业报,对它的性质、任务和对象,在认识上应该怎样理解,在实践中应该怎样体现,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现在,我想把探索中取得的一些体会,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以引起更多的同志一起探讨,把专业报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