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静 《兰台世界》2011,(10):79-80
元代仕宦家庭把"忠贞节烈"作为妇德教育主要内容,汉族士人诗礼传家,蒙古贵族延师受教,下层妇女亦受熏化。妇德典范事迹,官方奖掖旌表,正史有书;嘉节懿行,后人崇仰,墓志有赞。  相似文献   

2.
<女诫>为封建妇德理论发源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贻害颇深.文章简述班昭生平,介绍<女诫>内容,略论<女诫>承先启后之地位与作用,并对班昭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3.
恽珠,清代闺秀的奇葩,以其对妇德的高扬和自身深厚的学养,走完了自己福慧双修的一生:丰富的著书以及绘画作品圆了少时的绮丽一梦,成就了一代才女;相夫有政声,训子为令臣,完美地尽了自己的妇职,成为贤妻良母的典范.她深沉蕴藉,才华横溢,以自己的心灵描绘着美妙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任强 《中国出版》2015,(5):67-69
唐朝人非常重视女子的读书教育,使得鱼玄机有了更多的读书机会。通过对鱼玄机的诗歌及有关文献的考索,发现鱼玄机主要读两类书籍:一种是科举考试类,另一种是道教经典类。鱼玄机独特的读书经历,使得她在妇德、针织、女红等方面的追求较少,这也为其成为才女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朱令炘 《档案》2012,(4):31-33
母亲出生在古城兰州,那还是清朝末年.当时的妇女是没有大名的,只有小名,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只有家人知道,对外人是保密的.结婚后,父亲给她取了大名——畅玉清.人们对她的称谓,随年龄和在世的辈份而变.解放后,街坊邻里都称她"大奶奶".母亲从小没有读过书,扎了耳朵眼,裹了小脚,那时对女孩管教很严,"女上十三,不离娘的裙边".她受的教育是典型的"三从四德",妇德教育是尊老爱幼,相夫教子,与家人和睦相处,不听闲话,不拉是非,勤俭持家,惜福积善,不耍牌子,不奢侈浪费;她受的妇工训练,则要求"上炕是裁缝,下炕是厨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落后、封闭而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妇女受封建礼教的压迫比男子更深。毛泽东早在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揭示:女子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束缚,即比男子多一条绳索。在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旧时代,“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一而终”、“严守贞操”、“男尊女卑”等像枷锁一样牢牢地套在妇女脖子上。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妇女教育最早的形式叫“妇学”,语出《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各帅其属以时御叙于王所。”九嫔与九御都是王宫女官名。德、言、容、工是妇学的重要内容,在东汉班昭的《女诫·妇行第四》中有具体的规范,而且班昭将妇学的教化内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她总结了先秦以来儒家经典中有关男女两性关系的伦理思想,使“男尊女卑”、“三从四德”思想成为妇学的整体教化精神。这种精神经过女教圣人班昭及后继者的阐发,贯穿在整个中国古代父系社会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8.
坚守与创新     
今年是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建台60周年.广播改革创新也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不算短.民间就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在新的起点上,广播电视传媒如何前行,实践中有不少困惑.有新媒体的挑战,也有选择的迷惑,更有成长的烦躁.  相似文献   

9.
编辑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者,源也,原也,本也,初也,恒也,浊也.道存于心,存于行,存于性.道,无形,乃有其大;无清,乃有其容;无味,乃有其馨;无语,乃有其声.盖天地间,万事万物皆有其道,百行百业皆有其本.夫编辑者,虽渺小如宇宙之微尘,不彰如山间之谿谷,然亦有其本,亦有其道焉.  相似文献   

10.
尽管网上对新版《西游记》非议颇多,但我却是越看越感慨:新版融入了很多佛家的思想.虽稍有说教之嫌.但唐僧有了内容,有了深度.悟空有了目标.有了态度。整部故事都是在用《心经》解读.而悟空也一直在重重艰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化在中国社会的兴起,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浓重的话题色彩,就是说,很多社会关注的问题经常都是先在网络上形成话题.有了微博以后.这个特点就更明显了.过去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是先有报道,然后再有话题,通过报道形成话题.如今似乎颠倒过来了,经常是先有话题,然后有报道.这可能说明了一种新闻报道的新情况,就是报道源多了,不像以往只有传统媒体才有报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上海有条绍兴路.绍兴路上有家汉源书店.2002年春节的第一天,有个年轻人在这家书店里坐着发呆.他一言不发,目不斜视,从年初一到年初七,一连坐了七天.这个年轻人便是今天分众传媒的当家人江南春.  相似文献   

13.
当中国报刊业刚刚迈进21世纪时,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注意--报纸版面的模样越长越相似.有行家说了:这就是格式化的流行趋势.有读者说了:都长一样,拿报都拿错了.有位对此感到心理不平衡的总编辑说了:如此下去,集体无性格.有位摄影记者说了:每期都给我预留位置.照成啥样也不能空了这块地.有位美术编辑说了:好事,好事,我们再也不用每天动脑筋,一年或几年下来,我们就是个填空的机器……有舒服的,有不解的,一件看似仅仅属于形式设计的事情,竟然引发了多方不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特色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学术期刊特色认识的误区 我们认为,关于"期刊特色"问题的讨论很有必要.但是这一讨论可谓旷日持久,缺乏系统性和内在逻辑必然性,可能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目前,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个.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有必要回顾这三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并指出其误区.  相似文献   

15.
高蕾 《兰台世界》2008,(3):48-49
1.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世界上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便有民俗文化的存在.无论那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如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社会发展如何,也无论那里的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有多小,民众都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有独特风格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海南回来.接一串珍珠.细细品来.竟颗颗都不圆满.颗颗都有瑕疵.怪不得人说再好的珍珠也会有瑕疵:飞机上捧本书读,很好的出版社出的.竟也难免有一两个错字.于是.想起那句话:无错不成书。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的"不折腾"三个字振聋发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叫好者有之,汗颜者有之,疑惑者也有之. 不折腾,是对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从建国以来我们摔跟头就摔在折腾上.我们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相似文献   

18.
感谢大家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来听讲座.这本身就说明了文学仍然是有力量,文学仍然是受关注的.现在有一种说法,说随着视听技术的发展,文学已快要灭亡了.看来只要有语言、文字,有人的思想感情,文学就不会灭亡.  相似文献   

19.
编辑具有了经营意识,是对的,但要实现经营意识需要创新.创新要有激情,要有时代感,要关心社会的关注,要有学术洞察力.创新要讲原则,不讲原则不是创新而成了乱来.这个原则就是法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编辑劳动的这种价值有很大的潜隐性.有好多编辑的出版物,不是当时就看出有什么更高的价值,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秋的代序,越来越鲜明地体现出来的.有些出版物,当时看到一般价值,后来发现有更高的价值.这一点说明编辑劳动的价值潜隐性很大,我们绝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