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译者按: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传播大师,出生于英国。1861年作为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来到中国,先后任教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京师同文馆、上海英华书馆。1866年兼任《上海新报》编辑。1868年受聘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员,一干就是28年。他一共将129种西书译成中文,内容涉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其中的化学、国际法和政治学书籍,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创办或参与创办了《格致汇编》、格致书院和格致书店,领导编辑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教科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傅兰雅作…  相似文献   

2.
《格致汇编》是清末最早的中文科学期刊。它是由英国人傅兰雅(Jnhn Fryer,1839—1928)自筹资金创办的,并由傅氏编辑。傅兰雅是清末最大的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主要译者,他同徐寿、华蘅芳、赵元益等中国人合作,翻译了近百种科技书籍,为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沪局译书大都比较专门深奥,不易为初学者理解,傅氏感到:"僻处远方,购  相似文献   

3.
王明芬 《兰台世界》2015,(9):122-123
傅兰雅是有意识地、系统地从事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人,也是翻译西方著作最多的西方人。傅兰雅所翻译的数学书籍,对推动近代中国数学教育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发蒙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证科技期刊在中国的发蒙。指出中国科技期刊的出现与“西学东渐”存在必然的关联,可以说是“西学东渐”的必然结果。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初肇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1815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1876年)是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类的综合性期刊。西方传教士热心创办科学期刊的目的在于“控制这个国家的头和背脊骨”。中国人自办的科学期刊出现于1872年的《瀛寰琐记》。中国人自办的科学期刊一开始就具有宣传新思想、反对旧制度的性质。它对于解放思想,冲破封建枷锁具有积极意义。进入20世纪30年代,中国科学期刊开始出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  相似文献   

5.
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研究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书院,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期刊——《格致汇编》,其藏书楼率先实行书报分藏,创立报刊阅览室,增设东西学新书报刊,为在中国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研究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书院,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期刊——《格致汇编》,其藏书楼率先实行书报分藏,创立报刊阅览室,增设东西学新书报刊,为在中国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辜璟 《新闻三昧》2005,(5):19-21
近代报刊源于西方,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胫到了19世纪初,报刊已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当西方传教士来到古老的中国传教布道时,也带来了反映其意识形态的重要器具——近代报刊,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如,第一份中近代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蜜蜂华报》等。  相似文献   

8.
王韬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他在1849年至1862年期间,参与了上海墨海书馆翻译基督教作品、出版科技著作和创办报刊的编辑出版活动。王韬协助编译《圣经》《宗主诗篇》等基督教作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参与编著《格致新学提纲》《中西通书》等西方科学著作,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协助编撰《遐迩贯珍》《六合丛谈》等报刊,为以后的新闻出版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韬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他在1849年至1862年期间,参与了上海墨海书馆翻译基督教作品、出版科技著作和创办报刊的编辑出版活动。王韬协助编译《圣经》《宗主诗篇》等基督教作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参与编著《格致新学提纲》《中西通书》等西方科学著作,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协助编撰《遐迩贯珍》《六合丛谈》等报刊,为以后的新闻出版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因其文化传教策略和中国社会需要,开始在华展开翻译出版活动,创办了墨海书馆、广学会等一批翻译出版机构,翻译和出版了大量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书籍,在近代中国翻译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翻译出版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出版,是近代科技出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开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媒介,这一滥觞于洋务运动期间的刊物,助推着近代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的近代化.《格致汇编》的编辑艺术、出版发行方式引领了近代中国办刊模式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上海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海上众多知名学府在近代教育界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谈到近代上海的教育,就不能不说格致。作为中国最早引入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格致的影响是深远的。1874年,就职于江南制造局从事翻译工作的传教士傅兰雅和中国人徐寿深感翻译人才的缺乏,向李鸿章建议设立学校。李采纳其建议,于1874年在北海路建立了一所学校,时称格致书院。1876年,书院正式开学,教授西方的“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和英语。1900年,书院一度停办,1907年纳入租界工部局管辖,定名为“公部局立格致中学”,今天,格致中学  相似文献   

13.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它的成立、发展、图书翻译出版情况,在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1880年撰写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魏允恭1905年撰写的《江南制造局记》、翻译馆馆员陈洙等撰写的《新编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等书中多有介绍。学者利用各种档案文献也多有研究,发表了不少研究成  相似文献   

14.
《格致汇编》在《申报》上的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良瑜  张志强 《图书与情报》2006,(5):116-120,136
《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科学杂志。创办之初,曾通过上海申报馆发行,因此早期的《申报》中有关于《格致汇编》的珍贵报道,包括系列书评、申报馆告白、主编傅兰雅和其它机构告白等。从这些投射中,能够看出《格致汇编》这份传播西学的刊物在晚清中国社会的反响。同时也体现出《申报》在宣传出版物方面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5.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1885年在上海创办了格致书室,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科技书店,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史和图书出版发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格致书室的特点是:主营译书、兼顾编译出版,主营售书、兼营科教仪器,建立网络、扩大发行渠道,开展邮购、满足读者需要,备有书目、注重广告宣传,图书连载、开展新书评论,维护版权、坚决打击盗版,关心收藏、关注教育和图书馆.  相似文献   

16.
刘颖慧 《编辑学报》2014,26(5):423-426
《格致汇编》作为我国出版史上第一种科技期刊,致力于"将西方格致之学广行于中华",在栏目设定、内容编排、出版发行和营销宣传中都体现出明确的读者中心意识。主编傅兰雅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互动交流,拓展读者范围,进行广告宣传,使该刊成功出版达7年之久,并多次再版重印,不但搭建了西学传播的桥梁,为中国近代科技期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当下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舒高第是清政府的官方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最为著名的科技翻译家。本文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为基线,探析了舒高第在西方科技翻译方面的成就,指出了他对中国近代军事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谭友志  刘涛 《青年记者》2012,(14):85-86
严复于1897年10月26日创办了《国闻报》和《国文汇编》,并开始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上连续发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关注.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提倡用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当时的《国阐报》贯穿着严复的思想和追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如何认识这种域外文化成为中国士大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薛福成是晚清中国的著名维新思想家和外交官.《薛福成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他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近代中国“泰晤士报”的《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脱胎于奚安门(Henry Shearman)于1850年创办的《北华捷报》(The North China Herald),是上海乃至近代中国出刊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纸,①具有很大的史学价值. 1850年,作为拍卖商的英国人奚安门来到上海.同年,为了使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重视上海的发展,和清朝建立更多政治联系并扩大对华贸易,②奚安门创办了英文报纸《北华捷报》,使上海有了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